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印
- 作品数:39 被引量:22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 发文基金: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正式启动实施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水利工程更多>>
-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研究被引量:37
- 2004年
- 介绍了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的概念。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生态修复一级类型区,根据区间差异性和区内相似性原则,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
- 蔡建勤张长印陈法杨
-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
-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分区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因地制宜,分区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意义重大。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做了进一步研究。从增强地方编制及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的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以县为单位界定了4个一级生态修复类型区和13个二级生态修复类型区的边界,绘出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区图,阐述了各类型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
- 冯伟丛佩娟袁普金张长印尤伟李琦
-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 1.1 GB/T 16453的本部分规定了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技术要求。1.2 本部分适用范围1.2.1 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包括水窑(旱井)、涝池以及山丘间泉水...
- 段巧甫范起敬宁堆虎佟伟力鲁胜力郭索彦张长印赵永军陈法扬余新晓丛佩娟常丹东冯伟李琦
- 关键词:水土保持灌溉工程水坝
- 文献传递
-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
- GB/T 16453的本部分规定了风蚀地区风沙治理各项措施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我国风蚀地区。
- 段巧甫范起敬宁堆虎佟伟力鲁胜力郭索彦张长印赵永军陈法扬余新晓丛佩娟常丹东冯伟李琦
- 关键词:水土保持
- 文献传递
- 沉井施工及定额拟定
- 1999年
- 我省东雷抽黄续建工程洛河渡槽单项工程基础设计方案采用了以沉井为主,砼扩大浅基础为辅。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特到湖北某工程施工现场进行了调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其主要成果做以简述:
- 张长印
- 关键词:沉井施工浅基础续建工程工程造价工程施工定额
- 黑河引水渠道工程历年投资上涨原因剖析
- 1997年
- 西安市黑河引水渠道工程1984年完成了规划报告,1985年初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1986年完成了初步设计,后又根据需要于1992年进行了扩大初步设计。各阶段投资见表1。
- 张长印
- 关键词:上涨引水渠道
- 我国东中西部水土保持发展战略被引量:9
- 2006年
-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提出“十一五”期间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的相应思路和对策。东部地区大力控制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实施更高层次的综合治理。中部地区围绕农业生产大局,改善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西部地区作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战场,立足于国家生态安全,建设东、中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建议“十一五”期间在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上游区、西南岩溶地区、东北黑土区、京津风沙源区、北方沙化草原区,以及太行山、大别山、沂蒙山等革命老区实施7大重点治理工程。
- 焦居仁史立人牛崇桓张长印袁建平徐传早
-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分区探讨被引量:26
- 2003年
- 把年降水量和干燥度作为判断生态自然恢复难易程度和生态恢复分区的基本依据 ,将全国划分为 4个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一级类型区 ;按照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 ,根据水土流失、地貌、土壤等情况 ,在一级类型区中可划分若干个二级类型区。根据各类型区的特点 ,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 陈法杨张长印牛志明
-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年降水量干燥度
-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阶段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研究表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宏观政策与水土流失治理紧密相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近40年的治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特征是减少入黄泥沙,治理生态退化,大力实施包括淤地坝在内的基本农田建设,提高造林种草措施的保存率;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21世纪初期),主要特征是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水土保持进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发展小流域经济阶段;第三阶段(21世纪初期以来),主要特征是把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进入生态文明建设阶段。
- 李敏张长印王海燕
- 关键词:水土保持黄河中游黄土高原
-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41
- 2016年
- 我国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的小流域治理历史悠久,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治理理念、治理措施及管理体系,取得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和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先后对上万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总面积达38万km2;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包括治理理念和治理目标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小流域管理机制不健全和资金投入体制亟待完善等。在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思路框架中,要在继承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小流域综合治理新的内涵,使其产生新的活力,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广大民众对居住和生产环境条件不断提高的需求。在当前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注重当地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布设防治体系,逐步调整综合治理内容、治理措施和综合治理目标,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管护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需求。
- 张洪江张长印赵永军常丹东程金花
- 关键词:小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