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光

作品数:211 被引量:2,674H指数:39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8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9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矿业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3篇裂带
  • 92篇断裂带
  • 90篇郯庐断裂
  • 87篇郯庐断裂带
  • 29篇盆地
  • 24篇变质
  • 22篇岩石
  • 21篇定年
  • 20篇走滑
  • 20篇剪切带
  • 20篇白垩世
  • 19篇断层
  • 19篇早白垩世
  • 19篇造山带
  • 19篇年代学
  • 17篇中生代
  • 16篇锆石
  • 15篇同位素
  • 14篇合肥盆地
  • 12篇岩浆

机构

  • 211篇合肥工业大学
  • 9篇安徽省地质调...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安徽大学
  • 4篇西北大学
  • 4篇西安大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重庆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英国威尔士大...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建筑工业...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江苏油田

作者

  • 211篇朱光
  • 63篇刘国生
  • 63篇牛漫兰
  • 57篇王勇生
  • 46篇谢成龙
  • 44篇宋传中
  • 33篇王道轩
  • 28篇向必伟
  • 20篇林少泽
  • 18篇胡召齐
  • 16篇张必龙
  • 14篇陈印
  • 13篇严乐佳
  • 13篇宋利宏
  • 13篇赵田
  • 12篇徐嘉炜
  • 11篇张帅
  • 10篇顾承串
  • 10篇刘备
  • 10篇吴齐

传媒

  • 25篇地质科学
  • 21篇地质论评
  • 13篇合肥工业大学...
  • 12篇岩石学报
  • 11篇安徽地质
  • 10篇地质学报
  • 10篇大地构造与成...
  • 7篇中国科学:地...
  • 6篇科学通报
  • 6篇地学前缘
  • 4篇高校地质学报
  • 3篇地球化学
  • 3篇矿物学报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中国稀土学报
  • 3篇中国区域地质
  • 3篇地质通报
  • 3篇2007'全...
  • 3篇中国地质学会...
  • 3篇第六届地质构...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16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1篇2009
  • 12篇2008
  • 11篇2007
  • 12篇2006
  • 25篇2005
  • 16篇2004
  • 8篇2003
2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南隆起带东段皖赣相邻区的成矿条件与资源潜力对比研究被引量:39
2003年
江南隆起带东段皖赣相邻区南、北两侧的赣东北地区和皖南地区的基底组成和构造演化具有很多相似性,但成矿作用强度和矿床类型差异显著.文中对比了两地成矿地质条件的异同,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资源潜力评价.并且认为:壳-幔作用过程尤其是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差异是造成赣东北和皖南两地区成矿作用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赣东北地区Cu,Au矿床的资源潜力明显优于皖南地区.
周涛发袁峰侯明金杜建国范裕朱光岳书仓
关键词:成矿条件资源潜力成矿作用
皖赣相邻区燕山期花岗岩类构造背景及其意义被引量:44
2005年
对比研究了江南隆起带皖南地区与赣东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形成的构造背景。皖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形成于挤压构造背景,而赣东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形成于拉张向挤压过渡的构造背景;幔源岩浆直接参与到赣东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的成岩作用中,而皖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成岩物质主要为壳源;这种差异是赣东北地区燕山期与岩浆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发育,而皖南地区不发育的重要原因。
袁峰周涛发范裕岳书仓朱光侯明金
关键词:花岗岩燕山期
青东凹陷复合型花状构造成因分析被引量:23
2012年
青东凹陷内大型北西-北西西基底断层上发育一种结构特殊的花状构造——复合型花状构造,在凹陷内表现为构造高带,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分析基础上,结合平面构造反射层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其中的断层在平面上以右阶雁列式或平行式组合排列,剖面上基底主断层向上撒开并与多条次级断层组合成似花状构造。组成这些似花状构造的断层均为正断层,但其中的地层却表现为上拱的背形。根据断裂发育特点及区域构造应力演化特征对其进行成因分析,认为其形成是由于北西-北西西向基底断层在盆地南北向拉伸下的张扭性(斜向拉张)活动与古近纪末反转期压扭性活动叠加的结果。其形成过程经历了古近纪伸展期似负花状构造形成阶段和古近纪末反转期背形构造形成阶段。
詹润杨贵丽张盛朱光
郯庐断裂带庐江-桐城段的左行平移事件被引量:8
1998年
通过对庐江-桐城地区的野外调查,结合前人工作及岩浆岩和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认为郯庐断裂带在庐江-桐城段至少存在两次左行平移事件,即韧性走滑剪活动和脆性平移断裂活动阶段,前者大约发生在130Ma前,后者大致在110Ma左右。
欧林果朱光宋传中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全文增补中
高邮凹陷南断阶调节带断层构造特征分析与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3年
在高邮凹陷南断阶北界上,始新世出现的总体北北东走向、左阶雁列状真②断层带内发育了许庄与方巷调节带。各反射层构造图显示,这两个调节带内部发育了连接与非连接两大类断层。其中连接断层可分为垂向连接、斜向连接与弧形连接3类;而非连接断层可分为同向平行断层、区域斜向正断层、斜向与横向断坡拉张断层、斜向与垂向连接—扩展断层、派生斜列断层、网状断层8类。本文通过有限差分法与有限单元法数值模拟,再现了调节带内各类断层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调节带内的断层一方面是区域应力直接作用的产物,另一方面是边界断层斜向拉张与扩展、断坡弯曲等影响的结果。故而,调节带内断层的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常形成复杂的断层组合。
姜芹芹谢成龙朱光
关键词:数值模拟
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浅部挤压活动与深部过程被引量:94
2002年
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持续遭受着挤压 ,使前期大规模的断陷盆地抬升、消亡 ,近代还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地震活动带。断裂带所遭受的近WE向的挤压 ,是西太平洋弧后扩张和印度板块向北碰撞中的构造挤出作用产生的区域动力。断裂带在新生代挤压活动中切入上地幔 ,出现了地幔剪切、地幔交代、部分熔融等深部过程 。
朱光刘国生牛漫兰宋传中王道轩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深部过程地震活动带
郯庐断裂带桐城-庐江段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被引量:15
1998年
郯庐断裂带桐城-庐江段构造特征明显,由东界断层和西界断层及伴生层组合而成。它们是同一应力作用下的产物,表现出左行走滑的运动学特征。断层带中发育大量超糜棱岩、碳酸盐岩糜棱岩和硅化大理岩,反映了较深的生成环境。活动时代为110-130Ma。沿郯庐断裂带后期显示出伸展特征,发育了一系列正断层,形成复式地堑构造,沉积了大量K2-E的红色陆相沉积物。规模巨大的逆冲断层和推履构造,强烈破坏了红色盆地,表现出由SE-NW逆冲的运动学性质。断层带中主要为脆性构造岩。该区郯庐断裂带的深化过程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左行平移;晚白垩世-早第三世为伸展拉张;新第三纪以来为逆冲挤压。
宋传中王国强朱光欧林果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走滑断层地堑逆冲断层
全文增补中
郯庐断裂带平移年代学研究的进展被引量:79
1995年
郯庐断裂带经过长期的研究,取得许多成果,但在年代学上还存在严重的分歧及缺乏严格定时的证据,尤以确定走滑剪切运动的时限争纷更甚。走滑剪切运动是一个非瞬间又非均匀的过程。依据作者近年内进行的专门工作及现有的各种材料,从地质年代学及同位素年代学两方面研究成果的分析。郯庐断裂带在晚侏罗世末期(140Ma左右)开始产生剪切破裂井大规模左行平移,直至早白垩世晚期(110Ma左右)又有一次重要的走滑剪切运动。左行走滑运动延续约30Ma。随后郯庐断裂带进入以伸展为主的构造运动。从始新世中期(45Ma左右),它又转化为多次受挤压兼小幅度右滑的运动。
徐嘉炜朱光吕培基郑学信孙世群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年代学同位素
华北克拉通破坏被引量:304
2012年
《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大研究计划,围绕克拉通破坏的时空范围、克拉通破坏的浅部效应和深部结构响应、克拉通破坏的动力学机制等核心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与深入的探测、测试与研究.计划执行四年来的重要研究进展包括:(1)发现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厚度以及地壳-上地幔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确定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空范围;(2)厘定了华北克拉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岩石圈的属性,发现了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富水而新生代岩石圈地幔贫水的特征;(3)根据岩浆作用和浅部地质响应的相关性,证实了地表地质构造受控于克拉通破坏的深部过程;(4)发现太平洋板块俯冲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主要动力因素的证据,揭示了华北克拉通破坏在板块构造体系中的科学意义.
朱日祥徐义刚朱光张宏福夏群科郑天愉
关键词:克拉通破坏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被引量:134
2002年
郯庐断裂带内一系列走滑糜棱岩类的^(40)Ar/^(39)Ar测年表明,郯庐断裂早白垩世发生了左旋走滑运动。这一大规模的走滑运动,造成了两类走滑构造,一类为变质岩中低绿片岩相左旋韧性剪切带,另一类为中生代火成岩、沉积岩中的脆性、脆-韧性左行平移断层。这反映断裂带的走滑运动从早白垩世初期持续到早白垩世后期。断裂带的走滑运动诱发了大规模的、以富钾、中酸性为主的岩浆活动。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这些岩浆岩既有壳源的信息,也有幔源的贡献,反映是断裂减压、壳-幔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岩浆活动,也暗示断裂带在走滑期切入壳-幔边界。该断裂带走滑运动中,除了在莱阳盆地形成了拉分盆地外,还在合肥盆地东部造成了走滑挠曲盆地,控制下白垩统朱巷组的沉积。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是西太平洋伊泽纳崎板块高速斜向俯冲的结果,属于滨太平洋构造。
朱光牛漫兰刘国生王道轩宋传中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走滑运动岩浆活动走滑盆地早白垩世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