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平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氧化氮
  • 4篇一氧化氮
  • 4篇微循环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管
  • 3篇一氧化氮合酶
  • 3篇合酶
  • 2篇神经元
  • 2篇自律运动
  • 2篇氯丙烯
  • 2篇瓣膜
  • 2篇丙烯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吻合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灌流量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神经元

机构

  • 10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山东工业大学
  • 1篇昆士兰大学

作者

  • 10篇张立平
  • 10篇于桂英
  • 8篇李振平
  • 5篇王宝恒
  • 5篇王政
  • 2篇孙克任
  • 2篇史桂芝
  • 2篇于丽华
  • 1篇陈心海
  • 1篇冷启新

传媒

  • 4篇山东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微循环
  • 1篇解剖学报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4
  • 1篇1992
  • 2篇199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损伤后微循环实验研究及数据图象处理分析被引量:2
1990年
通过闭路电视录相系统及生物医学图象处理系统,对正常及肝损伤兔耳窗皮肤的微血管进行了连续动态观察及定量检测。同时静脉注射山莨菪碱,观察分析了该药对肝损伤后微动脉、微静脉扩张作用及自律运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肝损伤后24~48h,微动脉、微静脉及动静脉吻合痉挛,注山莨菪碱后,微动脉及微静脉迅速扩张,持续时间较短,自律运动及扩张幅度有个体差异。
于桂英张立平李振平王培槐王政陈心海林化武
关键词:微循环自动数据处理
氯丙烯中毒微循环及超微结构观察
1994年
氯丙烯中毒可引起周围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出现痉挛→痉挛或扩张→扩张。微动脉及微静脉自律运动频率及幅度减弱,血流速度减缓,组织单位面积灌流量减少;微血管胆碱酯酶量减少。脊髓及脊神经根神经纤维微丝、微管及线粒体变性;心肌、肝细胞、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嵴减少,内质网空泡样变,部分心肌细胞断裂,肌原纤维之间间隙增大。本文讨论了氯丙烯中毒的毒性机理,认为微循环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
于桂英孙克任张立平李振平王政于丽华
关键词:氯丙烯微循环自律运动血液灌流量超微结构
大鼠淋巴管及其瓣膜的动力学研究
1998年
用闭路电视及图像处理系统观察并检测了Wistar大鼠的60条肠系膜淋巴管的自律运动和瓣膜的启闭。结果显示:淋巴管运动分为绞窄型和蠕动型两种。其自律运动频率平均8.7±0.3次/min,收缩幅度为27.25%;淋巴管瓣膜的关闭有交叉状、闭合状和半启动状。淋巴管自律运动中,管径大小与两瓣膜之间的间距呈低度相关;淋巴管的收缩、舒张与瓣膜的开放与关闭之间无明显规律,与淋巴液流动之间的关系亦无明显规律。
张立平于桂英李振平王宝恒李娜
关键词:淋巴管自律运动
大鼠迷走神经背核、小肠NOS阳性神经元的组化定位被引量:9
1998年
体内多种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它既是重要的免疫分子,也是新的神经递质。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在大鼠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小肠壁粘膜下层及肌层内发现丰富的NOS阳性神经元,其产生的NO作为神经递质,可能与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共同调节着小肠平滑肌的运动。
李振平于桂英张立平王政王宝恒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成酶迷走神经背核
氯丙烯中毒微血管运动的图像处理分析
1992年
为探讨氯丙烯对微循环影响的机理,研究了氯丙烯中毒后微血管的改变。结果表明,氯丙烯中毒后微血管痉挛收缩,自律运动紊乱,运动幅度减弱,频率减少,因血管运动幅度改变,故单位面积血液灌流量充盈比例失调。随中毒时间延长,微血管出现痉挛、扩张交替现象,血流速度减慢;中毒后期,多数微动脉口径持续缩细,微静脉则为弛缓性扩张,血流多呈泥沙流、摆流和滞流状态,红血球凝集。表明中毒后微动脉口径呈痉挛→痉挛或扩张→痉挛状态;微静脉则是痉挛→痉挛或扩张→扩张。
张立平于桂英李振平王政孙克任于丽华
关键词:氯丙烯微循环职业中毒
淋巴管和瓣膜的动态观察及其与一氧化氮合酶(NOS)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研究大鼠肠系膜淋巴管运动及其瓣膜的动态特点;探讨NO对淋巴管的作用及NO在淋巴管及其支配神经的分布。方法用倒置显微镜和图像处理系统对肠系膜及其瓣膜进行动态观察和检测,并取肠系膜淋巴管、胸中段脊髓、延髓、脊神经节和腹腔神经节行NADPS-d组化染色。NADPH-d染色的肠乐膜淋巴管作电镜观察。结果淋巴管收缩频率5~12次,平均为8.7±0.3次。淋巴管运动时瓣膜下游的淋巴管收缩幅度较瓣膜上游的淋巴管收缩幅度大 27.6%。施加 L-Arg后淋巴管口径由2.49±1. 29象素增加到 3. 22± 1.18象素,淋巴管舒张 36.1%。淋巴管管径与两瓣膜间距离的相关关系r=0.297,呈低度相关。瓣膜的关闭和开放与淋巴管的收缩和舒张无明显规律,淋巴液的流动不因淋巴管的收缩而单方向流动。肠系膜淋巴管和瓣膜的内皮细胞以及其周围和附壁的神经纤维皆呈NOS阳性反应。迷走神经背核、胸中部脊髓侧角、腹腔神经节和脊神经节神经元的胞浆及突起皆为NOS阳性反应。电镜下淋巴管内皮细胞胞浆内NOS反应产物,为致密颗粒构成的大小和形状不一的块状结构。结论实验结果提示瓣膜的开放和关闭除了机械因素外可能有其他调节因素。NO可舒张淋巴管,NO既是?
于桂英张立平李振平王宝恒王政李娜
关键词:淋巴管瓣膜神经元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对大鼠淋巴管运动的影响
2000年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对大鼠肠系膜淋巴管作用。方法:股静脉注入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活体动态观察其2小时内淋巴管运动的变化;用HE染色、酶组化染色研究其组织学改变。结果:发现静注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可使淋巴管径变细,运动频率增加,L-精氨酸可暂时逆转该变化;镜下发现淋巴管内皮细胞及管壁上神经纤维都含有一氧化氮合酶阳性反应产物,注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组小肠组织HE切片出现固有层中央乳糜管扩张。说明一氧化氮合酶在淋巴循环中可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王宝恒张立平史桂芝于桂英李振平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淋巴管
急性内毒素血症早期大鼠淋巴管运动变化及其一氧化氮合酶组织学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研究急性内毒素血症早期大鼠淋巴管运动变化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相关组织染色 ,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 :股静脉注脂多糖 (LPS) ,观察大鼠肠系膜淋巴管 2h内的运动变化及相关组织的酶组化、HE染色。结果 :LPS组淋巴管管径变大 ,运动频率减少 ,镜下见小肠绒毛中央乳糜管及粘膜下淋巴管丛极度扩张 ;对照及LPS组淋巴管内皮细胞及管壁上神经纤维都含有NOS阳性反应产物。结论 :内毒素血症早期淋巴管扩张 ,运动减少 。
史桂芝王宝恒张立平于桂英李振平
关键词:内毒素类淋巴系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兔耳皮肤动静脉吻合的形态分类及其在椎管加温后的变化
1990年
用倒置显微镜及闭路电视观察11只兔耳窗内68个动静脉吻合的形态。根据其静脉端的数目及其与动脉的连结形式,分为4型:Ⅰ型58.8%,Ⅱ型19.4%,Ⅲ型11.1%,Ⅳ型10.7%。动静脉吻合的内径:动脉端为36.6±1.67μm,中间段(狭窄部)为16±0.6μm,静脉端为66±4μm。 5只兔在非麻醉状况下,用55℃的热水注入硬膜外腔内加温。兔耳窗内动静脉吻合随椎管内温度升高及脊髓加温而逐渐开放。当动静脉吻合充分开放后,兔耳温度继续升高时,毛细血管亦随之开放。
于桂英Molyneux GS张立平
关键词:动静脉吻合椎管
巴夫地尔(Buflomedil)对兔急性微循环障碍防治的实验研究
1994年
用高分子右旋糖酐(MW 260,000)静脉注射,复制兔的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从微循环动态图象分析、血液流变学及光、电镜下的组织结构变化,综合观察巴夫地尔(Buflomedil)对急性微循环障碍的防治作用,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冷启新于桂英张立平
关键词:急性微循环障碍高分子右旋糖酐妥拉苏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