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强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教育部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沉积相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冯地坑-洪德地区长7是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重要油层组之一,但一直以来对其沉积相研究程度较低。结合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对其岩石类型、砂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等进行详细研究,具体分析了其沉积相类型和特征,并建立长7油层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冯地坑-洪德地区长7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曲流河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2种亚相,湖泊相发育浅湖亚相;研究区三角洲前缘砂体以细砂-粉砂为主,发育有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5种微相。
- 罗顺社朱俊强陈小军王莉陈晓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
- 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长8油层组湖岸线确定被引量:5
- 2011年
- 以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重点通过对研究区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划分出湖岸线的大致位置,并进一步结合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在岩性、粒度、沉积构造、生物化石、沉积层序等方面的不同特征,精确确定了研究区长8油层组时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的界限,即湖岸线的位置,为该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和有利区块预测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 刘启亮刘良刚何珍刘启伟李士涛朱俊强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湖岸线延长组辫状河三角洲
- 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长6油层组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长6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因该油层组具有粒度细、成分成熟度低、磨圆度较差、分选性较差的岩石学特征,所以,研究对其储层物性有控制作用的成岩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结合单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等资料,对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油层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且成岩演化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在成岩作用研究基础上,综合黏土矿物成分、胶结物及孔隙的发育状况,把长6油层组划分为5个成岩相:高岭石胶结相、绿泥石胶结相、铁方解石胶结相、绿泥石薄膜+长石溶蚀相以及长石溶蚀相。其中,绿泥石薄膜+长石溶蚀相和长石溶蚀相为最有利储集相带。
- 罗军梅罗顺社陈小军朱俊强
- 关键词:成岩相成岩作用长6油层组鄂尔多斯盆地
-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桃园组二段砂砾岩体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
- 2011年
- 根据古构造地貌特征和现今构造格局,将泌阳凹陷划分为三个带: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带和北部斜坡带。长期以来,泌阳凹陷油气勘探的重点一直集中在核桃园组三段,认为核桃园组二段(下简称核二段)生油能力不足。随着油田勘探程度的提高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对低熟、未熟油成藏理论和下生上储成藏规模量化研究的突破,奠定了在泌阳凹陷核二段找油的基础。经综合研究认为,在核二段沉积时期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发育受控于边界断裂、古地貌、物源、水动力及古气候等因素,其中断裂的活动强度及古地貌为主控因素。通过研究砂砾岩体发育及不同规模砂砾岩体分布与主要控制因素间的关系,建立了南部陡坡带核二段的控砂模式图。
- 朱俊强罗军梅
- 关键词:陡坡带砂砾岩体泌阳凹陷
- 曙光油田二区S_3~2、S_3~3油层沉积体系研究
- 2011年
- 曙光油田二区(简称曙二区)在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曙光油田的南部。结合区域构造特点,对曙二区沉积环境中的岩石类型和砂岩结构、岩石相、沉积构造及粒度分布特征等相标志进行了研究,以此探讨曙二区沉积相特点和砂体展布规律。结果表明,曙二区S32、S33油层属于重力流远岸湖底扇沉积体系,发育有中扇和外扇亚相,内扇亚相不发育。中扇亚相分为辫状沟道、沟道间和沟道末梢3种微相,而外扇亚相有深湖泥微相。
- 赵峰许晓宏朱俊强肖梦华
- 关键词:曙光油田沉积微相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