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德进

作品数:178 被引量:668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56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1篇农业科学
  • 16篇化学工程
  • 4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1篇农药
  • 36篇飞虱
  • 33篇水稻
  • 29篇杀虫
  • 24篇灰飞虱
  • 21篇雾滴
  • 19篇杀虫剂
  • 19篇喷雾
  • 14篇毒力
  • 13篇田间
  • 12篇基因
  • 12篇褐飞虱
  • 11篇稻田
  • 11篇毒死蜱
  • 10篇二化螟
  • 10篇茶蚕
  • 9篇药液
  • 9篇农药利用率
  • 9篇农药雾滴
  • 8篇植物

机构

  • 15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0篇安徽省农业科...
  • 15篇扬州大学
  • 4篇江苏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淮北师范大学
  • 3篇霍山县植保站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高淳县农业局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江苏沿海地区...
  • 1篇安徽省植物保...
  • 1篇常州市农业技...
  • 1篇阜宁县农业科...
  • 1篇太阳股份有限...
  • 1篇江苏艾津农化...

作者

  • 178篇徐德进
  • 141篇徐广春
  • 131篇顾中言
  • 107篇许小龙
  • 43篇徐鹿
  • 11篇范鹏
  • 10篇肖留斌
  • 10篇章东方
  • 10篇谭永安
  • 10篇陈锦绣
  • 9篇赵静
  • 8篇丁永官
  • 7篇韩召军
  • 7篇石伟山
  • 7篇邓余良
  • 7篇祝树德
  • 6篇董玉轩
  • 6篇常燕
  • 5篇朱建祥
  • 4篇李昌春

传媒

  • 19篇江苏农业学报
  • 15篇江苏农业科学
  • 11篇安徽农业科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植物保护学报
  • 7篇现代农药
  • 7篇农药学学报
  • 5篇农药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昆虫学报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生物防治通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果树学报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花生学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23
  • 11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13篇2015
  • 9篇2014
  • 15篇2013
  • 25篇2012
  • 12篇2011
  • 12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1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杀虫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有效利用率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通过综合分析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的毒力测定结果、褐飞虱田间防治指标、杀虫剂田间推荐剂量及杀虫剂经稻田叶面喷施后在田间的分布等文献资料,发现杀虫剂防治褐飞虱的田间推荐剂量的有效利用率不足0.1%。理论上,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可获得杀虫剂杀死褐飞虱种群90%个体的致死剂量(LD90,单位:μg/头),用稻田中褐飞虱的发生量乘以LD90值即为杀死90%田间虫量的杀虫剂有效用量;而实际上杀虫剂的田间推荐剂量却是其有效用量的千倍以上。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1)在褐飞虱为害的水稻孕穗期和扬花期,采用手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雾时,杀虫剂在水稻上的沉积率为34.25%~46.10%,但其中82%以上分布在水稻冠层以上部位,分布在水稻基部茎秆部位的不足2%,只占杀虫剂使用量的0.5%左右;2)褐飞虱获取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后死亡,但杀虫剂和褐飞虱在田间的分布极不均匀,当最低剂量的杀虫剂和最多虫量的褐飞虱出现在同一株水稻上时,该剂量必须能够控制褐飞虱的为害,那么对于有更多杀虫剂和更少褐飞虱的植株而言,就必然造成杀虫剂的浪费,从而降低其有效利用率;3)约有50%以上的杀虫剂洒落在稻田水中,经田水稀释后的质量浓度远远低于杀死褐飞虱种群10%个体的致死浓度(LC10值,单位:mg/L),不能有效杀死褐飞虱。作者认为,通过人工智能,将杀虫剂直接喷洒在褐飞虱发生为害的部位,并根据虫量进行变量施药,必将大幅提高杀虫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有效利用率。
顾中言徐广春徐德进
关键词:农药减量杀虫剂水稻褐飞虱
杀虫抗生素对4种重要鳞翅目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5
2009年
研究表明,3种杀虫抗生素对靶标生物4种鳞翅目幼虫均具有很高的活性。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小菜蛾、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2龄初期幼虫的毒力最高,其次分别为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多杀菌素的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3.08—6261.38倍和1.21—246.41倍。对二化螟1龄中期幼虫的毒力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多杀菌素对4种鳞翅目幼虫的LC50为.0078~0.2686mg/L,显示出很高的毒力;小菜蛾和二化螟幼虫对阿维菌素较敏感,LC50在0.04mg/L左右,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则偏低,LC50在25mg/L以上。因此,田间防治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时应尽量避免单独使用阿维菌素,而应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酪朴和名杀菌素, 以达到高效低毒的目的.
许小龙顾中言徐德进徐广春
关键词:杀虫抗生素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鳞翅目害虫毒力
DMIs类杀菌剂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增毒作用研究
在室内测定了4种DMIs类杀菌剂和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褐飞虱和灰飞虱的毒力,并比较了杀菌剂与杀虫剂组合后,杀虫剂对褐飞虱和灰飞虱的毒力变化,为生产上科学混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4种DMIs类杀菌剂对褐飞...
徐德进顾中言许小龙徐广春
关键词:杀菌剂烟碱类杀虫剂褐飞虱灰飞虱
0.3%印楝素乳油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被引量:15
2005年
系统研究了印楝素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具有拒食、内吸、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3.00mg/L和6.00mg/L印楝素溶液处理稻茎,对褐飞虱的拒食率分别为67.91%和77.65%,拒食中浓度AFC50为0.6126mg/L。3.00mg/L的印楝素溶液经根内吸传导12h和24h后,褐飞虱若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63%和88.47%,LC50值分别为1.4028mg/L和1.1115mg/L。印楝素经根内吸传导的速度较快,3.00mg/L和1.50mg/L浓度下,LT50值分别为4.1812h和23.0409h。亚致死剂量处理后,褐飞虱若虫的体重和蜜露分泌量都显著降低,1.00mg/L处理后3d、7d,体重减轻比率分别为52.49%和48.08%,蜜露分泌量减少比率分别为58.01%和62.60%。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徐德进常燕万晓泳张宏祝树德
关键词:印楝素褐飞虱生物活性
蔬菜田蜗牛的发生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
2021年
蜗牛是蔬菜田常见有害生物,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气候因子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蔬菜田蜗牛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给菜农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综述蔬菜田中常见的蜗牛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危害特点,归纳总结目前防治蜗牛的主要技术及农药登记情况,并展望未来蜗牛防控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蔬菜田蜗牛的科学防治及应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徐德进徐广春徐鹿王聪博胡双女魏利辉
关键词:蜗牛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特点
茶蚕发生规律的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茶蚕(Andraca bipunctata Walker)是茶叶的主要害虫之一。据文献记载,安徽茶蚕一年发生二代;根据我们田间观察,每年发生三代。1992年,作者在室内自然变温的条件下,对该虫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完成累代饲养茶蚕三个世代。
徐德进陈锦绣章东方邓余良
关键词:茶蚕茶叶害虫
喷雾药液在植物叶片表面滞留量变化的计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雾药液在植物叶片表面滞留量变化的计量装置,包括:玻璃罩、电子天平、载叶台、载叶台支撑杆、载叶台底座、喇叭形套管,电子天平置于玻璃罩内部,载叶台底座放置在电子天平上,玻璃罩顶部开设有小孔,载叶台支撑杆穿...
顾中言徐德进徐广春许小龙
文献传递
氟虫腈的应用和风险研究进展被引量:52
2008年
氟虫腈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杀虫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但是环境毒理学研究发现氟虫腈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并且具有慢性神经毒性。因此,深入研究氟虫腈的生态风险问题是当务之急。对国内外氟虫腈的应用、降解和代谢、应用风险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氟虫腈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徐广春顾中言杨玉清徐德进许小龙石伟山
关键词:氟虫腈环境毒理生态风险
植物表面特性与农药雾滴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1年
农药利用率的提高,是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药利用率的高低取决于农药雾滴在植物表面上的行为。本文综述了植物表层、叶片生物学特征和表面活性剂的使用等3个方面与农药雾滴行为趋势关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当前农药利用率提高过程中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许小龙徐广春徐德进顾中言
关键词:农药利用率农药雾滴表面活性剂
多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介导吡虫啉和毒死蜱复配对褐飞虱的协同增效作用
[目的]褐飞虱对吡虫啉和毒死蜱已形成高水平的抗药性,吡虫啉和毒死蜱合理复配可提高对褐飞虱的毒力达到协同增效作用。细胞色素P450 是褐飞虱体内重要的解毒酶类,可以代谢吡虫啉和毒死蜱降低到达作用靶标的有效药物量,本研究旨在...
徐鹿徐德进徐广春许小龙顾中言
关键词:褐飞虱细胞色素P450基因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