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磊

作品数:16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沉水
  • 8篇沉水植物
  • 4篇沉积物
  • 3篇营养化
  • 3篇苦草
  • 3篇富营养化
  • 3篇
  • 2篇多孔
  • 2篇多孔陶瓷
  • 2篇多孔陶瓷滤球
  • 2篇多食
  • 2篇絮凝
  • 2篇絮凝剂
  • 2篇异常增殖
  • 2篇藻类
  • 2篇增殖
  • 2篇植物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生态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鲁东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曾磊
  • 16篇吴振斌
  • 15篇贺锋
  • 14篇刘碧云
  • 9篇代志刚
  • 8篇张义
  • 6篇周巧红
  • 6篇徐栋
  • 6篇蔺庆伟
  • 4篇胡胜华
  • 3篇马剑敏
  • 3篇刘子森
  • 2篇左进城
  • 2篇孔令为
  • 2篇张垚磊
  • 2篇张玥
  • 2篇谭谈
  • 1篇张丽萍
  • 1篇王川
  • 1篇李今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孔陶瓷滤球与沉水植物联合作用处理杭州西湖沉积物中的磷被引量:3
2017年
首次将新型环保陶瓷滤球(red mud-based porous ceramic filter material,PCFM)作为吸附材料,与沉水植物处理沉积物磷技术相结合,通过测定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的变化,以期研究该吸附-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对沉积物磷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苦草组对沉积物各形态磷去除量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大,苦草在150 d时对沉积物TP、IP、OP、Fe/Al-P和Ca-P的去除量分别为51.60、16.32、34.74、46.37和-14.99 mg·kg^(-1)。研究不同PCFM厚度与沉水植物苦草联合对沉积物磷的去除效果,发现厚度5 cm PCFM+苦草对对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在150 d时,对沉积物TP、IP、OP、Fe/Al-P和Ca-P在的去除量分别达到652.61、249.12、396.40、314.38和72.11 mg·kg^(-1),苦草与陶瓷滤球在对沉积物磷的去除过程中,可能存在有益于去除沉积物磷的相互促进的作用。可见PCFM和苦草联合作用处理沉积物磷的效果较好,可进一步应用于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控制工程。
张义刘子森张垚磊贺锋刘碧云曾磊吴振斌
关键词:苦草沉积物
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控制着生丝状藻过度增殖的生态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控制着生丝状藻过度增殖的生态方法,步骤是:1)调查待恢复区水深、水流、透明度、沉积物、营养盐、浮游生物及丝状藻水环境;2)用尼龙绳围网,坠网接触底质,若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格局恢复区内多食草性...
吴振斌蔺庆伟刘碧云马剑敏张义周巧红代志刚曾磊谭谈贺锋徐栋
文献传递
穗状狐尾藻与不同生长期苦草种间竞争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水生植物之间的竞争作用在水体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取代系列实验方法,对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与不同生长期(幼苗期和成株期)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的种间竞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不同生长期的苦草,穗状狐尾藻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成株期苦草的竞争能力强于其幼苗期;苦草成株组中的穗状狐尾藻平均株高比苦草幼苗组中的穗状狐尾藻平均株高增加了128.6%(P<0.05),但苦草成株组中的穗状狐尾藻植株平均干重比苦草幼苗组中的穗状狐尾藻植株平均干重降低了62.8%(P<0.05);苦草幼苗组中的穗状狐尾藻分枝较多、株丛大,对苦草幼苗形成了较大的遮光作用;苦草成株组中的穗状狐尾藻分枝少、植株较长,顶端漂浮于水面生长,表明受苦草的种间竞争压力增大,但仍小于穗状狐尾藻的种内竞争;另外,苦草幼苗组中的苦草根长比苦草成株组中的苦草根长平均长28.6%(P<0.05),表明在与穗状狐尾藻竞争过程中,苦草幼苗更趋于竞争地下资源。本研究结果说明穗状狐尾藻竞争能力强于苦草,苦草幼苗受穗状狐尾藻的竞争影响较大。
闵奋力左进城刘碧云代志刚曾磊贺锋吴振斌
关键词:苦草沉水植物种间竞争
改性膨润土对杭州西湖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吸附性能被引量:5
2018年
通过盐酸、碳酸钠、高温焙烧及复合改性等多种改性方法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其进行表征,探讨最佳的改性方法.结果表明,10%碳酸钠+450℃高温焙烧复合改性膨润土(Modified bentonite,MB)为最佳改性用土.对比改性前后膨润土颗粒对沉积物各形态磷吸附性能,发现MB颗粒对沉积物磷吸附性能优于膨润土原土(raw bentonite,RB)颗粒.在最佳动态吸附条件下,RB对沉积物TP、OP、IP、Fe/Al-P和Ca-P的吸附率分别为32.5%、25.4%、52.6%、34.6%和12.4%;MB对沉积物TP、OP、IP、Fe/Al-P和Ca-P的吸附率分别为35.5%、29.1%、54.5%、44.6%和10.7%.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RB颗粒和MB颗粒在静态吸附时间为28 d时,对沉积物TP的吸附量分别为828.2 mg·kg^(-1)和977.2 mg·kg^(-1),相应的吸附率分别为58.2%和68.6%.MB对沉积物磷的吸附性能较好,可进一步用于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控制.
刘子森张义张义贺锋刘碧云周巧红蔺庆伟吴振斌
关键词:改性膨润土富营养化
动静态水环境下不同种植方式对苦草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设置扦插法、纱布包裹法、布袋覆土法3种种植方式,研究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在静态水环境下和水体受到持续扰动的动态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种植方式下苦草的生长差异明显。在苦草形态特征方面,布袋覆土法种植方式下苦草的平均株高和叶宽明显高于扦插法和纱布包裹法,但是其分株数和平均根长小于扦插法和纱布包裹法;在苦草的生物量和地下与地上部分之比方面,布袋覆土法种植方式下苦草的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明显大于扦插法和纱布包裹法,但是其地下与地上部分生物量之比小于其他2种方法;在苦草叶片叶绿素a含量方面,布袋覆土法明显高于扦插法和纱布包裹法。动静态水环境只对苦草的分株数有显著差异,静态水环境下分株数大于动态水环境,对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动、静态水环境和不同种植方式对苦草的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布袋覆土法种植方式下单株苦草生长最好;静态水环境下生长的苦草株高、叶宽和生物量等指标均优于动态水环境。
王帅王帅张义曾磊刘碧云吴振斌
关键词:苦草
西湖沉水植物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被引量:8
2018年
中国湖泊的富营养化与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已非常严重,太湖、滇池、东湖、西湖等许多湖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水生植被消亡、蓝藻水华频发,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沉水植物的恢复重建已成为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手段之一与研究热点。对国家"十二五"水专项的浙江杭州西湖的沉水植物恢复示范区中的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植物种在示范区各水域的出现频率与各生活型植物种的组成,探讨了沉水植物恢复过程中植物种绝灭与定居特点。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沉水植物恢复工程是沉水植物物种多样性不断增加的过程,恢复工程首先导致恢复示范区内特有种的出现,其次为稀有种。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多年生沉水植物受示范工程的影响最大,而一年生沉水植物可存活于示范工程区的内部与外部,在示范工程区内沉水植物物种的绝灭速率小于定居速率。这表明,在湖泊恢复沉水植物,第一,必须要有一定的保护区域;第二,要合理利用湖泊资源,实行科学的湖泊管理制度;第三,有效恢复沉水植物群落需要经历一定时间与空间的生态重组过程。
胡胜华蔺庆伟代志刚代志刚曾磊曾磊张义刘碧云贺锋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一种沉水植物定植繁衍的耐牧食生境营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水植物定植繁衍的耐牧食生境营造方法,步骤是:a、外围篱栅与内围保护区面积比例为2:1‑3:1;b、选定水深在0.5‑1.5m范围的水域,标记外围篱栅和内围保护区种植区域;按照80‑100株/m<Sup>...
吴振斌闵奋力刘碧云张义李今贺锋曾磊代志刚徐栋周巧红
文献传递
西湖引水工程絮凝剂余铝对菹草生长及水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为分析杭州西湖引水工程絮凝剂残余铝盐对水质和沉水植物的影响,研究采用室外模拟试验,考察了连续投加不同浓度梯度的明矾(KAlSO_4·12H_2O)絮凝剂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生理影响和对水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对照组、低剂量组(350±50)μg/L、中剂量组(650±70)μg/L、高剂量组(1100±150)μg/L。结果表明:(1)低、中剂量投加对水中铝盐含量无显著影响,高剂量投加导致水中铝盐含量显著上升;(2)水中铝盐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H随铝盐含量升高而降低,总磷(TP)随之有所下降,各处理组水中总氮(TN)、浮游植物密度、浊度均明显下降;(3)3个剂量组菹草各生化指标较对照组几乎无显著变化,试验浓度的铝盐投加对菹草的生长没有造成明显损害,在菹草耐受范围内,建议在西湖引水工程入水口附近[水中铝盐含量约(250±50)μg/L]可选用菹草进行植被恢复。
张玥徐栋刘碧云曾磊代志刚龚成贺锋吴振斌
关键词:铝盐菹草引水工程絮凝剂沉水植物
空间层次及人工基质对着生藻类建群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全面了解着生藻类在建群中群落变化的生态学特性,揭示着生藻类的建群规律,在以丝状藻类为优势藻的生态塘中,采用花岗岩和瓷砖为附着材料,设置水体底部和中部为附着位点,进行频次为10d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生态塘中共检出8门73属117种着生藻类,其中以硅藻、蓝藻、绿藻为优势类群。同时不同人工基质和不同空间层次条件下着生藻类的建群特征较一致,早期以单细胞硅藻如舟形藻(Navicula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等为优势,后期以丝状藻类如鞘丝藻(Lyngby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等为优势;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人工基质(花岗岩和瓷砖)对着生藻类的种类组成、细胞密度、生物量和藻类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花岗岩和瓷砖上附着的着生藻类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不同的空间层次对着生藻类建群特征影响明显,水体底部具有更多的硅藻种类数,中部具有更多的绿藻,随着建群时间的发展,蓝藻比例不断增加;就生物量而言,底部的着生藻类叶绿素a显著高于水体中部,但两者的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随着建群过程的发展,水体底部的着生藻类生物量达峰值所需的时间比中部更长。通过相关性分析,生态塘中着生藻类的生长主要受总磷的影响。
易科浪代志刚刘碧云蔺庆伟曾磊徐栋贺锋吴振斌
关键词:着生藻类人工基质
多孔陶瓷滤球对杭州西湖沉积物5种形态磷的吸附性能被引量:1
2017年
以新型赤泥基多孔陶瓷滤球(porous ceramic filter material,PCFM)颗粒为吸附剂,采用动态和静态吸附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法研究了PCFM颗粒对沉积物磷的吸附性能。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影响PCFM颗粒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投加量、反应时间、上覆水体pH值和环境温度,最佳吸附反应条件为PCFM投加量8 g,反应时间12 h,上覆水体pH=12,环境温度为50℃。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PCFM对沉积物五种形态磷吸附在12 d左右接近或达到了吸附平衡,此时TP、OP、IP、Fe/Al-P和Ca-P的去除量分别为245.89、69.86、155.25、195.22和-49.01 mg·kg-1。可见PCFM对沉积物磷的吸附性能较好,可进一步应用于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控制。
刘子森张义张垚磊贺锋刘碧云曾磊吴振斌
关键词:沉积物磷形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