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珊茹

作品数:39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6篇水稻
  • 21篇杂交
  • 12篇杂交水稻
  • 11篇杂交稻
  • 10篇选育
  • 9篇高产
  • 8篇稻瘟
  • 8篇稻瘟病
  • 8篇瘟病
  • 7篇不育
  • 6篇制种
  • 6篇制种技术
  • 6篇抗稻瘟病
  • 6篇不育系
  • 5篇核不育
  • 5篇高产制种
  • 5篇高产制种技术
  • 4篇栽培
  • 4篇栽培技术
  • 4篇水稻核不育系

机构

  • 39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金华市农业科...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9篇方珊茹
  • 17篇郑燕梅
  • 15篇赵明富
  • 15篇沈伟锋
  • 15篇蔡巨广
  • 14篇刘玉芹
  • 14篇吴春珠
  • 10篇郑建华
  • 6篇熊雪娇
  • 5篇杨聚宝
  • 4篇黄珊
  • 4篇赵志民
  • 3篇吴春株
  • 3篇李清华
  • 3篇游年顺
  • 3篇胡如英
  • 3篇郑雪华
  • 3篇董瑞霞
  • 2篇游晴如
  • 2篇张海峰

传媒

  • 16篇福建稻麦科技
  • 4篇福建农业科技
  • 3篇杂交水稻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台湾农业探索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Ⅱ-32B的外观品质被引量:6
2013年
本研究以优质稻品种佳辐占为供体亲本与轮回亲本Ⅱ-32B进行连续回交,采用选择回交导入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农艺性状选择,将粒长主效基因GS3及其他外观品质性状基因导入Ⅱ-32B中,获得4个外观品质得到明显改善的Ⅱ-32B改良株系。Ⅱ-32B改良株系的谷粒明显变得细长,粒长由原来的8.04mm增加到8.99mm,粒宽由3.02mm降至2.85mm,长宽比由原来的2.67提高到3.16。此外,垩白率和垩白度极显著降低,分别由原来的55.6%和14.3%降低至23.9%和4.6%。除千粒重极显著增加外,抽穗期、株高、有效穗、穗长、结实率等5个主要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通过遗传背景分析,4个改良株系的遗传背景回复率为90.7%-96.3%,其中GL2株系分别在第5和第6染色体存在一个位点未回复外,其他位点均回复,回复率达到96.3%。结果表明,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田间表型选择相结合可较快速地改良杂交稻亲本的外观品质。
方珊茹吴春珠刘玉芹郑苹立熊雪娇沈伟锋庄丽萍赵明富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国外引进水稻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基因检测与评价被引量:8
2020年
为了筛选出福建省水稻稻瘟病重发区育种中可利用的新抗性资源,在福建省上杭县对156份外引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2年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并对Pi2、Pi9、Pi5、Pi54、Pikm、Pita、Pia和Pib等8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做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56份资源对苗瘟、叶瘟、穗颈瘟和综合抗性表现抗病的分别有10份、14份、29份和26份,且苗瘟抗性级别与叶瘟抗性级别(r=0.816,P<0.01)、苗瘟抗性级别与穗颈瘟抗性级别(r=0.347,P<0.01)、以及叶瘟抗性级别与穗颈瘟抗性级别(r=0.344,P<0.01),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子标记检测到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9、Pi2、Pi54、Pikm、Pi5、Pib、Pia和Pita的水稻资源分别有1、6、20、22、37、88、101和106份,其中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9和Pi2的水稻资源的抗性表现较好,表现抗病的超过60%,携带其他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水稻资源表现抗病的均在50%以下;水稻资源携带0~6个稻瘟病抗性基因,随着携带抗性基因数目增加,抗病率呈上升趋势,综合抗性等级呈下降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携带Pi9+Pi5+Pikm+Pia、Pi5+Pib+Pita+Pikm+Pia和Pi2+Pi54+Pib+Pita+Pikm+Pia等3个基因型的水稻资源,稻瘟病抗性较好。最后,筛选了8份稻瘟病抗性较好的材料,提供育种者参考、利用。
朱业宝方珊茹沈伟峰陈立喆江川王金英
关键词:稻种资源稻瘟病基因检测抗性鉴定
杂交稻两优816种性特征与制种技术初探被引量:1
2012年
两优81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45S与自育的恢复系HR16组配成的两系杂交水稻,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两优816在多年种植中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的特点;制种实践表明,两优816种子产业化水平高,种子生产安全性好。
蔡巨广郑建华方珊茹吴志源雷上平游年顺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基于SSR标记的杂交籼稻主要不育系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SSR标记对我国杂交籼稻15个主要不育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基因组中平均分布的99个SSR位点其中71个SSR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率71.7%。71个SSR标记共检测到175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检测到2~5个,平均为2.47个等位基因,He平均为0.716,PIC平均为0.393。供试不育系在遗传距离0.693处聚为两大类群,广占63S单独聚为一类;另一大类包括其余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所有的三系不育系。聚类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吻合。
方珊茹郑燕梅吴春珠刘玉芹熊雪娇
关键词:杂交籼稻不育系SSR标记
旗1优366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2018年
旗1优36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福建吉奥种业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籼稻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植株挺拔清秀,后期转色好,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重等特性,于2016年同时通过福建省和海南省品种审定。总结了旗1优366在福建省作晚稻种植的丰产栽培技术。
方珊茹沈伟锋熊雪娇刘玉芹
关键词:杂交稻栽培技术
低温敏消光型水稻核不育系919S的选育
赵明富胡如英吴春株郑建华杨聚宝郑燕梅蔡巨广方珊茹赵志民翁国华王开锡王乌齐谢华安郑雪华李清华
该研究利用水稻农恳58S的衍生系W6111S(籼型)与引进的国际水稻所优良品种IR920208 杂交,在F2中选育核不育系,进入生态压力选育点(由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纬度构成)进行连续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23℃以下),在海...
关键词:
关键词:水稻核不育系选育
优质高产杂交稻两优3773高产制种技术
2012年
两优3773是用水稻核不育系152S与自育的恢复系R173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性,于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两优3773亲本的特征特性,并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
方珊茹郑燕梅蔡巨广吴春珠
关键词:杂交稻制种技术
高产抗旱杂交稻两优2161示范表现和栽培技术
2012年
两优2161是光温互补型核不育系SE21S与恢复系R61配组而成的中籼型两系杂交稻品种,具有耐旱、超高产、耐寒、耐粗放、适应性广等特性,201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滇审稻2010006)。介绍了两优2161在云南省各地的示范表现,并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
方珊茹郑燕梅吴春珠
关键词:高产抗旱杂交稻栽培技术
利用分子标记改良金23B白叶枯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2009年
通过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来自IRBB23的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导入感病的杂交稻三系不育保持系金23B中。通过分子标记检测目标基因和亲本遗传背景差异分析,快速获得了10个金23B抗白叶枯病改良系,并采用3个中国病原型代表菌系(C5、KS-6-6、浙173)进行田间接种。结果表明:这些金23B改良系的背景恢复率高、抗病性强、可加速回交转育育成抗病的金23A,进而改良金23A配制的金优系列组合的白叶枯病抗性。
黄珊方珊茹郑燕梅章琦张丹吴春珠
关键词:杂交水稻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保持系
杂交水稻新组合全优2689的产量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对全优2689的产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简单相关分析,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各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而应用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6个因子中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等4个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是正效应,穗长的影响是负效应。在栽培中应主攻每穗总粒数,注意追施穗肥,增加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上的粒数及着粒密度,从而增加每穗总粒数,同时协调好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蔡巨广方珊茹吴志源谢祖钦谢美珠游年顺
关键词:杂交水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