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勋

作品数:9 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科技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营养盐
  • 2篇水生
  • 2篇水生植物
  • 2篇污泥
  • 2篇污染
  • 2篇活性污泥
  • 2篇黑臭
  • 2篇分解过程
  • 1篇底泥
  • 1篇叶绿素A
  • 1篇印染
  • 1篇印染废水
  • 1篇源水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理
  • 1篇生化处理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水华
  • 1篇水源
  • 1篇水源水

机构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盐城...
  • 1篇盐城市盐龙湖...

作者

  • 9篇曹勋
  • 5篇王国祥
  • 3篇韩睿明
  • 3篇马杰
  • 2篇刘波
  • 2篇刘波
  • 2篇马久远
  • 2篇许宽
  • 2篇丁新春
  • 2篇马月
  • 2篇冀峰
  • 1篇刘福强
  • 1篇刘波
  • 1篇魏宏农
  • 1篇李冬梅
  • 1篇欧媛
  • 1篇王风贺
  • 1篇章婷曦
  • 1篇周锋
  • 1篇李振国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1篇山东化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江苏水利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人工湿地作为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城市水源水的污染导致常规给水工艺处理不能满足安全用水要求,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简便的预处理技术来以减轻常规工艺的负担。人工湿地是一种由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构成,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协同作用净化水质的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文章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在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方面的技术以及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微污染水中的应用现状与不足。
周曼舒李冬梅马艳仓基俊杜观超曹勋
关键词:人工湿地微污染水
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对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4
2013年
以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苦草对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草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缓流污染河道底泥氧化还原环境.实验期间表层底泥Eh从-70 mV升高至90 mV;减少致黑物质亚铁的含量,实验组表层底泥降低25%,而对照却升高38%;促进铁、硫的自然循环,防止亚铁、H2S的累积;明显改善底泥黑臭现象,实验组表层底泥第7 d出现约3 mm厚灰黄色氧化层,氧化层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厚,第28 d厚度为11 mm.该氧化层无明显恶臭气味.对照则在实验第14 d出现1 mm氧化层并维持至实验结束,期间恶臭气味未消减;种植苦草可显著提高沉积物致密程度,降低底泥含水率,有效改善表层底泥流动状态,且在段头浜、河湾、人工湿地景观等处不影响防汛等功能,对减少河道底泥冲刷迁移和抑制黑臭物质悬浮具有积极的生态学意义.
许宽刘波王国祥马久远曹勋周锋
关键词:苦草理化性质EH
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对太湖含藻水体处理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研究了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对太湖含藻水体中浊度和蓝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在室内模拟实验中,综合叶绿素a的去除率和去除速率来看,较适宜的改性硅藻土投加量为50mg/L。在此投加量下,室内模拟实验中浊度去除率达到91.50%,叶绿素a去除率达到98.10%;(2)在原位实验中,投加改性硅藻土也能有效去除浊度和叶绿素a,表、中、下层3层水体的最终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2.41%、79.09%、72.82%,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为92.43%、87.17%、65.62%。(3)无论在室内模拟实验还是原位实验中,投加改性硅藻土后水体的浊度去除和叶绿素a去除均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1),即两者的去除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马久远曹勋王国祥韩睿明王风贺欧媛许宽李振国徐磊
关键词:硅藻土壳聚糖叶绿素A浊度太湖
无锡市农村黑臭河流沉积物营养盐垂向分布与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为揭示太湖流域农村黑臭河流沉积物中碳、氮、磷营养盐的垂向分布与污染特征,以无锡市周铁镇掌下浜(北段)为例,沿河流上游至下游共采集13个沉积物柱状样,分析总氮(TN)、总磷(TP)、氨氮(NH_4^+-N)、硝氮(NO_3^--N)、有机氮(Org-N)、有机碳(TOC)的垂向分布特征,并对沉积物中碳(C)、氮(N)、磷(P)的组分分布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N、TP、Org-N含量在各点位间变化幅度不同,但均表现出随深度增加减小的趋势,即出现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TN、TP、OrgN含量在沉积物中的最大降幅分别为55.82%、69.59%和68.12%;相反,沉积物中NH_4^+-N含量在垂直距离上呈现随深度加大升高的趋势,上升幅度在25.39%~72.77%;在垂直方向上,NO_3^--N含量在1号、4号~8号采样点处含量随深度加大而升高,增幅最大为107.51%,在2号、3号和9号~13号采样点处含量随深度增加降低,降幅最大为65.17%;TOC含量呈现随深度增加递减的趋势,含量在13.12~37.52 g·kg^(-1)变化;沉积物中C/N在8.31~19.90之间,均值为13.21,有机物以外源有机质为主;C/P比在12.24~51.84之间,均值为26.71;N/P在1.04~2.86之间,均值为2.02;沉积物中TOC、TN、TP含量两两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n=13),表明C、N和P具有同源性。
冀峰王国祥韩睿明李时银马杰曹勋
关键词:营养盐沉积物垂向分布污染特征黑臭河流
高浓活性污泥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介绍了在不同污泥浓度条件下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实验表明,在一定污泥浓度范围内(2500~6500mg/L),增加污泥浓度对印染废水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和处理深度都有较明显的提高。当废水进水COD在750 mg/L左右,MLSS约为6 g/L时,出水COD能达到100mg/L以下,COD去除率在80%以上。但经过不同污泥浓度的好氧处理后,色度并未有明显变化,说明好氧法活性污泥法对色度去除效果有限。相对低浓法,镜检观察到高浓法活性污泥中的原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更多,表明污泥更加成熟,水质情况更佳。
丁新春张建朱刘波刘波曹勋
关键词:污泥浓度印染废水活性污泥生化处理
菹草腐解-金鱼藻生长耦合作用对水质及植物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室内实验模拟沉水植物季相交替过程,分析菹草腐解-金鱼藻生长耦合作用对水质变化影响,探讨菹草不同残体量腐解对金鱼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残体量条件下,金鱼藻均能将水体营养盐及有机质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且实验第29 d后基本保持稳定,其中DTN<0.514 mg·L-1,TN<0.559 mg·L-1,TP<0.080 mg·L-1,DTP<0.014 mg·L-1,TOC<13.94mg·L-1,Chl-a<26.546 mg·L-1,菹草腐解-金鱼藻生长耦合作用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明显,其中在20 g残体条件下处理效果较好,对水体TN、DTN、TP、TOC和Chl-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67%、52.51%、94.99%、55.59%和98.55%;不同残体量条件下金鱼藻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均比初始值增加,残体释放的营养盐促进了金鱼藻生长,在20 g残体条件下其对金鱼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结果表明在水体含有20 g残体条件下,菹草腐解-金鱼藻生长耦合作用对水质的改善及植物生长的促进效果最显著.
马月王国祥曹勋王小云马杰
关键词:金鱼藻菹草水质植物生理
草藻残体分解过程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水生植物主要包括水生高等植物(水草)及藻类等,其残体分解是湖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不仅影响湖泊水环境质量,同时也会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研究草藻残体分解过程及其对水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
曹勋
关键词:水生植物蓝藻水华分解过程湖泊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超声强制作用下的污泥膨胀控制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为了解决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过程中控制污泥膨胀的措施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丝状菌导致延误了污泥膨胀治理的问题,研究利用超声波穿透力强和均匀的特点作用于膨胀的活性污泥。结果表明,经过多组参数优化,当超声功率为0. 035 W/cm^2、作用时间为15 min时,SVI指数可从475 mL/g降至183 mL/g。通过污泥表面电荷、污泥粒径分布和扫描电镜图等表征,表明超声对控制污泥膨胀的作用与污泥表面电荷无相关性;而超声作用前后的冻干污泥扫描电镜显示,丝状菌有明显的断裂迹象且菌丝变短萎缩,超声对丝状菌具有机械折断作用和显著的抑制作用。由于超声法属于绿色的非化学方法,通过调整较优的工艺参数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污泥膨胀,随后续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刘波刘波丁新春曹勋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污泥膨胀超声活性污泥丝状菌
冬季水生植物分解过程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7
2015年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太湖3种常见水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荇菜(Limnanthemun nymphoides)冬季分解过程以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马来眼子菜和荇菜的快速分解期为前4 d,在这4 d内干物质分别减少了15.9%、12.9%和38.8%;第4~48 d为缓慢分解期,3种水生植物干物质剩余量差异显著(P<0.01)。分解速率k与植物残体内的C/N显著负相关(P<0.01,n=54),与C/P呈显著负相关(P<0.01,n=54)。实验前4 d,植物组水体p H、DO值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上升,总体都表现为对照组>芦苇组>马来眼子菜组>荇菜组;实验初期,植物分解向水体中释放大量N、P营养物质,水体TN、TP分别在第2、4 d达到最大,但是其对水质影响具有时效性,实验后期各组水质均无明显差异。
曹勋韩睿明章婷曦王国祥魏宏农马月冀峰马杰
关键词:水生植物环境因子营养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