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波

作品数:26 被引量:155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肿瘤
  • 8篇成像
  • 6篇血管
  • 6篇灌注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灌注成像
  • 4篇血管密度
  • 4篇血管生成
  • 4篇影像
  • 4篇微血管
  • 4篇微血管密度
  • 4篇肺癌
  • 4篇X线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肺肿瘤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16层螺旋

机构

  • 16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武汉市第一医...
  • 2篇永州市中心医...
  • 1篇南宁市第二人...

作者

  • 18篇张小波
  • 12篇邓东
  • 10篇黄仲奎
  • 9篇龙莉玲
  • 7篇李春兰
  • 4篇林盛才
  • 4篇李凯
  • 3篇杨新官
  • 3篇秦宇红
  • 3篇林创武
  • 2篇梁玉梅
  • 2篇冯启明
  • 2篇胡小丽
  • 2篇黄福灵
  • 2篇彭鹏
  • 2篇武莹莹
  • 1篇寻航
  • 1篇张灵
  • 1篇曾冠珍
  • 1篇秦宇红

传媒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科教导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SCT灌注成像评价孤立性肺肿块血管生成的研究
邓东龙莉玲黄仲奎张小波秦宇红李春兰林盛才
该项目为2008年广西科学技术厅的自然资金项目,合同编号(桂科自0832160)。该项目属于医药卫生的医学影像诊断学领域。项目研究主要内容:应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
关键词: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影像诊断学
肺癌肿瘤血管生成与CT灌注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2006年
张小波邓东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肺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原发性肿瘤实体性肿瘤局部微环境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附17例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总结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肺泡灌洗或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PAP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并复习文献资料,对PAP的CT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双肺弥漫性斑片状或片状磨玻璃样改变17例(100%),病灶与正常肺组织间分界清楚,呈地图样分布者14例(82.35%);在磨玻璃影中可见弥漫性分布的网格状影,呈"铺路石征"者10例(58.82%);在斑片状阴影中见支气管充气征者12例(70.59%)。同一病例中可同时有上述几种改变。结论:PAP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并能反映其病理变化,结合临床分析,可与其他病变鉴别。
邓东武莹莹杨新官黄仲奎龙莉玲张小波林盛才秦宇红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孤立性肺肿块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7例肺内孤立性肿块(恶性肿瘤48例,良性肿块19例)行DSCT常规增强及双能增强扫描,获得肿块动、静脉期常规增强与虚拟平扫及碘基图CT值、40~190 keV系列单能量图像CT值,并记录各肿块动、静脉期碘含量,计算动、静脉肿块能谱曲线斜率。利用F检验、t检验或ROC曲线对比分析能谱曲线、碘含量及碘基图CT值。结果动脉期肿块增强CT值与碘基图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增强图像与碘基图CT值显示高度一致性,相关系数r=0.89;静脉期肿块增强CT值与碘基图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在40~100 keV区间下肺恶性肿瘤、炎性肿块及结核瘤的CT值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在40~110 keV下肺恶性肿瘤、炎性肿块及结核瘤的CT值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T值18 HU作为肿块良恶性诊断阈值(〈18 HU为良性,≥18 HU为恶性),碘基图CT值诊断孤立性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6.2%,准确性为81.2%。动、静脉期恶性肿瘤、炎性肿块及结核球的碘含量均值分别为(1.00±0.07)mg/ml、(1.92±0.12)mg/ml、(0.46±0.05)mg/ml和(1.25±0.14)mg/ml、(2.06±0.18)mg/ml及(0.58±0.06)mg/ml;能谱曲线斜率均值分别为-0.96、-1.38、-1.97和-2.27、-0.45、-0.56,两期恶性肿瘤与炎性肿块、炎性肿块与结核球、恶性肿瘤与结核球间碘含量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DSCT双能量成像的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对孤立性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彭业胜邓东张小波李凯黄福灵李春兰
关键词:肺肿瘤虚拟平扫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标准化碘浓度与肺癌TNM分期的关系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标准化碘浓度(NIC)评价肺癌TNM分期的价值。方法:55例肺癌患者(55个病灶)采用双源CT常规平扫及双能增强扫描,获得肿块静脉期NIC。按病理结果将55例肺癌病例分为:肺腺癌组和肺鳞癌组;≤3cm肺癌组和>3cm肺癌组;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根据TNM分期分为Ⅰ~Ⅱ期和Ⅲ~Ⅳ期两组。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观察指标的差异;将NIC分别与原发灶大小及TNM分期做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IC对肺癌TNM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肺腺癌组和肺鳞癌组的原发灶大小和N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cm肺癌组和>3cm肺癌组的N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有转移组NIC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NIC与原发灶大小无明显相关性(r=0.106,P>0.05),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81,P<0.05)。以原发灶NIC为0.296作为判断肺癌Ⅰ~Ⅱ期和Ⅲ~Ⅳ期的诊断阈值(≤0.296为Ⅰ~Ⅱ期,>0.296为Ⅲ~Ⅳ期),诊断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73.3%,符合率为83.6%。结论: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对预测肺癌转移和评估TNM分期有较大价值。
彭丹丹邓东胡小丽李凯张小波
关键词: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滑膜肉瘤的CT、MRI特征探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的CT和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病理确诊为S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CT、MRI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1例中,发生在下肢16例,上肢9例,骶髂关节2例,臀部、腹股沟、颈椎、肺部各1例。其中16例行CT检查示,软组织肿块16例,斑点状钙化6例,斑片状出血2例,坏死、囊变4例,邻近骨质虫蚀状破坏4例;9例增强扫描,7例瘤体内见斑片状或结节状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明显均匀强化。23例MRI检查示,在T1WI肿瘤为高或稍高信号4例,等或稍低信号19例;肿瘤内部斑片状出血4例,坏死、囊变5例;在T2WI肿瘤为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9例,较均匀低信号4例;瘤体内见低信号分隔16例;出现高、等、低"三重信号"征6例。19例行增强扫描,肿瘤结节状、斑片状不均匀强化15例,均匀明显强化4例。结论:SS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尤其是肿瘤邻近关节时,内有钙化、瘤内分隔、"三重信号"征及增强特征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彭业胜邓东黄仲奎胡小丽张小波
关键词:滑膜肉瘤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X线计算机
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
2008年
张小波邓东杨新官龙莉玲黄仲奎林创武
关键词:结节病胸部影像学
17例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总结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对17例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SP的临床特点和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病例仅发现单发病灶,脊柱5例、扁骨5例、长管状骨2例,平片及CT呈膨胀溶骨性破坏边界较清晰,骨皮质变薄和断裂,软组织肿胀较明显,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稍长T1稍长T2信号,明显均匀强化。椎体可见压缩性骨折,附件受累,位于硬膜外并相应的脊髓受压;骨外5例,平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CT平扫肿块密度与肌肉相似,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均匀强化,MRI平扫肿块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均匀强化。全身骨ECT扫描病灶区呈中度-高度核素浓聚。PET/CT呈中度-高度不均匀葡萄糖代谢增高,SUV值6.3~8.6。治疗约一个月后,软组织往往明显消肿,骨质破坏区逐渐成骨,PET/CT复查,骨破坏区及周围软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明显减低,SUV值降低到2.0以下。结论:SP常发生于男性,发病年龄比多发性骨髓瘤小,全身症状不明显,病变部位不同则表现也各不相同,但病变边界均清楚。CT和MRI能更清楚地显示病灶,MRI还可无创性评估骨髓侵润,发现X线平片和CT所不能显示的脊髓受压。PET/CT用于追踪治疗效果比较适宜。
宋英儒李国张小波黄仲奎龙莉玲
关键词:孤立性浆细胞瘤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线磁共振成像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MRI表现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是起源于神经嵴的小圆细胞肿瘤,为一种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中枢性(CNS PNET)和外周性(pPNET),大多见于青少年,具有恶性程度高和易复发等特点。以往文献以病理研究或...
张小波邓东黄仲奎龙莉玲李文美林盛才李春兰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表现MRI表现小圆细胞肿瘤影像诊断
文献传递
神经束膜瘤一例被引量:1
2007年
寻航黄仲奎龙莉玲张小波
关键词:神经束膜皮肤感觉异常右下肢疼痛病例资料肌力下降烧灼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