张学民 作品数:161 被引量:608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左位下腔静脉合并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1例 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男,74岁。突发右下肢肿胀、疼痛3 d,外院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右下肢股静脉、腘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和外周尿激酶溶栓治疗7 d(用法、用量不详)效果欠佳,右下肢肿胀疼痛症状未缓解,为进一步治疗转至我院。入院后行CT提示右侧髂静脉、股静脉血栓形成,部分血栓延伸至下腔静脉,左位下腔静脉(图1)。 刘源锋 蒋京军 张小明 张学民 贺致宾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病例报告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2 2008年 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orrhage and hematoma,IMH)指主动脉壁内出血或主动脉壁内局限血肿形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1]。1920年Krukenberg首先描述IMH为“夹层没有内膜破口”^[2-3]。 张学民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血肿形成 HEMORRHAGE 主动脉壁 内出血 去分支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总结和对比去分支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近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18例患者和采用杂交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杂交手术组中,夹层动脉瘤、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以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3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结果:去分支杂交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45±85)min,术中出血量为(955±599)mL,术后30 d发生并发症2例,没有截瘫,死亡1例,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死亡率为9.1%。传统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60±245)min,术中出血量为(6100±4536)mL,术后30 d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截瘫1例,死亡4例,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死亡率为22.2%。去分支杂交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手术(P<0.001),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1)。随访期内,杂交手术组二次手术4例,死亡3例,1年、5年和10年的全因生存率分别为72%、54%和29%;传统手术组二次手术1例,死亡5例,1年、5年和10年的全因生存率分别为81%、71%和35%。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在全因生存率和动脉瘤生存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去分支杂交手术是一种治疗高危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但中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李伟浩 李伟 张学民 李清乐 焦洋 张韬 蒋京军 张小明关键词:胸腹主动脉瘤 手术后并发症 TASC C/D级患者介入治疗中腘动脉逆行穿刺效果分析及并发症防治 蒋京军 张学民 张小明 李伟 焦洋 李清乐 张韬 贺致宾 何长顺自膨式裸支架治疗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并行介入治疗的10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均为男性,年龄44~66岁,平均(53±8)岁,均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或脐周痛,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后行自膨式裸支架植入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7例植入1枚,3例植入2枚),术中肠系膜上动脉真腔血流恢复,残余狭窄率小于15%,技术成功率为100%;8例腹痛在术后当天缓解,2例在术后2d缓解。术后随访7~71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率100%,患者未再出现腹部不适症状;术后6、12、24个月腹部增强CT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和支架内血流通畅,未见明显瘤样扩张。结论自膨式裸支架植入治疗SISMAD是安全可行的,中长期效果满意。 蒋京军 张小明 张学民 李伟 沈晨阳 李清乐 孙占国 何长顺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介入治疗 随访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访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存储器、中心处理器、管理员终端、随访员终端,能够根据患者的当前诊疗手段或术后生命体征,自动生成随访字段,提高了随访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和随访员的工作效率。 张小明 李清乐 张韬 李伟 张学民 焦洋 蒋京军 王大帅 杨磊文献传递 卵巢癌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血栓栓塞一例 被引量:1 2012年 一、病例摘要
患者53岁,主因"乏力、腹胀2周"于2011年3月21日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患者绝经7年,既往体健。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20次/分,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呼吸22次/分。心律齐,双肺呼吸音减弱。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 李娜 李娜 李艺 张学民 张晓明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血栓栓塞 卵巢癌 移动性浊音 病例摘要 入院查体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1月69例LSA完全封堵且未重建的TEVAR患者病例和术后6个月的随访资料。结果患者男56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1(32~76)岁。围手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4.3%(3/69),卒中相关死亡率1.4%(1/69)。围手术期症状性脑卒中2例(}3.0%),隐匿性脑卒中5例(5/66,7.6%);其中前循环缺血2例(2/66,3.0%)、后循环缺血3例(3/66,4.5%),多发性缺血2例(2/66,3.0%);椎动脉窃血分级,Ⅰ度48例(72.7%),Ⅱ度15例(22.7%),Ⅲ度3例(4.5%)。截至术后6个月无新发卒中相关死亡,症状性脑卒中3例(3/66,4.5%),隐匿性脑卒中13例(13/66,19.7%);前循环缺血3例(3/66,4.5%),后循环缺血8例(8/66,12.1%),多发性缺血5例(5/66,7.6%)。结论LSA自身的代偿机制降低了TEVAR封堵LSA导致的严重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张韬 李清乐 张学民 李伟 张小明关键词:锁骨下动脉 脑卒中 血清β2-微球蛋白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关系.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诊治的LEAOD患者59例和非LEAOD(对照组)32例进行对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踝肱指数(ABI)、血清β2-M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结果 LEAOD组血清β2-M(5.3±3.2比2.6±1.3)和hsCRP(15.1 ±14.8比8.0±6.7)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且无症状(2.6±1.3)、间歇性跛行(4.2±2.1)、静息痛(5.9±1.9)、坏疽(9.1±5.2)等各临床分期的β2-M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糖尿病和ABI均与β2-M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ABI为保护性因素(β值-4.091,OR值0.017,95% CI0.002 ~0.136),吸烟(β值1.248,OR值0.020,95% CI1.221 ~9.942)和糖尿病(β值1.524,OR值4.591,95%CI1.493~14.118)为危险因素.以β2-M预测LEAOD的ROCAuc为0.821,95% CI为0.731~0.912,P<0.01.结论 生物标志物β2-M或许参与了LEAOD的病理学进程,但其诊断预测价值尚需深入评价. 张韬 刘海勇 张学民 张春芳 刘杰 贾森皓 郭伟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 Β2-微球蛋白 生物标志物 布加综合征病因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初探 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初步探讨布加综合征(BCS)的病因。方法分析2001年3月至2009年5月109例BCS根治术中所见。对11例隔膜型BCS患者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隔膜和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血栓成分进行比较。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两者组织中13型转化生长因子受体(TGF-βR)、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DGFR)、内皮素-1(ET-1)、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α1-抗胰蛋白酶、铁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除4例为下腔静脉肿瘤和1例为下腔静脉外纤维条索压迫所致BCS外,其余104例均为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隔膜或血栓形成所致。2例原为下腔静脉血栓,根治清除血栓1年和7年后复发,再次手术发现为下腔静脉新生隔膜。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者术中可见陈旧血栓向隔膜演变的过程。8例下腔静脉隔膜在肝静脉开口下方。隔膜和血栓组织均含纤维母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有肉芽组织及新生血管等病理改变。相关的细胞因子TGF-βR、PDGFR、ET-1、FⅧ-rAg、铁蛋白在两者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3%和50.0%(P〉0.05),45.5%和100%(P〈0.05),100%和0(P〈0.05),90.9%和12.5%(P〈0.05),72.3%和100%(P〉0.05)。结论BCS患者的隔膜和血栓有着相似的组织细胞成分和细胞因子表达,隔膜和血栓或为病变的不同阶段。 张小明 李艳奎 沈晨阳 李清乐 袁链 赵克强 李伟 张学民关键词:肝静脉血栓形成 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