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红
- 作品数:46 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白求恩医学专项基金吉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影响病理诊断质量因素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提高病理的诊断水平.方法参照国内外病理学临床经验及国内制定的各种规范,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总结.结果病理医技人员缺乏,再加上准入制度不健全,使各种高精尖的诊断手段无法开展,难以实施切片复核制度,从而导致病理诊断水平低,不利于临床的进一步治疗.结论提高病理医师的准入门槛,改善切片质量,实行质量控制,加强医技人员的再培训,是提高病理诊断水平的主要因素.
- 张继红
- 关键词:病理
- 肠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一例
- 2011年
- 患者女,53岁。腹痛、恶心、呕吐1年,加重伴发现腹部肿物、腹泻半个月。曾在当地行抗感染、对症治疗无好转,于2008年4月25日入本院。体检: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见一局限性隆起。右下腹脐旁触及一肿物10cm×7cm,质硬,欠光滑,活动度尚可,压痛(+),
- 王彩芹史忠新姜晶张继红张莹王倩
- 关键词:胃肠型腹部肿物对症治疗右下腹蠕动波活动度
- 胃癌患者环氧化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1
- 2009年
- 崔凯王海莉张雪峰张继红
- 关键词:胃肿瘤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血管生成素2经PI3K/Akt途径对HCT-8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外源性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对结肠癌细胞株(HCT-8)中Tie-2、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ng-2蛋白(0、0.2、0.4、0.8、1.2、2.0、3.0mg·L-1)作用于HCT-8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根据实验结果选定Ang-2蛋白的后续实验浓度。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无血清培养液组(SD组)、Ang-2组(SA2组)及LY294002组(SA2L组),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Tie-2、PI3K、Akt基因及蛋白的变化。结果: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性Ang-2蛋白,HCT-8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当Ang-2的浓度为2mg·L-1时,细胞的增殖力最强。SA2组中Tie-2、PI3K及Akt 3种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均较SD组增强(Tie-2:均P<0.01;PI3K:P<0.01及P>0.05;Akt:均P<0.01),而在SA2L组中3种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均较SA2组减弱(Tie-2:P<0.05及P<0.01;PI3K:P<0.05及P<0.01;Akt:P<0.01及P<0.05)。结论:Ang-2蛋白在结肠癌细胞中有促增殖作用,且其作用机制与Ang-2/Tie-2/PI3K/Akt调节的通路有关,应用LY294002可抑制该通路,实现抗肿瘤作用。
- 张继红王红任立群李相军王彩芹姜晶王倩温春阳
-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2结肠癌细胞株TIE-21-磷脂酰肌醇3-激酶
- 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和细胞块及其联合试验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研究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细胞块及其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为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0例胸腔积液标本进行DNA图像倍体分析判定胸腔积液的良恶性,离心细胞沉淀进行涂片,并制作细胞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判定恶性胸水的来源部位,比较3种方法单独和联合应用诊断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和细胞块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分别为83.13%、84.44%和79.52%,特异度分别为82.95%、86.64%和83.87%;采用平行试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为98.79%;系列试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为99.54%。结论:3种方法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效果。
- 李攀董莉萍张晓波张东晴任立群孙波范建华李馨刚姜晶张继红
- 关键词:脱落细胞涂片胸腔积液细胞块
- 良恶性乳头状增生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变中的鉴别意义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乳头状增生良恶性病变特点。方法选择9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变,经常规HE染色,光镜检查,并使用显微测微尺测量乳头状增生良恶性病变细胞核的大小。结果恶性乳头状增生:乳头分枝多、密集,核深染,可见泡状核、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砂粒体等特征;良性乳头状增生:乳头分枝少,乳头细长或短小,被覆细胞与正常甲状腺上皮相似。良恶性病变结构、细胞核形态之间存在差异。原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瘤10例,复查后符合结节性甲状腺肿囊性变乳头状增生。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病过程可诱发癌变,良恶性乳头状增生的鉴别诊断对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参考意义。
- 刘楠楠刘絮张继红石家琛
- 关键词:甲状腺肿结节性乳头状癌乳头状
-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4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的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有乳头状增生为10.3%(34/330);伴有非典型增生为5.42%(18/330),原16例甲状腺肿误诊为甲状腺瘤。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多发性甲状腺瘤的鉴别有一定难度,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有乳头状增生与非典型增生病例应加强随访。
- 刘楠楠张继红刘军
-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乳头状增生
- Fas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的不同表达及意义
- 2005年
- 目的研究Fas在人体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49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Fas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凋亡基因Fas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高分化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但在不同分级的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之间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分化低的大肠腺癌癌旁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活动较活跃,有利于肿瘤的浸润与破坏。
- 张继红孙波姜晶王彩芹史忠新陈永利石家琛
- 关键词:大肠癌凋亡基因
- 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老年人胃癌及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P53、K i-67、PCNA在老年人胃癌及大肠癌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链霉菌抗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31例胃癌及44例大肠癌组织中的P53、K i-67、PCNA蛋白进行检测。结果P53、K i-67、PCNA与老年人胃癌及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相互之间呈正相关,但在胃癌中PC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P53,P53、K i-67、PCNA在老年人大肠癌的表达明显高于胃癌(2χ=3.91,P<0.05),但PCNA和K i-67在老年人胃癌及大肠癌的表达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抑癌基因的突变和增殖异常共同参与了老年人胃及大肠癌的发生及发展,检测上述蛋白可作为老年人胃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 张继红姜晶
- 关键词:胃癌大肠癌P^53KI-67PCNA
- 大肠癌组织中Ang-1、Ang-2及受体Tie-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旨在研究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和促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分析Ang-1、Ang-2和Tie-2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的关系,探讨三者在大肠癌进展中的作用,为大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大肠癌组织中的Ang-1、Ang-2和Tie-2的表达;RT-PCR检测Ang-1、Ang-2和Tie-2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的表达。结果:Ang-1、Ang-2与Tie-2在癌组织高、中、低分化程度上的表达呈现为肿瘤的分化程度越低,蛋白与RNA表达越明显(P<0.05)。结论:Ang-1、Ang-2及Tie-2的表达程度与大肠癌的进展呈正相关。
- 闫巍中温春阳张继红王爱平王彩芹史忠新
- 关键词:ANG-1ANG-2TIE-2血管新生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