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曾和

作品数:80 被引量:60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理学
  • 24篇矿业工程
  • 8篇冶金工程
  • 5篇化学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建筑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4篇多孔介质
  • 17篇渗流
  • 11篇解析解
  • 10篇岩爆
  • 9篇填充床
  • 9篇气固反应
  • 6篇流固耦合
  • 6篇煤柱
  • 6篇可压
  • 6篇可压缩
  • 6篇可压缩流
  • 6篇化学反应
  • 5篇地压
  • 5篇渗透率
  • 5篇数值模拟
  • 5篇煤柱岩爆
  • 5篇尖点突变
  • 5篇非线性渗流
  • 5篇值模拟
  • 4篇运移

机构

  • 66篇东北大学
  • 7篇东北师范大学
  • 6篇阜新矿业学院
  • 6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辽宁省总工会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云南冶金集团...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冶沈勘秦皇...

作者

  • 79篇徐曾和
  • 19篇徐小荷
  • 19篇姜元勇
  • 5篇翟玉春
  • 5篇李明春
  • 5篇梁冰
  • 4篇宋颖韬
  • 4篇李宏
  • 4篇田彦文
  • 3篇曹建立
  • 3篇吕伏
  • 3篇杨斌
  • 3篇杨天鸿
  • 3篇杨鑫
  • 3篇杨鑫
  • 3篇杨斌
  • 2篇纪智玲
  • 2篇路保平
  • 2篇孙承帅
  • 2篇张梦舟

传媒

  • 5篇力学与实践
  • 5篇中国矿业
  • 4篇金属矿山
  • 3篇东北大学学报...
  • 3篇应用力学学报
  • 3篇岩土力学
  • 2篇实验力学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矿业研究与开...
  • 2篇西部探矿工程
  • 2篇煤炭学报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中国安全科学...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水动力学研究...
  • 2篇材料与冶金学...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第十届全国海...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第三届全国岩...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0
  • 8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5篇1996
  • 2篇1995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孔介质中的溶质扩散与浮重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考虑到多孔介质中的溶质扩散过程与浮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建立了一维情况下,反映溶质扩散与浮重关系的数学模型,并用有限体积方法获得模型的数值解。实例计算表明,当多孔介质中的溶质浓度高于周围流体中的溶质浓度时,溶质由孔隙向主流体中扩散,随着扩散进程的进行,多孔介质的浮重逐渐减小,并且浮重减小速率逐渐降低,从孔隙内部到孔隙出口,溶质浓度和溶液密度都逐渐降低。随着扩散系数或者孔隙率的增大,多孔介质的浮重减小速率增加,孔隙中的溶质浓度和溶液密度降低。随着周围流体中溶质浓度的增加,多孔介质的浮重减小,并且减小速率降低,孔隙中的溶质浓度和溶液密度增加。当主流体中的溶质浓度大于孔隙中的溶质浓度时,随着时间的增加,溶质由主流体逐渐向孔隙内扩散,多孔介质的浮重逐渐增加,并且浮重增加的速率逐渐降低,从孔隙内部到孔隙出口,溶质浓度和溶液密度逐渐增加。
姜元勇徐曾和曹建立
关键词:多孔介质
冲击地压和突出的统一失稳理论被引量:206
1991年
本文根据近代已经基本搞清的煤岩变形破裂理论探讨了冲击地压和突出现象的共同机理。作者指出:冲击地压和突出都是煤(岩)变形系统处于非稳定平衡状态下受到扰动发生的动力失稳过程。采用失稳的能量判据作为冲击地压和突出的统一判据,建立了这两种现象统一的失稳理论。
章梦涛徐曾和潘一山赵阳升
关键词:矿山冲击地压失稳
中国西部矿区厚松散层的溃沙临界流速与水沙流动特征被引量:5
2018年
以陕北榆横矿区为例,研制全程可视化水沙两相高速流动试验装置,开展颗粒起动试验、溃沙试验和水沙两相流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细颗粒的流失是溃沙的先决条件,为粗颗粒的运移创造膨胀空间. 0. 3~0. 6 mm风积沙颗粒之间主要以碰撞的形式传递能量,而0. 15~0. 3 mm的风积沙颗粒之间的相互摩擦和挤压作用占优,相比于碰撞作用能量损失较少,相同时间内出沙量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呈递减趋势.随着轴向应力的不断增大,风积沙所需要的溃沙临界流速也越来越大.当风积沙粒径d <0. 6 mm时,溃沙时渗流状态为线性层流,临界流速为0. 03~0. 4 cm/s.单位时间内溃沙量与水力梯度成正比,表明含水层水压力是决定溃沙灾害程度的关键因素.
杨斌杨斌杨天鸿徐曾和
关键词:厚松散层临界流速轴向应力
气固反应与多组分气体对流反应扩散问题的研究
研究填充床中的气固反应aA(g)+bB(s)=cC(g)+dD(s)。在等径圆球密堆积条件下,由颗粒综合反应速率得到微元体综合反应速率:考虑到气体的可压缩性和惰性组分的存在,导出了反应气体与产物气体的非线性对流反应扩散方...
宋颖韬徐曾和
关键词:气固反应多组分气体
文献传递
弹塑性非线性渗流耦合问题的一个解析解被引量:1
2000年
在非线性渗流耦合的条件下 ,研究弹塑性多孔地层中单井抽放问题。建立了问题的基本方程和力学模型 ;推出了应力和孔隙压力的解析解 ;得到了确定塑性区半径、弹塑性交界面上的径向应力和孔隙压力的方程 ;导出了屈服的极限载荷 ;并进行了实例计算。
徐曾和徐小荷路保平
关键词:多孔介质非线性渗流流固耦合弹塑性解析解
填充床中可压缩流动与非等温气固反应
考虑到气体的可压缩性以及气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质传递过程,运用渗流力学、宏观气固反应动力学和传热学理论,针对内扩散和化学反应联合控制的情况,建立了综合反映颗粒堆积的多孔介质中可压缩气体流动与气固化学反应和热量传递之间相互...
姜元勇徐曾和
关键词:多孔介质热量传递填充床可压缩流动气固反应
文献传递
填充床中气体渗流与浓度波耦合问题的研究
冶金和化工中的气固反应是宏观非均相反应,传递过程对反应有很大影响。颗粒的综合反应速率包括了本征动力学和传递过程,在反应器水平上流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冶金和化学工程中通常用Ergun方程给出床层两端压降和流...
姜元勇徐曾和
文献传递
可变形多孔介质中一维孔隙压力的生成被引量:2
1999年
考虑到可变形多孔介质的渗透系数依赖于孔隙变形的特点,建立了一维孔隙压力生成的力学模型;用初始层校正法求出了摄动解;实例计算表明渗流的非线性对孔隙压力分布模式有明显影响。最后介绍了利用孔隙压力生成过程中.流出试样的非稳定流量确定可变形多孔介质渗透系数的方法。测试时间大大小于传统的稳定渗流方法.
徐曾和徐小荷
关键词:孔隙压力渗流耦合
粘弹性顶板岩层下煤柱岩爆的尖点突变与滞后被引量:2
1996年
本文针对粘弹性顶板下煤柱岩爆问题建立了一个简单力学模型;用尖点突变理论讨论了岩爆的非稳定机制,阐明比值k(tc)/λ1和外力功对系统岩爆的作用;说明了岩爆滞后是由于控制参量变化需要经过一段滞后时间才满足分叉集方程所致;并对影响岩爆滞后时间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徐曾和徐小荷陈忠辉
关键词:煤柱粘弹性岩爆尖点突变
论矿业工程中的流-固耦合渗流问题被引量:15
1996年
简单回顾渗流力学发展历史,指出实际沙流都是在可变形多孔介质中发生的,流体流动与介质变形间存在相互作用。过去常加以忽略,将渗流作为非耦合问题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无法忽略耦合效应的工程问题.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矿业工程中涉及的流-固耦合问题以及流-固耦合渗流的研究方法、宏观方程与测试技术和应用.
徐曾和徐小荷
关键词:渗流力学矿业工程多孔介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