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维保

作品数:159 被引量:201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9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9篇文学
  • 40篇小说
  • 18篇叙事
  • 18篇学史
  • 18篇文学史
  • 14篇代文
  • 11篇新文学
  • 11篇革命文学
  • 10篇张恨水
  • 10篇苏雪林
  • 10篇左翼
  • 10篇伦理
  • 7篇文化
  • 7篇文艺
  • 7篇现代文
  • 7篇阶级
  • 6篇当代文学
  • 6篇新文学史
  • 5篇知识分子
  • 5篇中国文学

机构

  • 147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巢湖学院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宿州学院
  • 1篇铜陵学院
  • 1篇文学院
  • 1篇安徽省作家协...
  • 1篇鞍山广播电视...
  • 1篇蚌埠市第六中...

作者

  • 152篇方维保
  • 4篇彭正生
  • 3篇朱菊香
  • 2篇蔡静
  • 2篇杨惠
  • 2篇马怀强
  • 2篇王菡文
  • 1篇汪注
  • 1篇汪伟
  • 1篇胡妍
  • 1篇张桂玲
  • 1篇王升明
  • 1篇刘波
  • 1篇王剑飞
  • 1篇张家平

传媒

  • 13篇安徽师范大学...
  • 10篇文艺争鸣
  • 10篇海南师范大学...
  • 6篇盐城师范学院...
  • 5篇中国现代文学...
  • 5篇长江学术
  • 4篇华文文学
  • 4篇池州学院学报
  • 3篇学语文
  • 3篇学术界
  • 3篇淮北职业技术...
  • 3篇淮北煤炭师范...
  • 3篇扬子江(评论...
  • 2篇世界华文文学...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2篇文学评论
  • 2篇齐鲁学刊
  • 2篇文史哲
  • 2篇江淮论坛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7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1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1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困境假设下的老年凝视、乡土镜像与人性症候——评李凤群《大望》
2021年
2020年8月,李凤群在《花城·长篇专号》(2020春夏卷)发表了长篇小说《大望》。这部小说讲述了赵钱孙李四位老年人突然遭遇了集体被儿女"遗忘"的事件。他们被"意外隔离"后不得不回到他们曾经生活的村子——长江边上的大望洲,为了能够恢复与儿女的联系和冲破困境,他们做出了种种努力,经历了种种心理和身体的煎熬,以及对于存在意义的种种触摸,他们在困境中对遭遇"隔离"做出追问。
方维保
论左翼文学的人民伦理秩序及其道德情感的形成被引量:6
2011年
中国左翼革命文学是建构在伦理和道德化的"人民"和"人民性"的阶级话语基础之上的。左翼革命文学对"人民"进行了阶级论语境下的重新阐释,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俄罗斯民粹主义对于知识分子与人民的各自独立的论述,而剔除了传统启蒙主义文化和人道主义文化中的公民和全民的涵义,确定了其对于无产阶级的特指,并建构起了一套完整的人民伦理秩序。根据这个秩序要求,资产阶级、知识主体与人民工农兵在文学想象中享受不同的伦理地位,并且建构起一种以"人民"替代民族、以革命政党代替"人民"和民族的结构。阶级论语境下的人民伦理秩序,直接造就了左翼革命文学的"人民性"情感规范和道德良知机制。在知识主体的文学言说中,享受不同伦理序位的社会阶层,在文学话语中接受差别性的情感待遇和形象待遇。"人民性"也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的道德化情怀。对于"人民"艺术形式和话语传统,"人民性"建构起的是对于它的道德崇高感和知识主体的精神皈依感。更为重要的是,"人民性"还是一种文学的良知机制。知识主体作为创作主体,其价值立场、情感姿态、艺术形式追求都受到自我道德的约束和监督,会因接近而生欣喜感和幸福感,并因疏离而生失落感和罪恶感。由人民伦理秩序及其所衍生的人民性道德情感构成了中国左翼革命文学的文化本质。
方维保
关键词:人民伦理秩序革命文学阶级话语道德情感
新生代创作中的个体自由伦理叙事被引量:1
2007年
从个体自由伦理叙事的视角考察新生代的创作,可以发现他们创作中的相通之处。个体自由伦理叙事是个人化的、自由的,从人民伦理的大叙事中解脱出来的、表露个体感受的,并带有叛逆性和民间化倾向的叙事策略。但新生代创作中某些方面的不足,导致其反叛力度的缺失、艺术品味的降低。不过,观照新生代的新作,由此所体现的个体自由伦理叙事的倾向,还是值得称道的。
方维保刘波
关键词:新生代伦理叙事
别一种意义上的启蒙修辞——现代“革命文学”的一种观照被引量:1
2011年
红色革命是一种启蒙,是一种与新文化启蒙存在脉络联系又有着区别的新启蒙,它的启蒙主体,是中共党;启蒙对象最主要的是知识分子,也包括农民;而在启蒙效果方面,它纠缠于启蒙与神话:在反击和解构神话的同时,又结构了一种新的神话。
马怀强方维保
关键词:左翼文学启蒙神话
民间责任下的“情”“义”书写——评梁晓声的《人世间》被引量:3
2021年
《人世间》是当代作家梁晓声关注民间生活,基于鲜活的时代体验和鲜明的平民立场而完成的现实主义长篇巨著。爱情叙事和友情叙事是《人世间》这部作品最为核心的两个层面,小说里的恋爱和友谊渗透着超越单纯情感层面的责任担当和道义要素。文章对小说中人物的情感经历和生活纹理进行了细致分析,认为其展现了城市平民的道德情操和精神意志,传达了人性深处永恒的温情与力量,并在和路遥作品的对比中揭示出梁晓声《人世间》独特性的叙事风格。
韩正路方维保
关键词:爱情友情道义
恣情的诗意——论潘军的小说创作被引量:2
2001年
潘军的小说有着一股狂荡不羁的作风 ,近乎随意地拆解历史延异中心 ,把玩文本。有时候他是粗俗的 ,玩世不恭的 ,但其中却蕴藏着对现实 /历史和生命的感悟和省察。他的大多数创作一直处于清晰与模糊之间 ,含混而又透明 ,视野开阔恣意纵横但又不失绳范 ,轻松嬉戏的语言却极富穿透力和隽永的诗意 ,具有现代主义的探索精神而又不乏古典的情怀 ,喜剧式的叙述中包孕着“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方维保
关键词:诗意叙事策略
阶级神话与血缘叙事——中国前当代文学之一解
当崭新的以财富状况为标准的阶级学说在20世纪初被引入中国后,古老的家族血统制度在现当代的左翼文化语境中一直是批判的对象。但中国独特的田园经济所产生的强大的文化场,却又使血统意识在阶级划分的任何场合均以"隐形人"的身份出现...
方维保
文献传递
修改和重写:当代左翼语境中的话语重构被引量:1
2010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文学文本的修改和重写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与文化现象。与传统的文学文本修改和重写相比较,当代文学中的作品修改和重写尽管涉及艺术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当代革命政治意识形态通过文本的修改和重写实现了文学话语的清理和重构。
方维保
关键词:重写左翼话语重构
道德理想主义的困境与小说的折断性叙述——评许春樵长篇小说《酒楼》被引量:3
2011年
许春樵长篇小说《酒楼》的前半部延续了他惯常的道德理想主义叙述,将中心主人公塑造成为一个受难的道德楷模;但是,当他的叙述进入下半部,在情节历史的中段,则一反常态地腰斩了他过去所坚持的道德理想主义,让道德楷模的形象滑向了其反面。许春樵小说对于道德理想主义的折断性叙述,既昭示着作家创作的变化,也可能预示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的价值态度和叙述姿态的某种转变。
方维保
关键词:道德理想主义批判性
碰撞与调适:1942年的延安文学生态被引量:1
2008年
在革命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合法的红色政权延安边区政府的出现,为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新的本质。对于自由的个性化的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来说,延安时期是一个左翼知识分子与政党国家之间的碰撞时期,当然也是一个相互磨合,并最终以左翼知识分子调整自我以适应环境的时期。这一时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当代化至关重要,它奠定了当代左翼知识分子与政党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格局,也形成了当代文学的基本的制度,更为当代文学的创作倾向确立了总体的方向。
方维保
关键词:左翼知识分子政党国家碰撞调适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