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惠波

作品数:9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黄土高原
  • 2篇淤地坝
  • 2篇淤积
  • 2篇土壤
  • 2篇维数
  • 2篇小流域
  • 2篇黄土高原地区
  • 2篇分形
  • 2篇分形维数
  • 1篇氮素
  • 1篇地形
  • 1篇地形起伏度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分布
  • 1篇淤地坝建设
  • 1篇人口
  • 1篇三峡库区
  • 1篇生态

机构

  • 7篇水利部黄河水...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 3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长江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陕西省水利水...
  • 1篇黄河上中游管...
  • 1篇黄河水土保持...

作者

  • 9篇惠波
  • 3篇李柏
  • 2篇蔡道明
  • 2篇张平仓
  • 2篇赵宾华
  • 2篇许文盛
  • 2篇李鹏
  • 2篇王琦
  • 1篇徐国策
  • 1篇李占斌
  • 1篇刘雅丽
  • 1篇高海东
  • 1篇郭嘉

传媒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人民黄河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问题探讨
2023年
“十三五”以来,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2020年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一期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其手续办理环节多、程序烦琐、周期长、费用大,致使前期工作时间拉长、施工时间压缩、建设成本增加,年度任务难以按时完成,严重制约各项目县实施项目的积极性。为了探索在一定政策允许范围内减轻或避免占用林地问题,从林草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数据不一致、宜林地界定不清晰、森林植被恢复费征缴等方面分析了占用林地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发展趋势,结合实际阐明了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将淤地坝建设项目纳入森林植被恢复费免征范围免征森林植被恢复费等方面的建议,以期为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高标准淤地坝建设提供参考,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大水保理念高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撑。
惠波惠波武斌
关键词:淤地坝建设黄土高原地区
荒漠化地区地衣结皮厚度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生物结皮是干旱、半干旱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急先锋,能够很好地反映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情况。本研究于2010、2011年在宁夏盐池县沙泉湾国家生态定位站和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第一实验场设置试验地,通过野外调查,测量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地衣结皮厚度分布特征,以期找出生物结皮厚度变化规律,为当地防护林建设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盐池县沙泉湾,不同植被覆盖下地衣结皮厚度大小表现为花棒>羊柴>油蒿,而在内蒙古磴口县,不同植被覆盖下地衣结皮厚度大小表现为柽柳>油蒿;比较两个地区油蒿覆盖下地衣结皮厚度大小表现为盐池沙泉湾>磴口沙林中心;以油蒿植被为例,离植株根部越近,地衣结皮厚度越大。
郑克祥李柏惠波
关键词:厚度群落荒漠化地区
王茂沟流域淤地坝系土壤颗粒与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坝系坝地土壤颗粒与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以陕北绥德县王茂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了47个土壤剖面,采集土样940个,分析了分形维数、粗化度、有机碳与各粒径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坝地的土壤粒径分布中,粉粒含量占主导地位,依次为砂粒、黏粒;(2)王茂沟坝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在2.674~2.829之内变化,垂直剖面上变化很微小,坝前、坝中、坝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分别为2.803 3,2.783 6,2.795 8;(3)王茂沟坝地土壤质地粗化度在0.27~0.58,平均值为0.44,坝前(0.40)〈坝后(0.45)〈坝中(0.46);(4)坝地土壤颗粒在0.05~0.002mm和〈0.002mm范围内与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成极显著正相关,在2.0~0.05mm范围内与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成极显著负相关;坝地土壤有机碳与粉粒和黏粒呈正相关,与细砂粒和极细沙粒含量呈负相关。
惠波李鹏张维高海东赵宾华王琦
关键词:坝地分形维数有机碳
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淤积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淤地坝系作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中的重点内容,在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王茂沟小流域淤地坝坝系及其淤积产物坝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察、资料收集、野外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分别对...
惠波
关键词:黄土高原泥沙淤积分形维数生态效应
文献传递
对黄土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作的回顾和思考被引量:5
2021年
晋陕甘黄土高塬沟壑区是我国川滇—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也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塬区的侵蚀沟发育具有强烈的加速作用。当前,黄土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同程度的沟道侵蚀导致的沟头前进,沟底下切,沟壁崩塌、滑塌、泻溜,沟岸扩张,塬面逐步萎缩和破碎化。以甘肃庆阳董志塬为例,分析了黄土塬水土流失现状,从董志塬区固沟保塬、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三个层面回顾了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固沟保塬综合治理模式和措施配置,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筑牢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推进晋陕甘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优先、高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惠波惠波张瀚洋刘雅丽刘雅丽郭嘉王妮郭嘉
关键词:水土保持黄土高塬沟壑区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淤满”情况及防治策略被引量:8
2020年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主要工程措施之一。基于2009年黄土高原淤地坝安全大检查数据和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对淤地坝"淤满"情况的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及以前修建的淤地坝,大多数已超过淤积年限,部分淤地坝已"淤满"。淤地坝"淤满"后,拦沙作用降到最低,但是淤积的坝地相当于水平梯田,客观上还能起到一定的减蚀和拦蓄径流泥沙作用;未设置溢洪道的"淤满"淤地坝,遇超标准洪水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但单场暴雨洪水不会造成拦蓄泥沙(坝地)被"零存整取"。对于"淤满"的大中型淤地坝,可采取增设溢洪道、排洪渠、坝体铺盖防护材料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确保淤地坝减蚀作用的持续发挥和坝地的持续有效利用;对于"淤满"的小型淤地坝,可比照小型水库报废、销号等方法,实行动态管理,在政策上探索报废退出机制,对报废的淤地坝按照基本农田进行管理。
惠波惠露郭玉梅
关键词:淤地坝黄土高原地区
丹江鹦鹉沟小流域氮素随径流的迁移及对水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计算小流域非点源氮素流失负荷,并以此开展丹江水源区水体污染源解析和控制研究。基于流域断面及小区监测试验,利用平均浓度法对鹦鹉沟流域氮素年均流失模数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径流水质中主要是总氮质量浓度超标,且硝氮质量浓度均大于氨氮质量浓度;当坡耕地坡度大于25°时,氮素流失严重,水质极差;农村生产生活污染物排放对水质有很大影响,从断面1到把口站,硝氮质量浓度和总氮质量浓度增加较大;农地、草地和林地的总氮年均径流流失模数分别为0.36、0.22和0.09t/(a·km2);流域出口非点源污染物氨氮、硝氮和总氮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17,4.71和7.55mg/L,点源污染物氨氮、硝氮和总氮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20、2.12和4.08mg/L。总体来说,鹦鹉沟流域径流中总氮的流失模数为0.89t/(a·km2),总氮是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需加强对坡耕地氮素流失和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
徐国策李占斌李鹏赵宾华王琦惠波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总氮
基于ASTERGDEM数据的湖北省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和经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湖北省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和经济的定量关系,为制定合理的人口经济政策、引导人口经济合理布局和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邻域分析法、均值变点法等方法,确定湖北省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根据分级标准绘制湖北省地形起伏度分级图,并分析地形起伏度对研究区人口和经济分布的影响。[结果]湖北省地势整体上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原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黄冈北部、咸宁、黄石南部、鄂西北和鄂西南大部,两者占湖北省面积的70%。随着地形起伏度的增加,县域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逐渐降低,呈显著负相关,而且县域地形起伏度越小,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在垂直方向越分散。[结论]地形起伏度与县域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有负相关性,对区域人口和经济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蔡道明李柏许文盛张平仓惠波
关键词:地形起伏度人口
基于GIS的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被引量:5
2017年
以GIS为支撑,选取三峡库区湖北段为研究区,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与抗蚀年限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和分级评价了研究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并根据生成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布图,探讨不同高程、坡度、土壤等侵蚀背景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空间分布特点。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以无险型和轻险型为主,占总面积的96.27%,主要分布在巴东南部、兴山北部和夷陵区东南部;危险型面积相对较小,主要分布于山丘中上部;极险型和毁坏型面积很小,零星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土层薄、植被覆盖率低的荒岭坡地上。综合不同侵蚀背景分析表明,200~500 m高程带危险度最大,>35°坡度带侵蚀程度最严重,石灰土和紫色土地区土壤侵蚀危险度指数SEPDI值最高。
蔡道明李柏李柏张平仓许文盛
关键词: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