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飞
- 作品数:5 被引量:74H指数:3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关节镜辅助下的小切口髌骨骨折内固定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髌骨骨折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53例髌骨骨折包括横行、斜行和部分粉碎性的髌骨骨折病人,在关节镜辅助下采取小切口技术进行复位和固定。39例采用常规手术。对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肿胀程度,医疗费用,术后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髌骨骨折内固定在切口长度、术后肿胀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手术时间和费用及术后功能差异不明显。[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微创髌骨骨折内固定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措施。
- 张洪飞王绍峰刘焕彩孟晓光
- 关键词:髌骨骨折关节镜内固定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骨肉瘤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检测VEGF-2578C/A,936C/T和-460T/C基因在骨肉瘤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水平,从而研究二者可能存在关系.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月的90例骨肉瘤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组成员纳入本研究进行基因多态性的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VEGF-2578C/A和-460T/C基因型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但936C/T基因型频率并不符合.骨肉瘤患者-2578C/A的AA基因型(OR=1.90;95%可信区间=1.00-3.78)和CA+AA基因型(OR=1.53;95%可信区间=1.00-2.25)相对于CC基因型而言是显著增加的.结论:-2578C/A的AA基因型与CA+AA基因型有可能提高了骨肉瘤患病率.
- 闫加鹏张洪飞韩桂全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肉瘤
- 经S_(1)椎弓根拉力螺钉固定骶髂关节分离的钉道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背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骶髂关节分离的首选方法,但目前很多采用平行水平面的方式置入螺钉,此置钉方法风险相对较高,易受人体骨盆变异的影响,且很难实现双螺钉固定,需寻找一种新的内固定方式。目的:通过骨盆3D模型,模拟7.3 mm拉力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然后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确定最佳髂骨进针点和空间角度。方法:用Mimics 21.0软件对60例骨盆CT数据进行3D重建,建立60例骨盆3D模型。从臀部外上方尽量靠近髂嵴上缘的位置,经S_(1)椎弓根到S_(1)椎体上1/3中点模拟置入7.3 mm拉力螺钉(尾向置钉法),在冠状面上平行下移5-8 mm置入第二个拉力螺钉。所有病例必须满足双螺钉安全置入要求,然后在软件中测量第一个拉力钉轴线与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偏离角度,观察和分析髂骨进针点的位置。结果与结论:①进针点在小骨盆内边缘垂直切线上稍偏外的位置;②男性最佳置钉通道与水平面偏离角α、矢状面偏离角β、冠状面偏离角γ分别为(12.56±6.14)°,(66.42±5.45)°,(18.68±5.09)°;女性分别为(9.78±5.31)°,(69.46±5.34)°,(16.86±5.94)°。男女间α、β有显著差异,γ无明显差异;③尾向置入骶髂螺钉技术,空间角度相对稳定;④骼骨进针点在前后位投影面上的小骨盆内边缘垂直切线略偏外侧,变异较小;⑤对于大多数的患者,可以实现2个平行螺钉固定;⑥因此,骶髂螺钉尾向置入技术可以作为临床使用的进针方法。
- 李景莲张洪飞闫加鹏周甲彬于浩
- 关键词:骶髂关节拉力螺钉MIMICS软件
- 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5
- 2021年
- 目的比较分析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3诊治的5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Ahlback 3、4期)。25例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UKA组),25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TKA组)。比较2组恢复直腿抬高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12~24)个月。术后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内衬脱位等并发症发生。UKA组恢复直腿抬高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短于TKA组,术后2周时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均优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与TKA组术后3个月、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而单髁置换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康复更快,但适应证也更为严格。
- 闫加鹏张洪飞刘焕彩韩桂全
- 关键词:单髁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活动度
- 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近期疗效被引量:20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8年7月,采用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42例髌骨骨折患者。男28例,女14例;年龄16~59岁,平均35岁。左膝19例,右膝23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1例,摔伤11例,运动伤7例,挤压伤3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其中横形骨折38例,星状骨折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42h,平均12h。膝关节功能根据Lysholm评分为(68.60±15.20)分。本体感觉测试错误位置觉为(3.72±0.12)°。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6个月。X线片示术后6~9周,平均7周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38例膝关节屈曲度达正常范围,4例活动范围受限。23例患肢髌上15cm大腿部周径同健侧肢体,19例较健侧平均萎缩0.7cm。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5.10±3.92)分,膝关节错误位置觉为(2.06±0.1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在可视下骨折复位,术中可行关节腔冲洗,同时修补其他损伤组织,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王韶峰张洪飞唐建德张红
- 关键词:关节镜髌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近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