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忆雄

作品数:80 被引量:334H指数:11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5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出血热
  • 16篇老年人
  • 15篇血清
  • 14篇细胞
  • 14篇老年
  • 13篇养老
  • 13篇免疫
  • 12篇养老模式
  • 11篇生活质量
  • 11篇活质量
  • 10篇综合征
  • 10篇老年人生活
  • 9篇肾综合征
  • 9篇肾综合征出血...
  • 9篇综合征出血热
  • 9篇流行性
  • 8篇多态
  • 8篇基因
  • 7篇多态性
  • 7篇信息查询行为

机构

  • 79篇遵义医学院
  • 6篇遵义医学院附...
  • 6篇遵义市第一人...
  • 2篇中南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遵义医药高等...
  • 1篇遵义县人民医...
  • 1篇3417医院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79篇张忆雄
  • 35篇孙万邦
  • 23篇罗军敏
  • 21篇李小平
  • 17篇马佳
  • 17篇宋明英
  • 10篇徐林
  • 8篇姚新生
  • 7篇王燕妮
  • 6篇李黎
  • 6篇杨晓苏
  • 6篇桂莹
  • 6篇冉文亮
  • 6篇黄学贵
  • 6篇蔡吉梅
  • 5篇宋曦玲
  • 4篇李官成
  • 4篇李维宏
  • 4篇赵轩
  • 4篇冯继红

传媒

  • 24篇遵义医学院学...
  • 10篇中国老年学杂...
  • 7篇中国免疫学杂...
  • 5篇贵州医药
  • 5篇中华医学图书...
  • 3篇黔南民族医专...
  • 2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图书情报工作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图书馆论坛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1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3
  • 8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肠癌患者血清IAP、sIL-2R和IL-12检测的临床意义
曾庆良孙万邦王正光龚芳泽程家平张忆雄王建立
该课题旨在探讨免疫功能改变(低下)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诊断、病情判断、手术疗效观察及免疫学抗肿瘤治疗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免疫抑制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的发展过程;检测患者血清IAP、SIL-2R对辅助诊断大...
关键词:
关键词:大肠癌血清检测IAPSIL-2RIL-12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TNF、IL-2和sIL-2R表达的研究
2000年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在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为临床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实验检测指标。方法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IL 2及sIL 2R进行检测。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NF、sIL 2R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而IL 2的表达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检测TNF、IL 2和sIL 2R表达水平可了解乙肝患者机体免疫状态 ,辅助临床治疗。
勾强何应中张忆雄
关键词:IL-2SIL-2R肿瘤坏死因子
HLA-DRB1、DQB1基因多态性与流行性出血热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HLA-DRB1、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流行性出血热的相关性,以阐述其免疫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50例的HLA-DRB1、DQB1等位基因。结果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LA-DRB1*16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增高(Pc=0.010 6),两组间其余HLA-DRB1-、DQB1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0.05)。结论HLA-DRB1*16等位基因与流行性出血热呈正相关,可能为流行性出血热易感基因之一。
冯继红孙万邦罗军敏李维宏黄学贵张忆雄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人类白细胞抗原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子宫内膜IgG抗体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2001年
目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子宫内膜IgG抗体,以探讨其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临床价值。方法共收集血清标本91份,分A(EMT),B(正常对照)、C(疾病对照)三组,以 EMT正位内膜冰冻切片作抗原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的子宫内膜 IgG抗体。结果A组荧光染色阳性率(87.2%),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荧光染色阳性率与EMT组的分期及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无明显关系(P>0.05)。用间接荧光法诊断EMT敏感性为87.2%,特异性98.1%。阳性血清的几何均值为1∶33.24(滴度范围1∶20-1∶320)。结论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的子宫内膜 IgG抗体诊断 EMT敏感性强,特异性高。
赵轩黄官友王东红卢平罗莹孙万帮张忆雄
关键词:免疫荧光子宫内膜异位症
流行性出血热免疫学诊断技术研究及应用
1989年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在黑龙江下游,中苏国境交界地区最早发现的一种疫源性疾病。但因无特异性检测方法,以致防治研究进展缓慢。1976年朝鲜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所长Lee HW(李镐汪)以间接免疫荧光(IFA)技术首先检测黑线姬鼠的肾。
孙万邦张忆雄陈华嘉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免疫学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病后和人群疫苗接种后远期免疫学效果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接种人群和HFRS患者病后的远期(5年以上)免疫学效果。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检测血清HFRS特异性IgG抗体,1:20为阳性。对接种组人群抗体滴度<1:320者,强化免疫1针,15d后静脉采血,同样方法检测IgG抗体。结果 接种组人群95例,抗体阳性率100%,GMT 40,29;强化免疫人群59例,GMT 71.13;疫苗接种组人群在强化免疫前后GMT有显著性差异(P<0.01)。HFRS患者55例,抗体阳性率100%,GMT 97.87;疫苗接种与否对患者病后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无显著影响。近9年免疫人群的年发病率为16.38/10万,对照人群为73.92/10万,年均保护率77.84%。结论 HFRS疫苗的远期免疫学和流行病学效果较好;HFRS患者病后具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刘国琴张忆雄孙万邦
关键词:HFRSIFA
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模型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文章阐述了当前信息查询行为模型及其局限性,在深入分析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构建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模型,并探讨其运行机理,为模型能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李小平张娟杨晓苏张忆雄马佳
关键词:老年人信息查询行为信息需求
TF口服液诱导T细胞IL-2、IL-6及CD分子的表达被引量:2
2000年
孙万邦张忆雄王燕妮李官成宋明英罗军敏黄俊琼
关键词:T细胞IL-2IL-6免疫调节剂CD3
三种免疫方法在子宫内异症诊断中的价值
2002年
目的探讨三种免疫方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内异症 39例 ,正常对照 1 5例及良性疾病对照 37例血清中的子宫内膜IgG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及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CA1 2 5水平。结果IFA法、ELISA法及CA1 2 5检测诊断内异症敏感性分别为 87 2 %、76 9%、80 0 % ,两两之比P值均 >0 0 5 ,特异性分别是 98 1 %、4 6 2 %、5 0 0 % ;IFA法与其它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其它两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IFA法较其它两法诊断内异症特异性高 。
黄官友赵轩孔万邦张忆雄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学
miRNA-126基因敲减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miRNA-126基因敲减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及B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检测miRNA-126基因敲减(KD)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的体积、重量和淋巴结细胞总数;HE染色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淋巴结中T及B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miR-126KD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体积、重量和淋巴结细胞总数均显著增加(P<0.05),且病理形态学发生异常;肠系膜淋巴结中B淋巴细胞比例和数量无变化(P>0.05),CD4+T细胞数量无变化,而CD4+T细胞百分数明显减少(P<0.05),CD8+T细胞百分数和绝对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miRNA-126敲减后可显著影响肠系膜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提示miRNA-126可能影响肠系膜淋巴结的免疫功能。
张忆雄胡燕郭萌萌朱顺飞陶弋婧赵娟娟周涯郑静徐林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B细胞T细胞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