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宝琴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汪精卫
  • 2篇政府
  • 2篇政治
  • 2篇孙中山
  • 2篇沦陷
  • 2篇九·一八
  • 2篇国共
  • 1篇帝国
  • 1篇帝国主义
  • 1篇杜重远
  • 1篇新中国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史学
  • 1篇心态
  • 1篇宣示
  • 1篇用心
  • 1篇运用心理
  • 1篇战士
  • 1篇政治诉求
  • 1篇政治心态

机构

  • 1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3篇朱宝琴

传媒

  • 4篇民国档案
  • 4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史学
  • 1篇日本侵华史研...
  • 1篇沈葆桢巡台1...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8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析从九·一八到八·一三前后的汪精卫
1988年
本文意在通过对九·一八到八·一三前后七年中汪精卫言行的分析,揭示其堕落为汉奸的必然下场。本文认为:在上述时期内,汪精卫对待中共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基本立场始终未变,那就是坚定地反共和一味媚日,只是在不同的形势下,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此外,和蒋介石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时刻在影响汪精卫对当时重大政治和外交问题的态度。当国共合作的局面形成之后,汪精卫反共不成,而又大权旁落,加之奴性十足,当然就舍卖身投靠日本帝国主义而无他途了。
朱宝琴
关键词:汪精卫日本帝国主义外交问题国共合作汉奸
浅析沈葆桢在闽台的洋务实践
<正>近代台湾的发展并迈向近代化之路,与大陆的洋务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重要人物、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奉命赴台筹办防务,他“析疆增吏,开山抚番,”将洋务派的改革思想变为实践,开启了近代台湾改革、建...
朱宝琴
文献传递
孙中山与国民党“一大”精神被引量:2
2001年
朱宝琴
关键词:中国国民党孙中山群众基础晚年
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工业政策 (1927-1937年)被引量:5
2000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拟定的一系列有关工业建设的政策,其内政外交举措根本不足以言工业建设。“九·一八”事变后,为固本自卫计,南京政府更多地注意计划工作,有选择地实践孙中山有关工业建设的遗教,初步发展了国家资本,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利益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抗日战争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攘外必先安内”基本国策的制约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扰,使南京政府的工业政策实施陷入举步维艰的自相矛盾之中。
朱宝琴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国家资本经济计划
沦陷时期南京社会的基层控制被引量:11
2003年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在日本华中派遣军的直接操纵下,集特务、警政、行政于一体的控制机制逐步建立起来。日伪统治暴虐的程度、控制的力度和渗透性可谓空前绝后,日本特务、顾问、宪警成为南京社会的主宰。傀儡组织和伪政权承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制度,直接服务于日本帝国主义“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政略。日特、宪警、保甲互为补充,对南京城乡实行严密的殖民统治。
朱宝琴
关键词:沦陷时期
日本侵华与汪精卫的认知和应对——以九·一八到八·一三为中心的考察
2011年
从九.一八事变发生到八.一三期间,日本侵华的步伐急剧扩大,使国际国内矛盾骤然变化。汪精卫对日本侵华的认知与应对受制于纷繁复杂的内外矛盾,与其政治生涯的跌宕起伏、复杂多变的心态与社会动荡的局势密切相关,昭示着其政治堕落的必然性。
朱宝琴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汪精卫
藏本失踪事件与蒋汪的联合应对
2012年
1933年,中日签订《塘沽协定》,这为日本侵华野心的膨胀提供了条件。1934年6月8日,日本驻南京领事馆副领事藏本英明出走失踪,日本"藉端生事",蒋介石、汪精卫联合应对,为使前方"剿共"军事不受"挠动",蒋介石采取"践墨随敌,以决战事"两手准备。汪精卫按蒋介石指令对日百般隐忍,媚态十足。藏本失踪事件进一步暴露了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真实态度。
朱宝琴
关键词:蒋介石汪精卫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纪实被引量:1
1999年
朱宝琴
关键词:共产国际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孙中山执委会
20世纪40年代宋美龄对中国重建的宣示──以《新中国的出现》一文为中心的考察
2014年
1942年5月宋美龄在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新中国的出现》一文,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在文中她陈述了对战后中国重建的政治诉求,集中反映了她对战后中国内政、外交的思考。宋美龄在战后内政、外交上的言行印证了文章的本质特征,即以维护蒋介石独裁、极权统治为目标,表现出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
朱宝琴
关键词:政治诉求
早期汪精卫对日政治心态述评被引量:1
2013年
早期的汪精卫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帝制和反对帝国主义与军阀的斗争。其间汪精卫对日本的政治心态有一个渐进变化的过程。孙中山的引导、知识结构的变化及实践活动,与汪精卫对日认知和活动密切相关。
朱宝琴
关键词:政治心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