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管
  • 7篇造影
  • 6篇血管造影
  • 4篇血管造影术
  • 4篇造影术
  • 3篇颅内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造影诊断
  • 2篇数字减影
  • 2篇腺癌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造影
  • 2篇静脉
  • 2篇X线
  • 2篇DSA
  • 2篇DSA分析

机构

  • 14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徐达宇
  • 9篇吴怀清
  • 6篇刘才兴
  • 5篇杨卫忠
  • 5篇郑鸿
  • 3篇夏晓红
  • 2篇蔡传煜
  • 2篇吴一旻
  • 2篇徐本华
  • 2篇王一波
  • 1篇郑智美
  • 1篇季仲友
  • 1篇王友萍
  • 1篇陈建乐
  • 1篇林朝贵
  • 1篇郭秀娟

传媒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福建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PID在食管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电子照射野成像系统(EPID)在食管癌放射治疗摆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学院放疗科行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7例,分析患者行放射治疗时的EPID图像共231幅,并与CT-simDRR图像进行解剖标志比对,测出其治疗中心在X、Y、Z方向上的误差(dx、dy、dz),分析影响误差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实际治疗中心与计划治疗中心在X轴上误差(dx-all)为(3.5±2.0)mm,Y轴上误差(dy-all)(4.4±2.6)mm,Z轴上误差(dz-all)为(-6.5±4.2)mm。dz-all与dx-all及dy-a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4)。颈段及胸上段患者的误差dx-up、dy-up、dz-up分为(2.5±1.4)、(3.2±1.5)、(-4.5±2.0)mm;中段(dm)及下段(dl)分为(4.2±2.3)、(5.2±2.9)、(-7.2±3.0)mm(;4.4±1.7)、(5.0±2.5)、(-6.8±2.9)mm。颈段及胸上段患者的误差(dup)明显小于胸中段及胸下段患者(dm及d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17,P=0.02;t=2.22,P=0.05;t=11.23,P=0.000)。放疗期间每周测患者体质量发现,随放疗次数的增加(时间增加),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体质量下降(0~2.5kg);分析体质量变化与治疗中心误差变化发现,不管是颈段、胸上段或是胸中下段肿瘤,摆位误差变化均与体质量的下降呈正相关,即体质量下降越多,误差越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ID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摆位误差明显小于胸中段及胸下段者,对于治疗期间体质量明显变化的患者及时进行重新定位有利于提高治疗精度。
黄瑾萍徐达宇吴一旻蔡传煜徐本华
关键词:食管癌
乳腺癌切线野放射治疗体外铅点标记法EPID摄片验证10例分析
目的:于乳腺癌患者切线野放射治疗部位上预置体表铅点标记,利用VARIAN23EX直线加速器所配置的EPID摄片系统摄片验证,解决EPID摄片验证时因使用兆伏级X线拍摄导致的组织空间分辨率及影像清晰度质量较差,与DRR图像...
蔡传煜黄瑾萍徐达宇吴一旻徐本华
文献传递
肺内球形病变的X线分析(附78例报告)被引量:1
1994年
肺内球形病变的X线分析(附78例报告)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美山,季仲友,陈建乐,徐达宇肺内球形病变是胸部X线检查中经常遇到的基本影像,它包括疾病很多,常见于肺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鉴别诊断比较困难。现将本院78例肺内球形病变进行X线分析报告如下。一...
杨美山季仲友陈建乐徐达宇
关键词:X线分叶征
颅面部蔓状血管瘤的介入性诊疗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对颅面部蔓状血管瘤的血管造影与栓塞治疗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 :本组 2 0例 ,男 17例 ,女 3例 ,年龄 9~ 42岁 ,平均 2 8岁。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 ,分别行双侧颈外动脉造影 ,8例行术前栓塞 ,其中 2例同时行根治性栓塞。术前栓塞者用明胶海绵 ,根治性栓塞者用线段。结果 :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颅面部蔓状血管瘤的准确率达 10 0 %。术前栓塞的 8例 ,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明显减少 ;同时进行根治性栓塞的 2例 ,2~ 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血管造影是诊断颅面部蔓状血管瘤有效手段与可靠依据。介入性栓塞治疗本病安全有效。
吴怀清徐达宇夏晓红郑鸿
关键词:蔓状血管瘤颅面部放射学介入性
冠心病的数字电影造影诊断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分析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材料与方法3对5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结果:(1)右冠优势型42例(84.0%),左冠优势型3例(10.0%).均衡型5例(10.0%)。(2)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8例,3支病变3例,共累及37支血管,分别为前降支16支(43.2%),右冠状动脉11支(29.7%),左回旋支8支(21.6%)及左冠主干2支(5.4%).冠状动脉狭窄以中一重度多见,占26支(70.3%)。(3)10例见侧支循环。(4)发现室壁瘤5例。结论:(1)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手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2)室壁瘤的形成与冠状动脉分布范围及狭窄程度密切相关。(3)侧支循环能防止心肌梗塞范围扩大和室壁瘤形成。
吴怀清徐达宇王一波林朝贵郑鸿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颅内动脉瘤的DSA分析及栓塞治疗被引量:2
2002年
吴怀清刘才兴徐达宇杨卫忠郑鸿夏晓红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DSA分析栓塞治疗
肝癌侧支循环的DSA分析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分析肝癌侧支循环的DSA表现。方法 :对 35例肝癌患者进行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 ,其中 5例单纯行肝动脉灌注化疗 ,30例以碘油抗癌乳剂及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结果 :①肝内侧支 15例 ,其中叶内侧支 10例 ,叶间侧支 5例。②肝外侧支 2 4例 ,其中膈下动脉 7例 ,肠系膜上动脉 4例 ,胰十二指肠动脉弓 3例 ,胃左动脉 3例 ,肝固有动脉 3例 ,胃十二指肠动脉 2例 ,胃网膜右动脉及右肾动脉各 1例。结论 :①侧支循环形成是导致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栓塞治疗带来困难。
吴怀清徐达宇郑鸿夏晓红
关键词:肝癌血管造影术侧支循环DSA
DSA对颅内静脉系统窦汇区流向分析被引量:3
1999年
解剖学上一般认为上矢状窦的血流主要回流到右侧横窦,直窦的血液主要回流到左侧横窦,在枕内隆凸处各窦形成窦汇[1,2]。为了观察颅内静脉系统窦汇区的分流情况,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笔者收集我院自1994年以来85例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窦汇区造...
吴怀清刘才兴徐达宇杨卫忠郑鸿
关键词:窦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颅内静脉DSA
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造影形态与出血的危险因素
1997年
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造影形态与出血的危险因素吴怀清1刘才兴2徐达宇1杨卫忠2王友萍1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脑出血;脑血管造影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州350001)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室2.神经外科出血是脑动静脉畸形(AVM)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严...
吴怀清刘才兴徐达宇杨卫忠王友萍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脑出血脑血管造影术
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48例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8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体部伽玛刀治疗。根据病灶的三维形状、大小及患者身体状况,确定靶点数目、治疗次数及分次剂量,取50%~6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95%的靶体积,单次剂量350~450cGy,治疗10~12次,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结果治疗结束后止痛有效率93.9%,黄疸消退率达75%,2~18个月CT复查42例,肿瘤消失5例(11.9%),缩小30例(71.4%),无变化5例(11.9%),肿瘤较治疗前增大2例(4.8%)。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77.1%,1年生存率37.5%,18个月后仍有5例存活。副反应少,经内科处理后均能继续完成治疗。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刘才兴徐达宇黄鹤光郑智美
关键词:体部伽玛刀胰腺癌近期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