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义
- 作品数:37 被引量:22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08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南海北部海洋雾状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在粤东上升流区和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共选取7条断面,通过分析水体的温度、盐度、密度、浊度、叶绿素浓度特征和悬浮体现场粒度平均粒径、体积浓度特征等,初步研究了南海北部海洋雾状层的特征及其受控机制。研究发现粤东上升流区底部雾状层普遍发育,在个别站位存在表层雾状层,高能的近岸浪流作用和来自港湾、河流的泥沙为表层雾状层和底部雾状层提供物源;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底部雾状层也普遍发育,在珠江口外的内陆架和外陆架陆坡区表层雾状层比较常见,陆坡区中层雾状层比较发育,本区雾状层的物源主要来自珠江和台湾岛西南部河流的入海泥沙、海底沉积物以及生源颗粒物。南海北部底部雾状层的强度和扩散范围主要受水动力条件、河流入海物质的扩散和底质再悬浮等控制。
- 张晓飞陈坚项立辉方建勇李东义朱亚超欧阳凯范彦斌
- 关键词:南海北部影响因素
- 南海北部陆架中全新世沉积记录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5
- 2012年
- 通过分析珠江口外陆架C069孔沉积柱样的粒度、黏土矿物、主量元素及底栖有孔虫,来研究南海北部中全新世晚期古环境演化。4.2 ka前为全新世大暖期后期,气候湿润,珠江口外陆架受大量的珠江淡水影响,导致C069孔位置的水动力条件较强,形成下段粒度较粗的碎屑沉积物,高岭石含量较高,低的MgO/Al2O3比值,以及受冲淡水影响形成的底栖有孔虫。由于受4.2 ka的极冷事件的影响,C069孔上段的沉积环境受珠江冲淡水影响减小,水动力条件减弱,沉积物粒度变细,高岭石含量降低,MgO/Al2O3比值增大,形成正常浅水环境的底栖有孔虫。4.2 ka以后,台湾来源物质的贡献增多,导致沉积物中伊利石和绿泥石的含量增多,伊利石结晶度和化学指数值都明显变小。
- 徐勇航陈坚王爱军李云海汪卫国赖志坤李东义
- 关键词:南海北部中全新世沉积环境古气候
- 浅海悬沙浓度观测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在动力和沉积条件复杂的浅海海域获取水-体的悬沙浓度有多种方法,目前较先进的主要是声学和光学浊度测量方法,但均需通过现场采集水样进行浊度标定;水样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抽滤法和沉淀干燥法。根据2010年3—4月在厦门九龙江口获取的光学(OBS、LISST-100X)和声学(ADCP、ADP和ADV)浊度数据,以及现场同步水样,对这两种获取悬沙浓度的方法进行了比较;2011年2—3月在长江口北支获取水样,分别使用抽滤法和沉淀干燥法获取悬沙浓度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声学和光学方法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在同一观测层位,光学与声学仪器的相对误差均较小;由于声波在水体中传播距离较远,声学方法可获得沿水深的整个剖面的信息,因而比光学仪器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测量范围。对比发现,抽滤法获得的悬沙浓度数值略低于沉淀干燥法获得的结果,可能与沉淀干燥法难以洗净盐分有关。
- 魏晓汪亚平杨旸陈坚高建华王爱军李东义胡国栋
- 关键词:浊度悬沙浓度长江口北支
- 闽江河口悬浮泥沙特征及输运过程初探
- 根据2007年闽江河口4个站位洪季大潮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闽江河口潮周期内悬浮泥沙的分布特征、底质再悬浮特征和悬浮泥沙的输运过程和机制。
研究表明:闽江河口地区水动力条件复杂多变,悬浮泥沙浓度的垂向分布在不同时刻...
- 李东义
- 关键词:河口沉积物悬浮泥沙输运过程
- 九龙江河口区现代沉积环境及其物质输运趋势被引量:7
- 2010年
- 对九龙江河口区5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激光粒度分析,并分别应用系统聚类分析和GSTA模型分析,探讨了研究区的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和表层沉积物输运趋势。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沉积物由10种沉积物类型组成,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该海区底质沉积物在类型分布和粒径粗细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将研究区划分为3种与沉积动力特征相对应的主要沉积环境区;表层沉积物输运趋势因受该区特殊的地形和复杂的水动力条件影响而表现为北进南出,海门岛西北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输运趋势,而海门岛以东海域形成三向汇聚的输运趋势。
- 方建勇陈坚王爱军李东义黄财宾
- 关键词:现代沉积环境粒度参数粒径趋势分析
- 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C、N的空间变化被引量:26
- 2007年
- 在泉州湾不同类型海岸湿地采集了6根短柱状样,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并计算了中值粒径,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了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TOC)、总无机碳(TIC)和总氮(TN)含量.结果显示,泉州湾海岸湿地的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质粉砂为主,中值粒径介于9.2~18.5 μm之间;水头光滩湿地沉积物TIC含量约为0.137%,高于附近互花米草湿地的含量(0.014%~0.038%),TIC主要集中在粗颗粒部分.沉积物TOC、TN含量分别介于0.939%~2.057%和0.163%~0.260%之间,互花米草对C、N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红树林对C、N的富集能力很弱;周边的排污活动使水头地区的TOC含量明显高于洛阳江河口地区.沉积物TOC、TN含量与中值粒径之间的相关性很弱,TOC与TN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互花米草湿地TN含量与C/N、互花米草湿地和光滩湿地的TOC与C/N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这些初步说明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的TOC主要来源于周边污染物的排放及植被自身生产.
- 王爱军陈坚李东义卓志强
- 关键词:海岸湿地沉积物
- 台湾海峡西部沉积物中碳的来源及埋藏被引量:7
- 2011年
- 根据2005年夏季航次观测的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无机碳(CaCO3)、总氮(TN)、悬浮体颗粒有机碳(POC)、沉积物粒度数据得出,台湾海峡西部表层沉积物TOC质量分数的范围为0.01~1.79,平均值为0.37±0.24,略高于20多年前台湾海峡南部海区,而低于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区;TOC的质量分数湾内比湾外高,近岸比远岸高,且由北向南呈斑状分布的特征。CaCO3质量分数变化于0.11~23.00之间,其质量分数呈明显斑状分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湾外的海域。表层沉积物C/N比值范围为6.70~27.54,平均值为10.12,表明有机质来源的混合性。TOC与TN间的本底关系极为密切。表层沉积物中TOC与粒径大小呈显著的幂数关系,粒径的差异对TOC的含量影响明显,而粒级不是CaCO3含量分布的制约因子。台湾海峡南部上升流区及附近海域沉积物TOC与上层初级生产力分布并不耦合。台湾海峡西部每年埋藏于沉积物中的碳的通量为105tC。河流陆源输入、北向的沿岸流、南澳-东山外上升流以及平潭岛附近上升流对沉积物中碳的埋藏有重要影响。
- 叶翔陈坚王爱军黄财宾汪卫国李东义
- 关键词:有机碳无机碳沉积物台湾海峡
- 台风“凤凰(Fung-wong)”对泉州湾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台风“凤凰(Fung—wong)”登陆后泉州湾6个13h连续站悬浮颗粒物及1个13h连续站(Q4站)表层沉积物的样品中Cr、Ni、Cu、Zn、As、Pb和Cd等元素的含量。表层沉积物...
- 李云海陈坚黄财宾王爱军李东义
- 关键词:海洋污染重金属元素台风活动
- 文献传递
- 福建安海湾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现代沉积过程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通过对福建安海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和对比,应用系统聚类分析、粒径趋势模型和切应力计算公式,探讨了研究区粒度的分布特征、沉积环境分区、表层沉积物输运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包括6种表层沉积物类型,以黏土质粉砂和粉砂为主,沉积物大体呈现自海湾两侧潮滩向潮汐通道变粗的分布趋势。表层沉积物粒度的分布特征与水动力条件和物质来源密切相关,湾口附近及湾内深槽内,细颗粒的沉积物被再悬浮带走,粗颗粒的含量增大;在湾内潮滩上,悬浮物质因水动力作用逐渐减弱发生分选沉降,形成向岸变细的横向分异。海湾外泥沙随潮流不断地向海湾东侧岸滩运移,海湾周边陆源来沙由湾顶部往湾口方向下泄,两者是导致表层沉积物出现明显的顺时针方向汇聚趋势的原因之一;表层沉积物的输运趋势、悬浮泥沙的输运、潮滩植被与湾口沙嘴的遮蔽效应共同影响了研究区内浅滩地形的形成和变化。研究区可分为四类沉积环境区,以潮滩和潮汐通道环境为主,不同沉积区内的粒度参数、粒级频率和敏感粒级均有差异,动力条件差异和不同物源的影响程度是现代沉积环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 李东义徐勇航王爱军郑斌鑫李国刚
- 关键词:沉积环境沉积动力粒径趋势分析
- 九龙江河口枯季沉降颗粒物物质组份研究
- 2009年3月28-29日在九龙江河口区采用自制沉积物物捕获器分层收集沉降颗粒物,分别进行了激光粒度、X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分析了沉降颗粒物的粒度特征和粘土矿物组成特征,并探讨了九龙江河口沉降颗粒物类型及其絮凝沉积...
- 方建勇陈坚李云海李东义张晓飞
- 关键词:海洋污染沉降颗粒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