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军

作品数:9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青鱼
  • 3篇饵料
  • 2篇养殖
  • 2篇中华绒螯
  • 2篇中华绒螯蟹
  • 2篇绒螯蟹
  • 2篇饲料
  • 2篇团头鲂
  • 2篇胚胎
  • 2篇配合饵料
  • 2篇饵料饲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比
  • 1篇蛋白含量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养鱼
  • 1篇鱼肝油
  • 1篇增重
  • 1篇植物性饲料

机构

  • 7篇上海市水产研...
  • 2篇上海市水产研...

作者

  • 9篇李军
  • 4篇顾道良
  • 4篇杨国华
  • 3篇郭履骥
  • 3篇张列士
  • 2篇汤纪明
  • 1篇张海明
  • 1篇戴祥庆
  • 1篇朱选才
  • 1篇杜久香
  • 1篇肖雨
  • 1篇吕国强
  • 1篇许演炯
  • 1篇沈俊德
  • 1篇姜治忠
  • 1篇王韩信

传媒

  • 6篇水产科技情报
  • 2篇水产学报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3
  • 1篇1988
  • 2篇1981
  • 1篇1980
  • 1篇197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济的配合饵料饲养草鱼和团头鲂的试验被引量:1
1981年
草鱼和团头鲂是我国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在传统养殖方法中,草鱼常作为主养对象,给以草类饲料,故成本低,饲养问题较易解决。但对于缺乏草类或草源不足的地区,养殖也有困难。团头鲂虽为优良品种,但仅作为养殖的搭配品种,因而限制了产量的提高。
郭履骥顾道良杨国华许演炯李军汤纪明
关键词:团头鲂草鱼配合饵料传统养殖搭配品种
青鱼饲料最适能量蛋白比的研究被引量:29
1988年
用酪蛋白和明胶作为饲料蛋白源,配以豆油、糊精和纤维素粉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混合剂组成精制试验饲料。将其调制成五个蛋白水平,每个蛋白水平分别包括五个能量级,以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鱼种为试验对象,经过60天的喂养试验,用净增率、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系数等作为评定指标。结果表明:青鱼鱼种配合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为35%~40%;饲料能量蛋白比(即C/P值)为9.1千卡/克蛋白;每公斤饲料的总能量为3185~3640千卡是最为适宜的。上述这些数据是制定应用饲料配方的主要理论依据。试验还发现,青鱼鱼种对糊精之类的碳水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利用能力;试验证明: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节约饲料蛋白的作用。
戴祥庆杨国华李军
关键词:青鱼配合饲料能量蛋白比蛋白含量
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的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被引量:11
1998年
在上海地区首次对香鱼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并对亲鱼培育过程中采取的遮光诱导、海水刺激等方法作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香鱼性腺发育正常,催产率100%;在水温16.5℃~18.0℃、盐度5‰的流水环境中,经10d左右仔鱼大量出膜;出膜后第4天开始摄食;仅靠卵黄,仔鱼能存活1周左右,体长为7mm。
王韩信李军肖雨
关键词:香鱼人工繁殖胚胎发育
夏花青鱼饵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被引量:46
1981年
用酪蛋白、结晶氨基酸、鱼肝油、糊精、纤维素粉等加上适量的维生素、矿物混合剂所组成的精制饵料,以青鱼夏花为试验对象,经过八个星期的喂养试验,从生长、增重和饵料利用率等指标来评定,青鱼夏花的最适蛋白质含量应为41%。蛋白质含量太高,反而减慢生长,降低成活率,同时似乎还对鱼类有毒害影响。蛋白质含量较低,虽然能很好地利用蛋白质,但鱼生长缓慢。5%以下的蛋白质含量甚至出现减重现象。 根据本次试验结果,可以认为二龄青鱼和老口青鱼应用饵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为33%和28%是适当的。
杨国华李军郭履骥顾道良
关键词:蛋白质含量青鱼夏花饵料利用率增重鱼肝油
应用配合饵料饲养青鱼的试验
1980年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在1978年配合饵料饲养青鱼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为了扩大饲源、节约成本,根据青鱼的营养需要,用植物性饲料作为主要蛋白源,拟订了两个新的配方,和解放公社三海桥养殖场合作,进行饲养老口青鱼同时兼养二令青鱼和单养二令青鱼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以菜饼粉和豆饼粉或以豆饼粉为主要成份的五号配方,能使老口青鱼和二令青鱼健康地生长,饵料系数为2.52,(2)以米糠和菜饼为主的六号配方,
郭履骥顾道良杨国华李军汤纪明
关键词:青鱼配合饵料饲养试验饵料系数植物性饲料
团头鲂胚胎及仔稚鱼发育观察被引量:10
1993年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是鳊鲌亚科中的重要经济鱼类,现已成为国内淡水养鱼业的主要养殖对象之一。为提高团头鲂人工繁殖中的孵化出苗率和下塘成活率,本研究对其胚胎及胚后发育作了连续观察。根据形态和生态特点,作者认为当仔鱼发育至鳔雏形期就应及时下塘,孵化适温控制在18℃~27℃为宜。
李军张海明
关键词:团头鲂胚胎仔稚鱼发育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蟹苗与常见野杂蟹苗主要形态的初步鉴别及资源利用被引量:2
2001年
在长江口及邻近沿岸带共收集到蟹类 6科 1 4属 1 7种 ,已能鉴定的大眼幼体有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天津厚蟹 ( H elicetientsinensis)等 5种 ,对这 5种蟹类进行形态鉴别的主要依据为头胸甲和前额缘外形及第二触角。
张列士朱选才李军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蟹苗资源利用长江口
日本绒螯蟹与不同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形态比较被引量:16
2002年
对日本绒螯蟹 (Eriocheirjaponica)与辽河、长江、瓯江、闽江、南流江水系中中华绒螯蟹 (E .sinensis)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与中华绒螯蟹相比 ,日本绒螯蟹的特征是头胸甲亚方形或圆形 ;额齿形态圆钝或尖锐 ;侧齿 4个但其中第 4侧齿仅具痕迹或侧齿 4个 ,明显 ;第一龙骨脊颗粒状突起不明显或明显 ;头胸甲背部疣状突 4个或 6个 ;体青绿色具网状细纹或墨绿色、古铜色 ;第五对步足跗节宽呈桨状 ,宽为长的 0 .5倍或宽扁不呈桨状 ,宽仅为长的 0 .4 - 0 .5倍 ;趾节桨状 ,宽为长的 0 .2 3倍或趾节爪状 ,短爪状 ,基部为长的 0 .18- 0 .2倍等。不同水系的中华绒螯蟹 ,在形态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其差异不大 。
张列士姜治忠李军
关键词:日本绒螯蟹中华绒螯蟹种群
网箱养殖非洲鲫鱼(Tilapia mossambica Peters)高产试验
1978年
传统的池塘养鱼由于不能协调密度,水质和饵料之间的关系。因此,长期来单产增长幅度受到一定限制。自本世纪五十年代起,日本、美国、苏联、加拿大等国先后发展了网箱养鱼新技术,使单产有了突破。如日本淡水网箱养鲤的产量为20~70公斤/米^3。
张列士李军杜久香吕国强沈俊德顾道良
关键词:高产试验池塘养鱼网箱养殖网箱养鱼鲫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