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星玉

作品数:35 被引量:15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道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细胞
  • 21篇造血
  • 20篇造血干
  • 19篇造血干细胞
  • 19篇干细胞
  • 18篇造血干细胞移...
  • 18篇干细胞移植
  • 14篇基因
  • 9篇异基因
  • 9篇异基因造血干...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8篇移植后
  • 7篇异基因造血干...
  • 5篇细胞移植治疗
  • 5篇急性
  • 5篇干细胞移植治...
  • 4篇非血缘
  • 3篇血小板
  • 3篇药理

机构

  • 23篇北京市道培医...
  • 12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35篇曹星玉
  • 21篇吴彤
  • 16篇卢岳
  • 14篇王静波
  • 14篇陆道培
  • 12篇殷宇明
  • 11篇童春容
  • 11篇陈方平
  • 11篇赵艳丽
  • 8篇孙媛
  • 6篇解勤之
  • 5篇纪树荃
  • 5篇蔡鹏
  • 5篇达万明
  • 5篇王光平
  • 5篇张弦
  • 4篇刘红星
  • 4篇蹇在伏
  • 4篇李昕
  • 4篇张建平

传媒

  • 9篇临床血液学杂...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北京市道培医院2003年11月-2009年1月完成的24例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资料,使用Kaplan-Meier统计方法计算总体存活率、无白血病存活率和累积复发率,使用Logrank统计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4例患者移植后1年的总体存活率为(86.47±7.29)%,2年和3年的总体存活率为(69.00±10.77)%;移植后1年的无白血病存活率为(73.89±9.21)%,2年和3年的无白血病存活率为(67.17±10.54)%;移植后1、2年时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7.75±8.09)%和(31.46±11.13)%。在单因素分析中,移植类型(同胞全合/单倍体/无关供者)、自确诊白血病到进行移植的时间间隔(<12个月和>12个月2组)、确诊时有无附加染色体异常、确诊时有无髓外浸润、确诊时的缓解状态(CR1和CR2/复发2组)等对总体存活率的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具有良好疗效,是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殷宇明吴彤王静波曹星玉赵艳丽童春容陆道培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AML1/ETO
一例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重症水痘的护理
2008年
李云霞曹星玉卢岳赵英新盖晶晶余昌荣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水痘护理
两种不同方法分离脐血造血干细胞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分离脐血造血干细胞的结果。方法采用Ficoll法、HES法分离脐血单细胞,比较两种方法优点。结果HES法所得MNC产率(79.31±2.68)%、GM-CFU数(60.92±9.49)均显高于Ficoll分离法所得MNC产率(41.72±4.19)%、GM-CFU数(31.17±5.26) (P<0.01)。该研究采用S法分离脐血造血干细胞对HLA相合的相关脐血移植已成功重建造血。结论HES分离法病原菌污染机,且单个核细胞、造血干/祖细胞的回收率较高,对重建造血无不良影响,是一种较好的分离方法。
蹇在伏吴新华陈方平钟美佐徐雅靖刘弋曹星玉
关键词:脐血造血干细胞
脐血CD_(34)^+细胞向粒、红细胞和血小板定向诱导分化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脐带血CD3 4 + 细胞向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定向分化。方法 用免疫磁珠分选的方法从脐带血中分离CD3 4 + 细胞 ,采用SCF与G -CSF、EPO或TPO联合诱导CD3 4 + 细胞分别向粒细胞、红细胞或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分化成熟 ,从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功能等方面鉴定已诱导分化的细胞。结果 粒系诱导培养体系中CD1 5+ 细胞达 81 17%,红系诱导培养体系中GPA+ 细胞达 95 3 5 %,巨核系诱导培养体系中CD41 + 细胞达 77 82 %,且分别具有各系成熟细胞形态。粒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血小板样颗粒在凝血酶作用下产生聚集反应。结论 建立了CD3 4 + 细胞分别向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诱导分化的培养体系 ,为细胞治疗、分化过程中基因的调控。
曹星玉陈方平王光平吴新华杨华
关键词:脐血CD34^+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定向分化
用Midi MACS方法从白血病患者分选CD34^+/CD123^+细胞被引量:9
2006年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MidiMACS方法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分选CD34+/CD123+细胞。首先,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AML患者骨髓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BMMNC),然后再通过MidiMACS方法相继分选出CD34+细胞,以及从CD34+细胞中分选出CD123+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分选后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结果显示:经过第一次分选后,CD34+细胞的富集度高达98.73%,平均为95.6%,其回收率最高可达到84.6%,平均为51%;第二次分选后,CD34+/CD123+细胞的富集度高达99.23%,平均约为83%;相对于分选前BMMNC而言,CD34+/CD123+细胞的回收率为34%,但相对于第一次分选后的CD34+细胞而言,其回收率为56%。结论:MidiMACS方法可用于AML患者骨髓CD34+/CD123+细胞的分选,分选后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与文献报道的通过FACS方法所获得的结果相类似。
王光平曹星玉信红亚李群齐振华陈方平
关键词:分选方法MIDIMACS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预后,提高CNS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从而改善此类患者的生存。方法研究对象为自2001年5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市道培医院行HSCT的640例患者,对其中发生CNS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640例HSCT患者中共57例发生了CNS并发症,发生率为8.9%。非血缘、单倍型和同胞相合HSCT后CNS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O%(10/83),13.5%(39/289)和3.4%(8/237)(P〈0.001)。预处理为全身照射(TBI)和非TBI方案的发生率分别为19.4%(7/36)和8.3%(50/604)(P=0.047)。年龄〈14岁组和年龄≥14岁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5.3%(9/59)和8.3%(48/581)(P=0.072)。恶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为8.9%(56/627),非恶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为7.7%(1/13)(P=1.000)。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原发病复发和颅内感染。患者总体病死率为57.9%(33/57),其中66.7%(22/33)的患者死亡原因为CNS并发症。结论单倍型和非血缘移植、TBI的预处理方案是移植后发生CNS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而年龄和原发病类型对CNS并发症的发病率无显著影响。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地治疗CNS并发症可以降低其相关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曹星玉吴彤卢岳王静波殷宇明陆道培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伊玛替尼治疗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鉴定1例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患者携带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观察伊玛替尼治疗的疗效。方法联合使用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基因分析确定患者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使用伊玛替尼治疗并定量检测该融合基因。结果患者人院时检查Ph染色体阳性,荧光定量PCR未见BCR/ABL融合基因。形态学检查原始粒细胞比例0.66,免疫分型发现髓系和B系两群幼稚细胞。患者经化疗和骨髓移植疗效不佳,进一步检测发现新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GenBank:EF423615),该融合蛋白较常见的BCR—ABL b2a2型缺失10个氨基酸并伴H893Q变异。遂用伊玛替尼治疗并迅速获得缓解,变异型融合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5个月后转阴性。治疗中患者曾停药,变异型融合基因转为阳性,再次用药后又转为阴性。现患者已持续缓解12个月,生存状况良好。结论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可能和患者的特殊临床表现有关,使用伊玛替尼治疗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刘红星曹星玉童春容吴彤王彤范桥珍伍平张弦蔡鹏朱平
关键词:融合蛋白质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同时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和EVANS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同时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和EV-ANS综合征等造血功能紊乱发病机制的认识,深入了解HSCT过程中特殊的免疫功能状态,从而合理制定预处理方案和干预措施。方法:报道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行非血缘HSCT后同时发生PRCA和EVANS综合征的临床及成功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经减免疫抑制剂,应用利妥昔单抗,输注供者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DSI)等治疗后,PRCA和EVANS综合征得到成功纠正,血常规恢复正常。结论:HSCT后同时发生PRCA和EVANS综合征十分罕见,目前世界上未见报道。其发生与非清髓预处理对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清除程度不同,HSCT后B和T,CD4+和CD8+等淋巴细胞亚群重建速度不一致等因素有关。了解以上特点,有利于制定更加合理的预处理方案,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曹星玉吴彤张耀臣卢岳陆道培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EVANS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变异频度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FⅡG2 0 2 10A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其与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联系。方法 :运用FⅡG2 0 2 10A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 ,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 9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及 10 7例正常人对照的FⅡG2 0 2 10A基因频率。结果 :未检出 1例FⅡG2 0 2 10A基因突变者 ,提示被检病例及正常人FⅡG2 0 2 10A基因变异频率为 0。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FⅡG2 0 2 10A基因变异罕见甚至缺如。FⅡG2 0 2 10A基因突变不足以成为中国人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
唐雪元陈方平解勤之蹇在伏胡燕青曹星玉
关键词:基因突变心肌梗塞
挽救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45例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分析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挽救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0年4月共完成45例复发难治性AML挽救性allo—HSCT,预处理前骨髓中幼稚细胞中位数为0.360(0.200~0.920)。供者来源:同胞HLA配型6/6相合移植6例,非血缘关系移植9例,单倍体移植30例。预处理方案:改良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方案20例,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Bu/氟达拉滨(Flu)16例,FLAG/RICBuCy方案6例,全身照射(TBI)/Cy2例,TBI/FIu方案1例,根据患者病情可加入G—CSF、甲氨蝶呤、米托葸醌、替尼泊苷、阿克拉霉素、赛替哌等药物。结果43例患者稳定植活,1例于植活前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植入失败复发,白细胞植活中位时间为14(10~21)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为15(9~79)d。20例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累计发生率为53.3%,其中Ⅱ~Ⅳ度累计发生率为34%。26例患者发生慢性GVHD,慢性GVHD的累计发生率为59.1%,其中广泛型GVHD的累计发生率为38.3%。发生CMV血症28例,细菌感染33例,真菌感染16例。11例患者复发,其中9例为血液学复发,1例为免疫学复发,1例为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累计复发率为29.2%。中位随访时间为30(0.5~57)个月,45例患者中29例存活,3年总存活率及无病存活率分别为62.6%及60.2%。结论个体化预处理方案联合预防性的免疫治疗进行allo.HSCT是治疗复发难治AML有效可靠的手段。
王静波吴彤达万明童春容孙媛赵艳丽殷宇明曹星玉卢岳高雁群周葭蕤张建平罗荣牡邹威陆道培
关键词:白血病非淋巴细胞急性复发造血干细胞移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