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梅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昌吉州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1篇性别
  • 1篇性传播
  • 1篇性传播疾病
  • 1篇虚寒
  • 1篇虚寒型
  • 1篇穴位
  • 1篇穴位埋线
  • 1篇血糖
  • 1篇血脂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增生
  • 1篇增生性疾病
  • 1篇针灸
  • 1篇脂肪

机构

  • 3篇昌吉州人民医...
  • 3篇新疆昌吉州人...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张红梅
  • 1篇吴永梅
  • 1篇殷玉梅
  • 1篇张玲

传媒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新疆医学
  • 1篇新疆中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07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发病率占乳腺疾病首位,多见于中青年妇女。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张红梅刘肖峰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增生性疾病中青年妇女乳腺组织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中医组方及穴位埋线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因功能性消化不良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共8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组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经过为期3个月治疗,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组方及穴位埋线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疗效显著。
刘肖峰张红梅
关键词:中医组方穴位埋线功能性消化不良
温中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21年
探究温中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患有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数字随机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温中健脾汤进行治疗,分析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对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而言,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温中健脾汤进行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两组数据对比明显,P<0.05。结论:对于治疗对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来说,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温中健脾汤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张红梅殷玉梅
关键词:温中健脾汤
温针灸联合超短波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2021年
探究温针灸联合超短波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以温针灸+超短波为重点观察方案)和对照组(35例,以单一疗法为对照观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1)治疗前,各项评分和直腿抬高角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RI评分和OD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直腿抬高角度显著提高,P<0.05。(2)治疗前,各项炎性因子无差异,P>0.05;治疗后后,观察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显著降低,P<0.05。结论:围绕LDH患者的病程发展与转归,开展温针灸+超短波治疗,前者可以通血活络,加强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后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共同使用可激活协同机制,降低炎性反应,缓解疼痛症状,恢复肢体功能,值得广大患者信任。
朱巧玲张红梅
关键词:温针灸超短波LDH
年龄、性别、高血脂、高血糖、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的关系
2005年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血脂、血糖、体重指数(BMI)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从2003年~2004年两年期间新疆昌吉市机关事业单位健康体检人群中整群抽取完整资料1412例,经 B 超证实的脂肪肝患者370例,对不同年龄、性别、血脂、血糖、体重指数组别进行脂肪肝检出率比较,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的发生率中,中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高血脂组别高于无高血脂组别(P<0.01);其中甘油三脂水平越高的组别脂肪肝的检出率越高(P<0.01);高血糖组别高于无高血糖组别(P<0.01),且随着 BMI 的增加,脂肪肝的检出率增加(P<0.01)。结论:脂肪肝与年龄、性别、血脂、血糖、体重指数正相关,脂肪肝的形成与甘油三脂关系密切。
吴永梅张红梅刘肖峰
关键词:年龄性别高血脂高血糖体重指数脂肪肝
性传播疾病的控制重在预防
张玲张红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