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谦

作品数:72 被引量:796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8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0篇地壳
  • 22篇地震
  • 13篇深部
  • 13篇盆地
  • 12篇动力学响应
  • 10篇地壳结构
  • 10篇鄂尔多斯盆地
  • 9篇成矿
  • 8篇重力场
  • 6篇深部地壳
  • 6篇深层动力过程
  • 6篇密度结构
  • 5篇地震波
  • 5篇第二深度空间
  • 5篇岩石
  • 5篇震波
  • 4篇地质
  • 4篇造山带
  • 4篇山带
  • 4篇能源

机构

  • 62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中国地质科学...
  • 14篇吉林大学
  • 7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安徽省地质矿...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72篇张永谦
  • 53篇滕吉文
  • 25篇阮小敏
  • 21篇闫雅芬
  • 20篇王谦身
  • 18篇杨辉
  • 10篇胡国泽
  • 10篇皮娇龙
  • 9篇吕庆田
  • 8篇严加永
  • 8篇张洪双
  • 5篇文武
  • 5篇刘振东
  • 5篇王夫运
  • 5篇赵金花
  • 5篇张雪梅
  • 4篇陈石
  • 4篇徐涛
  • 4篇张昆
  • 4篇赵金仁

传媒

  • 22篇地球物理学报
  • 9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岩石学报
  • 3篇中国地质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海洋技术学报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2014年中...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藏东地区的地壳均衡异常及其与地震分布的关系
川西藏东地区是青藏高原物质东移、转而向东南运移的通道地域,该处强烈的构造活动和频发的地震即是由于其深部物质的分异、调整和运移所致.为此,在该地域沿30°N设置了一条跨越特提斯构造域和扬子克拉通不同构造单元的剖面,依据Ai...
张永谦王谦身滕吉文
关键词:地壳结构地震活动
文献传递
地质勘查成果数据库建设的关键问题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海洋地质调查乃至整个地学领域,随着新技术的引进,勘查、研究成果数据内容的不断丰富、数据量不断积累,如何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如何应用大数据思维挖掘海量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和知识,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大数据融合与共享、多源异构数据信息分析成为地学数据应用的新课题,也给地质勘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数据采集标准、数据模型、海量数据存储、数据库架构与功能设计到专题数据分析等方面提出问题关键,并结合实例做实践探讨。
赵金花顾玉民张永谦高磊
关键词:信息化GIS大数据地质勘查
阴山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岩石圈层、块速度结构与深层动力过程被引量:53
2010年
阴山造山带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北缘,这一地带不仅是构造活动强、弱的变异地域,且为盆、山的耦合地带,故在造山带与盆地地域具有各异的深层动力过程.本文基于高精度人工源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和高分辨率的数据采集,通过反演求得了满都拉—鄂尔多斯—榆林—延川长达650 km剖面辖区的岩石圈精细层、块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沿该剖面由南向北地壳厚度为40~45 km;在不同构造单元其介质、结构均不相同;速度分布、空间结构形态和界面起伏及属性亦存在着明显差异;上地幔顶部速度为8.0~8.1 km/s;②沿剖面存在5条深、大断裂,且将该区切割成为壳、幔结构明显差异的4个构造单元,即鄂尔多斯盆地、盆山耦合地带、阴山造山带、内蒙构造带,它们各自具有固有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同时厘定了阴山造山带与内蒙构造带之间的白云鄂博深、大断裂带是古亚洲洋的南界.在这里不仅导致了阴山造山带的形成,而且聚集了诸多的金属矿产资源,地震亦频繁活动.基于上述研究表明,阴山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耦合地带的壳、幔结构复杂、呈现出速度结构各异的层、块状展布.显然,在这一错综的成山、成盆、成岩、成矿和成灾地带,有着特异的深层过程和动力机制.
滕吉文王夫运赵文智张永谦张先康闫雅芬赵金仁李明杨辉张洪双阮小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动力过程
河套盆地及其邻近地域的地壳结构与深层动力学过程被引量:18
2013年
本文利用跨越河套盆地及其南部鄂尔多斯块体与北部阴山山系地域的高精度实测重力数据,构建了研究区深部地壳密度结构模型,从壳内各界面与Moho界面的展布、地震活动性、资源与能源分布等方面探讨了该区的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响应,并结合其它已有研究结果分析了造成现今构造格局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河套盆地的地壳密度结构与鄂尔多斯盆地和阴山造山带地域存在显著差异;在河套盆地下方的基底埋深可达7~8km,且Moho界面在该处抬升约3~4km.岩石圈地幔物质在河套盆地下方的上涌不仅导致了Moho界面的抬升,亦使该盆地下方柔性下地壳密度略高于其两侧地域,而脆性上地壳中的深断裂则为地震的发生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场所与环境.这一地带的地震分布特征显示出河套盆地与阴山造山带南部在整体上构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与阴山造山带的盆山耦合过渡区.
张永谦滕吉文王谦身胡国泽皮娇龙
关键词:河套盆地地壳结构重力场特征地震分布动力学过程
“长江深断裂带”的构造性质:深地震反射证据被引量:30
2015年
长江深断裂带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因其在区域控岩、控矿、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但由于缺乏深部资料,对长江深断裂带的构造性质、空间展布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分析穿过长江河床及两岸的六条深地震反射剖面,讨论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长江深断裂带的构造性质及演化,获得如下认识:(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燕山期的陆内俯冲带,上地壳发生强烈挤压变形,以大型逆冲、叠瓦、褶皱和推覆构造为特征;下地壳及岩石圈地幔俯冲或叠置到相邻块体之下,在宁芜火山岩盆地和沿江凹陷下形成了"鳄鱼嘴"构造.(2)白垩纪以来,长江深断裂带(CJF)由一系列拆离断层组成,大致沿长江河床分布.该断裂带在燕山期陆内造山阶段为一组逆冲断裂,伸展垮塌阶段反转为正断层或拆离断层,同时控制了沿江凹陷的形成和演化.(3)陆内俯冲或叠置导致地壳加厚、拆沉,引发大规模岩浆活动."鳄鱼嘴"构造或是沟通深部岩浆向上迁移的主要通道,控制了沿江成矿岩浆岩的分布.正是这种特殊的深部过程和构造特征,导致了燕山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
吕庆田刘振东董树文严加永张永谦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地震反射偏移剖面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岩石圈结构与成矿动力学模型--深部探测(SinoProbe)综述被引量:75
2014年
岩石圈结构和深部过程对理解成矿带和大型矿集区的形成十分重要。岩石圈尺度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将在地壳中留下各种结构的或物质的“痕迹”,这些“痕迹”可以通过地球物理的手段去探测。为深入理解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过程,作者在国家深部探测专项(SinoProbe)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下,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包括宽频地震、深地震反射、广角反射/折射和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和反演结果取得一系列新发现:(1)成矿带上地幔顶部存在低速体,在中心深度300km处有一向SW倾斜的高速体;(2)S波接收函数证实成矿带岩石圈较薄,只有50-70km;横波分裂结果显示,成矿带上地幔各向异性方向和强度与邻区有较大区别,显示平行成矿带(NE-SW向)的上地幔变形和流动;(3)深反射地震揭示成矿带上地壳曾发生强烈挤压变形,以紧闭褶皱、逆冲和推覆为特征;在宁芜火山岩盆地、长江断裂带和郯庐断裂之下出现“鳄鱼嘴”构造,指示上下地壳在挤压变形过程中解耦;深反射地震证实发生过陆内俯冲和叠瓦,并认为是岩石圈增厚和拆沉的主导机制;(4)广角反射和大地电磁反演给出了跨成矿带地壳剖面的速度和电性结构,速度和电阻率分布总体上与构造单元相吻合。本文分析和解释了这些发现的地质意义,并结合近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提出了成矿带地球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认为:中、晚侏罗世陆内俯冲、岩石圈拆沉、幔源岩浆底侵和MASH过程造就了长江中下游世界级成矿带的形成。
吕庆田董树文史大年汤井田江国明张永谦徐涛SinoProbe-03-CJ项目组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远震层析成像深反射地震陆内俯冲岩石圈拆沉地球动力学模型
长江中下游及邻区的地壳密度结构与深部成矿背景探讨——来自重力学的约束被引量:22
2014年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基地之一。为了深入理解和认识此成矿带形成的深部构造背景及其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过程,本文利用NW-SE向利辛-宜兴地球物理探测剖面的重力场资料构建了跨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域的二维深部地壳密度结构模型。并在结合其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Moho界面的展布形态、密度分布特征与壳内低密度区的存在等方面探讨了该区的深部构造格局与成矿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域下方的地壳密度结构与其两侧地域存在显著差异;在宁芜矿集区下方的Moho界面呈上隆形态,矿集区存在密度值略低于两侧地域的低密度异常区。幔源岩浆的上涌底侵与MASH成矿作用可较好地解释该区的结构与构造形态以及在地表所见到的岩浆广泛存在和矿产资源富集的特征。岩石圈地幔物质在宁芜矿集区下方的上涌导致了Moho界面的抬升,而脆性上地壳中的伸展断裂则为岩浆的向上运移与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场所与环境。
张永谦吕庆田滕吉文王谦身徐涛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密度结构
新疆经济发展与资源、灾害和构筑西亚—西欧海陆大通道的思考被引量:1
2013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中国西部边陲,地域广阔,少数民族众多且聚居,金属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矿产十分丰富,在经济与文化上相对欠发达.其经济发展和建设在中国新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着极大的潜力.目前,应当清晰地看到新疆的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尚处在一片混乱与无序之中,基础设施和研究、整体发展方针和科学布局尚十分不足.由于目前资源、能源勘探和开采进程仍属初期阶段,涉及的探查深度还很浅(即第一深度空间:0~500m),而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m)的金属矿产资源尚有待勘探与探查环境的改善.当今在先进技术引进、应用和高新科技人才凝集力度上还急待增强和迅速发展与改善.还应当指出,新疆、特别是天山地震带具有发生大地震的潜在危险性.这充分表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已具备了必要条件,但尚不具备可实施的充分条件.当然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则必须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及二者有机的耦合和不断完善.为此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已为必然,且必将成为建设新疆的动力源泉.在这样的前提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国家战略需求和自主创新的方针指导下,新疆应当怎样发展,本文简要讨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中国西域安全、稳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轨迹与资源战略后备基地;(2)加强自治区与周边地带地震活动监测与抗震及预测;(3)打造喀什大商埠、构筑西亚—西欧海陆科技、商贸与文化交流大通道的思考;(4)强化自治区内一体化信息与传媒体系的一元化和和谐文化建设.
滕吉文张永谦司芗马学英闫雅芬
川西地区的地壳均衡状态及其动力学机制
基于Airy地壳均衡理论,计算了川西地域(28°~32°N,99°~105°E的范围内)的理论均衡地壳厚度,并与由实际重力资料反演得到的地壳厚度进行对比,从而得到了该区的地壳均衡状态。经过分析研究发现以龙门山、鲜水河、安...
张永谦王谦身滕吉文
关键词:地壳均衡动力学机制
文献传递
强烈地震震源破裂和深层过程与地震短临预测探索被引量:24
2009年
强烈地震震源区和其周边地域的介质,在力源作用下开始破裂,即微破裂,而当其在应力不断积累、逐渐发展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破裂链"时,即应力集中达到临界状态时,震源介质所积累的巨大能量以波动的形式瞬间释放,并冲出地表发生地震,且在地表产生一系列的破坏和大型断裂.在强烈地震发生后依据设定的初始模型和远、近地震台网记录,通过震源机制解计算,可求得震源介质的破裂长度和破裂过程.事实表明,一系列大地震的"孕育"、发生和发展,由震源深处到地表均呈现出强烈的破裂效应,其破裂长度可由几公里、几十公里、乃至千余公里长.有的地震在发生前确亦存在着破裂响应和迹象.为此,若在地表和深井中能进行破裂效应的观测,以捕捉初始微破裂和其形成"破裂链"的动力过程,这对于短临地震预测可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滕吉文张永谦闫雅芬
关键词:强烈地震微破裂短临预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