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金芳 作品数:51 被引量:314 H指数:9 供职机构: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防基础科研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氰酸酯树脂结晶性研究 被引量:4 2010年 对氰酸酯树脂结晶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折光指数测试监控氰酸酯树脂预聚反应过程,采用凝胶色谱研究了预聚前后树脂的结构变化,通过差热扫描分析了氰酸酯体系结晶物的熔融相变。结果表明,随着预聚时间的延长,折光指数不断增加,氰酸酯树脂出现大量多聚体,结晶时间推迟;双酚E型单体的引入可降低氰酸酯树脂的熔点、增加熔限,阻止氰酸酯结晶过程。在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中加入25%双酚E型单体,并在130℃下预聚55 m in,折光指数达1.5842时,共混体系可在室温下长时间保持液态,未出现结晶。 王兆华 曾金芳 韩建平 惠雪梅关键词:氰酸酯树脂 折光指数 氧化石墨烯对碳纤维/聚三唑树脂复合材料耐热性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制备了T300碳布/炔化氧化石墨烯改性聚三唑树脂复合材料,并研究了炔化氧化石墨烯添加质量分数对T300碳布/炔化氧化石墨烯改性聚三唑树脂复合材料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炔化氧化石墨烯的添加质量分数1.0%时,T300碳布/炔化氧化石墨烯改性聚三唑树脂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及热失重5%的温度(Td5)比T300碳布/聚三唑树脂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约28℃和6℃;同时,炔化氧化石墨烯与聚三唑树脂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容性。 沈镇 曾金芳 王秀云关键词:氧化石墨烯 碳纤维复合材料 耐热性 防热抗烧蚀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2006年 简述防热抗烧蚀复合材料的应用和烧蚀机理,着重介绍防热抗烧蚀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硅基、酚醛基、聚芳炔基和碳基复合材料,评价了当前常用的模拟烧蚀试验方法,指出了防热抗烧蚀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袁海根 曾金芳 杨杰 熊艳丽关键词:热防护 抗烧蚀 复合材料 硅橡胶与金属热硫化粘接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8年 综述了硅橡胶与金属热硫化粘接的研究现状,首先介绍了粘接的基本机理,论述了金属表面湿润的重要性、粘接的主要理论以及偶联剂在粘接过程中的作用;其次介绍了粘接表面的处理方式,包含了金属表面的清洗、去除金属表面氧化层和在金属表面形成反应性基团;最后重点介绍了提高硅橡胶与金属热硫化粘接的主要3种方式:对硅橡胶分子主链接枝粘接性官能团、研制含偶联剂的胶粘剂配方、硅橡胶与增强体复合。 张林军 曾金芳 余惠琴 杜鹃关键词:硅橡胶 金属 热硫化 偶联剂 胶粘剂 芳纶Ⅲ纤维拉伸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06年 测试了芳纶Ⅲ纤维的拉伸性能等,并与F-12和Kevlar-49纤维进行了对比。对由芳纶Ⅲ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复合成型的单向纤维增强环形试样,测试了其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层间剪切强度,结果表明:芳纶Ⅲ纤维单向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与F-12纤维相当,分别比Keylar-49纤维要高出约25.7%和24.7%;但早期的芳纶Ⅲ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较差,层间剪切强度仅为32.0~35.2MPa。 周玉玺 曾金芳 王斌 田建团关键词:单向复合材料 T1000级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022年 本文介绍了T1000级碳纤维的发展历程,综述了T1000级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情况,指出了国产T1000级碳纤维应用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陆兆杰 曾金芳 刘新东 程勇关键词:力学性能 高性能苯并噁嗪模塑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了一种适用于模压的苯并噁嗪(BOZ)树脂,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红外光谱(FT-IR)法、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热失重分析(TGA)法等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OZ树脂具有适宜的黏度和凝胶时间,可满足模压工艺的要求;采用Kissinger和Crane方程计算得到BOZ树脂体系固化反应的活化能为188.62 kJ/mol、反应级数为0.96;BOZ树脂体系的耐热性较好,其900℃时的残炭率为66.90%。 吴轲 王汝敏 曾金芳 董大洲关键词:苯并噁嗪 酚醛树脂 模压 动力学 一种用于卫星天线承力筒的复合材料底座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卫星天线承力筒的复合材料底座,包括下底座和设置于下底座上方的上底座;所述下底座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包括上端盖本体和设置于上端盖本体下方的上小下大的第一锥体,所述下端盖包括下端盖本体和设置于下... 廖英强 曾金芳 刘小建 景宽 周伟江 方毅 徐新山 张润阳 胡涛 李锵 李翠云文献传递 硅橡胶与金属钢热硫化粘接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实现较高粘接强度和易操作的硅橡胶与金属钢的热硫化粘接,研究了胶粘剂成分、金属试片的处理方式和硅橡胶配方对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 H值为8.5的胶粘剂溶液,可以获得较高的粘接强度,采用含有机钛类催化剂和过氧化物催化剂的胶粘剂C,可以使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10-2)和苯基硅橡胶(120-1)的粘接强度提高到3.0 MPa以上;使用180μm(80目)和120μm(120目)的砂纸打磨金属试片,均可达到橡胶内聚破坏;硅烷偶联剂与硅橡胶共混,可适当提高粘接强度,但硅橡胶硬度增加较快,出现部分脆性撕裂,且试验件脱模处理困难;随着改性白炭黑含量的增加,110-2拉伸强度增大,剪切强度最大可接近4.0 MPa,提高了硅橡胶与金属热硫化粘接的强度和可靠性。 张林军 曾金芳 余惠琴 杨学军 刘晓红关键词:硅橡胶 热硫化 胶粘剂 粘接强度 剪切模量 快速模压耐烧蚀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 利用苯并噁嗪树脂(PBOZ)单体对具备快速固化特性的镁酚醛树脂(Mg-PF)进行共混改性。与传统高硅氧短纤维/氨酚醛模压工艺相比较,采用快速模压工艺制备的高硅氧短纤维/镁酚醛模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烧蚀性能均明显提高,成... 张阳 曾金芳 王斌 薛建毅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