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新

作品数:12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主义
  • 5篇意识形态
  • 5篇社会
  • 5篇和谐社会
  • 4篇社会主义
  • 3篇德育
  • 3篇意识形态建设
  • 3篇社会主义意识...
  • 2篇大学生
  • 2篇信念
  • 2篇社会构建
  • 2篇社会主义和谐...
  • 2篇失衡
  • 2篇主义和谐社会
  • 2篇理想信念
  • 2篇和谐社会构建
  • 2篇高校
  • 2篇高校德育
  • 1篇大学生思想
  • 1篇大学生思想道...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2篇张艳新
  • 5篇郑永廷
  • 1篇武慧娟

传媒

  • 2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青年探索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思想政治工作...
  • 1篇党政干部论坛
  • 1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年份

  • 4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和谐社会视野下主体性德育的价值反思与范式转换被引量:23
2007年
主体性德育,作为一种培育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既具有重大的正面价值,又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的负面价值。为了充分发挥和拓展主体性德育的正面价值,限制和克服其潜在的负面影响,我们应根据和谐社会的要求,遵循现代"主客二分法"、"主体性"范式向"主客一体化"、"交互主体性"新范式转换的必然趋势,积极推进现代单子式、占有式的主体性德育范式走向和谐交往、共生互利式的主体际性德育范式。
张艳新郑永廷
关键词:和谐社会主体性德育范式转换
论意识形态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意识形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确立共同的价值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合理的社会调控手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社会整合工具。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张艳新
关键词:意识形态建设和谐社会
高校德育主导性与多样性发展的失衡与成因被引量:9
2008年
坚持高校德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是德育方向性与丰富性的保证。高校德育存在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失衡的多种表现,这些表现有社会客观影响与高校自身的原因,其实质是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背离。要有效解决德育脱离实际的状况,最根本的是要确立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与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念,进行时代内容、理论内容、环境内容整合,提高德育的影响力。
郑永廷张艳新
关键词:高校德育失衡
以十七大精神指导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发展被引量:2
2008年
党的十七大高举伟大旗帜、明确奋斗目标、全面部署工作、凝聚党心民心,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是全国各行各业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党性、实践性突出的社会事业与人的事业,更需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自身的改革、研究与发展。
郑永廷张艳新
关键词:十七大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探讨被引量:21
2007年
在当前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市场体制的利益驱动、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唯科技主义的盛行、价值相对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多元文化的冲突对抗、网络传媒的兴起和信息社会的虚拟流变,给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了严峻挑战。我国一部分大学生呈现出理想信念欲望化、相对化和虚无化的不良倾向。文章试图从文化、教育、信仰和实践四个层面来探究大学生理想信念提升的对策与路径。
张艳新武慧娟
关键词:理想信念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和谐社会是基于人类实践而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和谐有序、协调一致的有机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诸社会子系统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内部关系协调、结构合理和功能优越的社会,是一个能不断化解矛盾和...
张艳新
文献传递
论意识形态建设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2009年
意识形态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确立共同的价值导向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建构自己特定的主导价值体系或核心价值体系,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意识形态就是社会的一种主导价值体系,它能为全体社会成员确立其社会活动的共同价值导向和理想目标,使人们具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因而对于增强社会认同、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艳新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价值体系社会成员社会认同
宗教经济与经济宗教简论——基于宗教意识形态与经济的关系的视域被引量:4
2009年
所谓宗教经济是指因宗教活动而产生的一系列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行为的总称。而经济宗教则是指宗教组织为了维持自身运行的需要不得不发生的一系列经济行为,从而使宗教本身在客观上具有了一定的经济职能和性质。宗教经济与经济宗教两者所关涉的核心问题都是利益,前者是经济利益,后者是宗教利益。从积极意义上讲,宗教信仰能促进商品、市场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引导大众的经济行为朝良性取向。同时,宗教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对科学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间接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生活。随着宗教经济和经济宗教活动的日益活跃,依法管理宗教经济与以经济手段解决经济宗教中出现的问题并重,防止宗教产品的过量生产与宗教资源的过多消费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和冲击民众信仰,将成为处理我国宗教经济和经济宗教问题的正确方式。
郑永廷张艳新
关键词:宗教经济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及对策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或意识形态,在我国产生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不仅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影响大学生树立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还影响大学生修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试图从理论层面、宣传层面、教育层面和实践层面四个维度提出综合防治的对策来化解和防范。
张艳新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思潮大学生思想道德消极
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经济领域的新拓展
2008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于促进社会内部各系统、各要素达到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优化状态,包括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协调发展、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等。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向社会经济领域广泛而深入地拓展,彻底摆脱自身的滞后性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面对这一新要求和新课题,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经济领域发展的方式。以增强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张艳新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互依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