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升

作品数:28 被引量:14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省卫生防疫站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肝炎
  • 15篇乙型
  • 14篇乙型肝炎
  • 14篇疫苗
  • 11篇病毒
  • 10篇乙肝
  • 9篇乙肝疫苗
  • 6篇肝炎病毒
  • 5篇接种
  • 5篇丙型
  • 5篇丙型肝炎
  • 4篇血源
  • 4篇乙肝疫苗接种
  • 4篇乙型肝炎疫苗
  • 4篇疫苗接种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病毒性
  • 3篇毒性肝炎
  • 3篇血清

机构

  • 20篇河南省卫生防...
  • 6篇西安医科大学
  • 2篇河南省肿瘤医...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李东升
  • 17篇封秀红
  • 15篇王春香
  • 7篇徐慧文
  • 6篇王春俭
  • 4篇殷毅峥
  • 3篇刘蓬勃
  • 3篇隋秀芬
  • 3篇王学良
  • 3篇张建营
  • 2篇马桂芳
  • 2篇刁琳琪
  • 2篇马宏
  • 2篇苏红丽
  • 2篇门伯媛
  • 1篇张保华
  • 1篇代敏
  • 1篇汪泽
  • 1篇王凯娟
  • 1篇王征帆

传媒

  • 6篇河南预防医学...
  • 5篇中国卫生检验...
  • 4篇河南医学研究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解放军预防医...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性病艾滋...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1篇2001
  • 4篇1999
  • 6篇1998
  • 3篇1997
  • 5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2
  • 1篇199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LISA法检测抗-HGV和PCR法检测HGV RNA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对比ELISA法检测抗 -HGV和PTR法检测HGVPNA在不同人群中的检出情况。方法 采用ELISA和RT -PCR技术对正常人群、职业献血员、HBsAg携带者、慢肝、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进行了抗 -HGV和HGVRNA检测。结果 抗 -HGV阳性率分别为 6 .93%、16 .0 0 %、18.18%、2 4.47%、2 2 .0 0 %、40 .0 0 %、2 4.0 0 %。用RT -PCR技术对抗 -HGV阴性、可疑阳性、阳性血清分别检测HGVRNA ,结果显示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ELISA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还不高 ,适合用于一般筛查。RT -PCR方法适用于庚性肝炎筛查后的验证试验 。
封秀红李东升王春香
关键词:间接ELISA法RT-PCR抗-HGV
河南省庚型肝炎感染状况研究
1998年
河南省庚型肝炎感染状况研究李东升,李林红,封秀红,王春香,殷毅峥,朱红,李学柱自1989年国际上发现并证实了病毒性肝炎新的病原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肝炎病毒(HEV)后,新的检测方法的建立,澄清了约70%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致病因子,在已经确定的病...
李东升李林红封秀红王春香殷毅峥朱红李学柱
关键词:庚型肝炎流行病学HCVHEV
乙型肝炎疫苗的长期免疫效果被引量:1
1992年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近期免疫原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充分肯定.随着这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乙肝疫苗的应用也日益普及.至此,乙肝疫苗的长期效果如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进展。
李东升徐慧文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近况
1992年
70年代初,Krugman等用加热灭活的方法处理HBsAg携带者的血清,然后接种小儿,诱导出抗-HBs,对HBv侵袭产生保护,从而开辟了自动免疫预防乙肝的先例。70年代中期,美国默克制药厂的Hilleman等用等密度和速率区带超速离心的方法,处理HBsAg慢性携带者的血清提纯HBsAg,制备出了乙肝血源疫苗,经过在黑猩猩中的试验,证明了其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从此,乙肝血源疫苗开始大规模的人群评价。在以后的十几年间,乙肝疫苗的研究应用取得了迅速进展和重大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血源性疫苗在人群中的效果评价 (一) 安全性一般认为,乙肝疫苗是安全的。
李东升马宏汪泽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乙肝血源疫苗慢性携带者接种剂量阳转率上臂三角肌
HBV、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HBV、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关系的研究王春香河南省肿瘤医院封秀红,袁瑞珍,李东升,王红君,程素琴河南省卫生防疫站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HCC)是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中,HCC居第三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王春香封秀红袁瑞珍李东升王红君程素琴
关键词:肝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国产血源性乙肝疫苗减量接种的远期效果评价被引量:2
1992年
采用随机、双盲和有安慰剂对照的现场实验,对国产血源性乙肝疫苗减量接种的远期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乙肝疫苗减量与常规剂量接种虽可产生基本相同的免疫学效果,但从保护效价和有效比率来看,减量接种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则不如常规剂量接种显著;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主要取决于接种后抗HBsGMT的高低和接种剂量,似受抗HBs应答率影响较小。
徐经武徐慧文李东升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河南省病毒性乙型肝炎流行特点及控制策略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状况及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在全省选择了13个市县,39个村(或城市居委会),对1890个家庭的5898人进行了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和乙肝疫苗应用情况调查,采用RIA对血清样本检测HBsAg、抗HBs、抗HBc,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eAg。结果:河南省是我国乙型肝炎病毒高感染区,HBsAg阳性率高达111%,HBV感染率为642%,感染率的高低与年龄、地区等有关。结论:乙肝控制要采取以小年龄组疫苗接种为重点的综合措施。
王春俭李东升
关键词: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者再接种后三年效果观察被引量:4
1995年
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者再接种后三年效果观察徐慧文,隋秀芬,王学良,门伯媛,李东升,徐经武,刘蓬勃为了观察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者对疫苗再接种的反应,我们于1989年对原接种过3针血源性乙肝疫苗的10名无(弱)应答者和18名原应答良好者共计28人...
徐慧文隋秀芬王学良门伯媛李东升徐经武刘蓬勃
关键词:乙肝疫苗疫苗接种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人群效果观察被引量:58
1998年
为评价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在人群中应用的效果 ,采用多阶段整群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河南省 13个县市中的 1890个家庭 ,5890人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的调查。发现接种疫苗者HBsAg阳性率明显降低 ,抗 HBs阳性率明显升高。只接种 1针者无免疫保护作用 ;2岁内接种疫苗效果最好 ;5岁以下儿童中接种率达到 70 %时可使HBsAg阳性率降低到 1%以下。结果说明乙肝疫苗在人群中应用效果明显 ,小年龄接种和全程接种对效果影响显著 ,维持高的接种率才会使相应人群带毒率明显下降。
王春俭李东升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者再接种后三年效果观察被引量:4
1996年
为了观察无(弱)应答者对乙肝疫苗再接种的反应,于1989年对原接种过三针血源性乙肝疫苗的10名无(弱)应答者和18名原应答良好者共计28人再接种一针血源性乙肝疫苗.于复种后2、6、12、36个月进行了随访观察,三年结果显示:无(弱)应答者和原应答良好者复种后抗-HBs水平均有所升高,但无(弱)应答者抗体滴度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而应答良好者复种后第36个月时抗体仍处于保护水平以上。因此认为用复种方法提高无(弱)应答者的抗体水平难以达到理想结果。
徐慧文隋秀芬王学良门伯媛李东升徐经武刘蓬勃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型肝炎接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