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嫦巧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博物
  • 3篇文化
  • 3篇观众
  • 3篇博物馆
  • 2篇展览
  • 2篇文化认同
  • 2篇文物
  • 2篇本土
  • 1篇动线
  • 1篇学科
  • 1篇养鸭
  • 1篇越王
  • 1篇政策化
  • 1篇认同感
  • 1篇三旧改造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治理
  • 1篇生活气息
  • 1篇时间维度
  • 1篇实践教学

机构

  • 1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作者

  • 13篇朱嫦巧
  • 4篇龚金红
  • 1篇殷小平
  • 1篇何方耀
  • 1篇高朋
  • 1篇王晓辉

传媒

  • 2篇东南文化
  • 1篇开放时代
  • 1篇四川文物
  • 1篇丝绸之路
  • 1篇中国民族博览
  • 1篇岭南文史
  • 1篇中国博物馆
  • 1篇广东省社会主...
  • 1篇古今农业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社会科学前沿
  • 1篇艺术与民俗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保育与文化产业——以广州市恩宁路旧城改造为例
2016年
广州市恩宁路东接第十甫路,西接龙津路,沿街保留有较完整的骑楼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民居住宅,骑楼下问或有经营五金或小商品的铺面。这里也是“粤剧之街”,众多名伶老倌等粤剧艺人在此落户生根,其他名人故址等文物古迹亦有10多处。与上下九不同,恩宁路含蓄宁静,充满了西关人闲静的生活气息,被称作“广州最美的老街”。
朱嫦巧
关键词:文化产业旧城改造保育文物古迹生活气息小商品
东莞疍民生计模式的历史考察——以养蚝、捞蚬和养鸭为例
2020年
疍民是历史上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水居人群,以水为生的生计模式塑造了疍民的族群文化。广东东莞地处珠江口东岸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此地河海交汇,品类多样的水产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各种谋生机会,一直是疍民的聚集地。随着环境的变迁和人口的增加,河道淤塞,渔场变得越来越拥挤,疍民放弃原业,群体逐渐萎缩,文化亦濒临消失。文章通过对东莞疍民养蚝、捞蚬和养鸭三种生计方式变迁的考证,讨论环境变迁对特定族群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朱嫦巧曾裕菁
关键词:文化变迁
满意与复愈:博物馆观众体验及其对行为意向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识别和区分不同观众群体的体验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广州博物馆“城标·城史——广州历史陈列”参观观众进行跟踪观察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观众在观展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观众的实物体验显著高于男性观众;受教育程度低的观众,其认知体验比受教育程度高的观众更强烈;与亲戚或家人同行的观众,其社交体验高于独自一人或与朋友结伴的观众;知识学习型观众的复愈体验和内省体验,均高于休闲放松型和家庭活动型观众。复愈体验和社交体验对观众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实物体验、内省体验和认知体验并无显著影响。随着博物馆观众研究逐渐从“人的行为”转向“人的内心及其体验”,关于博物馆观众体验的类型及其前因后果,仍需学界和业界进行更多探讨。
龚金红朱嫦巧殷小平刘颖颖
关键词:博物馆观众研究问卷调查
凝视或遗忘:广东省博物馆临时展览观众行为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消费时代的博物馆将展览视为吸引观众的主要手段,观众观展行为研究成为展览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以广东省博物馆临时展览"相看两不厌——馆藏明清瓷画与绘画展览"为例,对观众观展行为的研究采用了参与式观察法来收集观众行动信息,并借助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收集观众对展览各要素的评价。质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结果表明,观众对展览的印象和评价,取决于他们在展品前停留的时间、吸引他们的展品数量以及他们的观展行为。相较于内容和展览逻辑,观众对展览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由视觉效果决定,然而,对观众吸引力高的展品并不是观众"凝视"持续力强的展品,不同类型观众的不同视觉取向意味着不同的满意度。
朱嫦巧龚金红刘睿珺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观众调查持续力
文物——一个带有时间维度的文化认同物被引量:13
2007年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文物研究的传统,但进入近现代以后,我国文物研究从以“文”为主的东方模式转向重“物”的西方模式。这种转变发生在人对于物质世界的认知上,其次表现在物质世界的解释论述中。这些认知和论述体现了一种时空化、符号化和政策化的过程。
朱嫦巧
关键词:文物空间化符号化政策化
缅怀农史先贤 奋发再续新篇——纪念梁家勉教授诞辰100周年暨广东农史研究第八次学术年会会议综述
2009年
王晓辉朱嫦巧
关键词:农史
“阈限族群”的文化表达——以广州本土漫画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2010年以来广州出现各种以保育地方文化为目的的行动,行动的主体是青年人。文化保育的概念被认为是借鉴自同样处于粤语文化圈的香港,2015年初香港发生激烈的反水客行动,参与行动的许多青年人自称是"光复"香港的"行动派",将行动归结于对香港与内地文化冲突的反应,广东粤语地区也在被冲突的内地文化范围内。因此,本文选择了广州七部以本土文化为题的漫画或插画作品作为分析对象,并与香港以展现地方文化为目的的漫画进行比较,借此探讨两地的青年人如何建构不同的文化身份,以及广州青年人文化保育背后的真正动因。
朱嫦巧
关键词:阈限族群本土文化
社会治理视角下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中国的社会治理与民族工作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集中体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确立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有效协调各部门关系和聚焦群众路线等工作。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不仅体现了社会治理多主体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厘清了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与合作机制,为民族事务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社会治理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高朋朱嫦巧
关键词:社会治理
外国观众感知的“粤博”形象——基于TripAdvisor网站评论的内容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以往有关博物馆形象建设的研究大多强调媒体的投射作用,而较少关注观众视角的感知形象。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TripAdvisor网站161条英文评论来分析外国观众对广东省博物馆的形象认知。研究发现,外国观众对粤博的形象认知包括博物馆功能定位、可进入性、建筑外景、服务环境、陈列展览以及人员形象等6大要素。这些要素可归结为三个方面,即建筑、展览和人。其中,展览是博物馆形象的核心;建筑是视觉形象的载体;人员要素是博物馆形象在行为层面的体现。博物馆形象的塑造不仅在于媒体沟通,也不只是视觉设计,基于展览而形成的公众服务形象才是博物馆形象建设的基础。
龚金红朱嫦巧
关键词:博物馆形象
传统媒体框架中的“新新人类”——以广州本土文化保育行动恩宁路事件为例
2016年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对恩宁路事件的报道,探讨本土文化保育行动在广州的扩散,传统媒体推动下民间组织与政府建立的关系,以及民间行动政策和政府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呈现广州本土文化保育组织重要组成——"新新人类"的文化保育观。
朱嫦巧
关键词:传统媒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