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青山

作品数:58 被引量:146H指数:6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4篇脑梗
  • 10篇脑梗死
  • 10篇梗死
  • 9篇血管
  • 9篇急性
  • 8篇出血
  • 7篇综合征
  • 7篇脑血
  • 6篇脑血管
  • 6篇成像
  • 5篇并发
  • 4篇动脉
  • 4篇血管病
  • 4篇脑梗塞
  • 4篇梗塞
  • 4篇320排CT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硬化
  • 3篇血管造影

机构

  • 40篇徐州市中心医...
  • 16篇徐州市第四人...
  • 2篇蚌埠医学院
  • 2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徐州医学院第...
  • 1篇河北化工医药...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7篇张青山
  • 14篇孙慧勤
  • 14篇黄颖
  • 11篇魏涛
  • 10篇崔晓
  • 9篇宋璞
  • 8篇张冠群
  • 5篇张加余
  • 5篇赵宝忠
  • 5篇胡春艾
  • 5篇刘君
  • 4篇庄丽丽
  • 4篇陈国芳
  • 4篇孙卫红
  • 3篇李君
  • 3篇蔚志刚
  • 3篇黄文娟
  • 3篇赵莉
  • 3篇李传玲
  • 3篇姜可

传媒

  • 6篇江苏医药
  • 5篇中国临床实用...
  • 4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临床医学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20排CT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初探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初步探讨320排容积CT在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IA)的应用价值. 方法 在11例TLA患者发作间隙期应用320排容积CT进行一站式CT扫描,收集患者的头颅平扫、CT血管造影(CTA)及全脑灌注的信息,对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观察TIA患者的脑血管及其组织单元的病变情况. 结果 11例患者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明确的责任病灶,3例行MRI无阳性发现;CTA结果显示,10例患者责任病灶区域内脑血管网明显稀疏,8例发现有相对应的血管明显变细,2例血管栓塞同时存在代偿血管形成.11例全脑灌注图像显示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区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延迟,5例脑血流量下降,3例脑血容量轻度增加. 结论 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次对比剂注射,获得常规CT扫描、全脑灌注、CTA的数据,实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全面评估.
张青山孙卫红李光超黄颖魏涛姜可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
小剂量纳洛酮治疗脑梗塞30例报告被引量:1
1992年
我院神经内科从1989年9月以来,对收住院的脑梗塞病人,分别应用小剂量纳洛酮及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发现前者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后者,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全部病人均经头颅CT 扫描明确诊断。纳洛酮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8~80岁。丹参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42~78岁。>60岁15例。二、病程:纳洛酮组:病程<15天25例,>15天5例。病程最长者2月。丹参组:病程<15天27例,>15天2例。
蔚志刚李华封张加余张青山
关键词:纳洛酮脑栓塞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目的研究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张青山黄颖姜可
文献传递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21例行DSA检查,6例确诊动脉瘤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成功栓塞6例10个动脉瘤。1例术中渗血,经治疗后康复。结论介入神经放射技术为许多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魏涛张青山曹驰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术
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的疗效。方法:对68例多发性硬化急性期患者,分别用免疫球蛋白(对照组)、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都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及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多发性硬化较传统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张冠群崔晓刘君张侠平蕾张青山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甲泼尼龙免疫球蛋白
丁苯酞与依达拉奉结合治疗中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效果及对脑血流、炎症小体NLRP3有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与依达拉奉结合治疗中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SVD)疗效及对脑血流、炎症小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有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中青年缺血性SVD患者62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n=31)、对照组(n=31)。常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给予丁苯酞结合依达拉奉,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治疗1周、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认知功能评分(MoC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脑血流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炎症小体NLRP3有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CBV、CBF水平高于对照组,M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血清vWF、ET-1、IL-18、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青年缺血性SVD患者予以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有效增加患者脑血流,改善脑血管储备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效果较为显著。
宋璞张青山孙慧勤赵莉王倩楠
关键词:丁苯酞依达拉奉脑血流
Isaacs综合征伴肾脏肿瘤1例报告被引量:1
1997年
张青山曹培卫陈国芳鹿寒冰姜可
关键词:ISAACS综合征肾肿瘤并发症
应用量表研究86例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及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生活质量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PDQ39)对86例PD患者的睡眠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量表调查,并将PD患者PDQ39结果与其睡眠情况做描述性相关性研究。结果PD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者79例(91.86%),主要是睡眠破碎(75.6%)和日间过度嗜睡(74.4%),其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PD患者睡眠障碍以睡眠破碎和日间过度嗜睡发生率最高,其程度越重,则生活质量越差。
赵辉张伟杨新新张慧庄丽丽孙慧勤宋璞车浩张青山
关键词:帕金森病
羟丁酸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羟丁酸钠(Sodium Oxybate,SO)对早老龄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羟丁酸钠的脑保护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早老龄小鼠左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动物分为5组,每组16只:假手术(Sham)组:手术操作同其它组,但不夹闭左侧颈总动脉;②N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③羟丁酸钠50mg/kg(SO50)组;④羟丁酸钠100mg/kg(SO100)组;⑤羟丁酸钠200mg/kg(SO200)组。、②组于缺血前30min腹腔给生理盐水,③~⑤组于缺血前30min腹腔给SO一次,以后各组每日给药一次。手术后动物分为两部分进行实验,其中每组6只于术后24h断头,制备脑组织匀浆,用于MDA含量、SOD活性的测定。另10只分别于术后24h和48h分别进行神经学评分,术后第3、4d进行避暗实验,术后第5、6、7d进行水迷宫测试。水迷宫测试后将小鼠麻醉,进行海马CA1区神经元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神经症状评分:术后24h和48h,NS组小鼠的神经症状评分高于假手术(Sham)组(P〈0.01)和各给药组,其中SO100组SO200组与N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0.01);②避暗试验:NS组小鼠潜伏期(Latent period)明显较假手术组缩短、错误次数(Wrong Times)增加(P〈0.01);SO各组避暗潜伏期比NS组长、比Sham组缩短,错误次数比NS组少,比Sham组多。其中,SO100和SO200组与NS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0.01);③水迷宫试验:NS组小鼠比Sham组到达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加,SO各组比NS组到达时间缩短、错误次数少,但比Sham组到达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加,其中,SO100和SO200组与NS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0.01);④MDA含量、SOD活性:术后24h NS组小鼠的MDA含量高于Sham组(P〈0.01),SOD活性低于Sham组(P〈0.01)。SO三剂量均能明显减少MDA含量和增加SOD活性,其中SO100组、SO200组MDA含量低于NS组(P〈0.01);⑤
姜可牟静张青山戴体俊
关键词:羟丁酸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学习记忆障碍
320排容积CT指导下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观察320排容积CT指导下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1例病程<4.5 h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进行320排容积头颅CT检查,在该检查结果的指导下行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 h、14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并评价疗效。结果 11例ACI患者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明显的责任病灶。三维CT血管图像(CTA)显示,病灶对应区域内脑血管网均明显稀疏,7例发现与梗死灶相对应的血管狭窄,4例血管闭塞,其中2例有代偿血管形成;CT灌注成像(CTP)显示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区域9例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7例局部脑血容量(rCBV)轻度增加、2例无变化、2例降低;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明显延长。溶栓治疗后24 h、14 d NIHSS评分及MESS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14 d时,基本治愈6例、显著进步2例、进步2例、无变化1例。结论 320排容积CT能反映脑梗死超早期的脑血管及其组织单元内灌注情况,在其指导下溶栓能更好地挽救因缺血而损伤的脑组织。
张青山孙卫红黄颖李光超王涛魏涛曹伟赵宝忠
关键词:320排CT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