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烨
- 作品数:24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 逻辑分析在四卡问题解决中作用
- 2007年
- 通过附加的认知作业(即让被试首先对四张卡片背面可能出现的8种情况对检验命题的作用作出推断)分析被试在四卡问题解决中的认知加工过程.结果发现:大学生被试的确是依据心理逻辑来对卡片在命题检验中的作用作出推断的.实验结果对证真偏向提出了质疑,被试对Q卡片检验作用的错误分析似乎是四卡问题的主要困难原因.
- 张烨杨娟张庆林
- 关键词:四卡问题形式逻辑心理逻辑
- Bubbles技术在视觉识别研究中的应用
- 2024年
- Bubbles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视觉认知掩蔽技术,能有效地获得刺激的关键信息,为认知研究者提供了客观可量化的研究手段.该技术在视觉识别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Bubbles技术在面孔识别和文字识别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骆非凡张烨
- 关键词:视觉认知面孔识别BUBBLES空间频率
- 识别电位认知功能研究
- 事件相关电位通过平均替加技术从头颅表面记录大脑诱发电位来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改变,它与认知过程有密切关系,常被认为是“窥视”心理活动的“窗口”。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大脑认知活动过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 张烨
-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学
- 文献传递
- 视觉系统中类别信息加工区的特异性被引量:2
- 2011年
- 近年来,神经成像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人类的腹侧视觉皮层内可能存在与特定类别刺激加工一一对应的类别信息加工区。但是,类别信息加工区是否具有特异性仍然存在争议。文章总结了相关研究领域对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的研究结果,同时指出了末来研究可能深入的方向。这些方向包括:进一步探讨不同抽象水平的类别信息加工区域的特异性问题、检验类别信息加工区的拓扑分布观点、回答不同类别信息加工区之间的信息如何交流的问题、揭示类别信息加工区的学习机制。
- 张烨刘强张庆林
- 关键词:特异性
- 视觉类别信息早期分拣加工机制
- 日常生活中,人类常常面临着大量的感觉信息输入,人类只有对这些刺激进行快速区分、选择,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大量研究证明,在视觉刺激出现后的200ms以内,视觉系统已经开始了最早的知觉分析和类别区分。然而,类别信息...
- 张烨
- 关键词:视觉系统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 识别电位概述
- 2015年
- 识别电位是指当被试看到可识别刺激如字词、图形、面孔时,视觉系统的相应区域对注意指向的刺激做出的电生理反应,这一反应在200~250ms时达到峰值。这一ERP成分属于新兴的事件相关电位,并在语言学习和精神病诊断等不同的领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本文从其实验研究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识别电位的研究范式、研究材料的选择以及这一ERP反应与N170、P3、N400等成分的区别。最后,本文对RP的发展做了简要的评论。
- 蔡秋菊罗灿煌张凤华张烨
-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
- 外显自尊脑机制研究实验材料的筛选被引量:3
- 2009年
- 本研究试图检测出与自尊相关的自我评价,以此作为外显自尊脑机制研究的指标,因此对实验材料进行筛选。以积极触及自尊符合词、消极触及自尊不符合词、非自尊符合词和非自尊不符合词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人物对象—人格形容词"评价范式,让180名在校大学生用这四类词语对"自我"和"他人"进行评价。得到以下结果:(1)与自尊相关的自我评价体现为个体用积极或者消极触及自尊词进行的自我评价;(2)个体对正性他人的评价可以作为一个参照指标,由于个体对负性他人评价的一致性较低,因此在脑机制研究中的"人物对象"不包括负性他人。
- 杨娟张烨张庆林
- 关键词:外显自尊脑机制研究
- 面孔识别中脑电成分N170的研究概述被引量:25
- 2010年
- N170是在面孔刺激呈现后的130-200ms记录到的并在160~170ms时达到峰值的一种脑电负成分。目前,在N170的研究中存在争议性的问题有:N170反映面孔结构编码还是面孔特征编码;N170是否是面孔特异性成分;以及N170是否受注意的影响等。这些争议也为N170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即探讨结构编码和特征编码在诱发N170成分上起着怎样的作用;比较不同熟悉度的刺激材料所诱发的N170反应差异;探讨N170成分与识别电位间的关系;采用多研究方法的结合从不同层面深入揭示N170的认知机制。
- 李明芳张烨张庆林
- 关键词:N170面孔识别
- 面孔识别特异性本质的ERP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本研究记录了16名被试在完成有整体结构变化和局部特征变化的面孔/房屋图片的一致性判断时的脑内时程变化,以期对面孔识别的特异性本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N170波幅和潜伏期的刺激类型主效应显著;面孔/房屋所诱发的N170成分在波幅和潜伏期上均不存在加工方式上的显著差异。晚期成分(300~700ms)上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这表明:面孔与房屋(非面孔)的加工在早期和晚期成分上都有差异性,体现出面孔的加工在早期视觉刺激的加工和晚期识别的加工上都具有特异性;晚期识别加工的脑电结果不支持"面孔识别是整体的,结构的,而非面孔客体的识别是局部的,基于特征的"加工观点。
- 李明芳张烨贾磊李婷李伟霞张庆林
-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面孔识别特异性N170
- 躯体知觉的认知神经机制被引量:3
- 2015年
- 人类躯体与人类面孔相似:是由各个部位按照一定的空间关系组成,并且是对称的。它也能提供个体身份和行为方式等信息,如年龄、性别、意图、情感状态等。它与面孔相辅相成,共同促成对个体身份的辨别。躯体知觉是指大脑对进入视觉加工系统中的人类躯体刺激的侦察,感知或识别。躯体知觉应当如面孔知觉研究一样受到更多的关注。文章概述、评价了与躯体知觉相关的认知神经研究,着重介绍了躯体知觉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并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陈丽李伟霞张烨张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