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唯梁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出版
  • 2篇出版研究
  • 1篇导论
  • 1篇新闻
  • 1篇新闻传播
  • 1篇新闻传播学
  • 1篇修史
  • 1篇研究方法
  • 1篇中国新闻
  • 1篇中国学术界
  • 1篇中华民族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分析
  • 1篇社会学
  • 1篇史家
  • 1篇史学
  • 1篇史学家
  • 1篇释学
  • 1篇书史
  • 1篇书史研究

机构

  • 6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北京印刷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篇李唯梁
  • 1篇宋嘉庚
  • 1篇石亮
  • 1篇唐颖

传媒

  • 5篇现代出版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组织社会学路径下的出版研究——以编辑决策研究为例
2017年
组织社会学旨在从社会学角度对组织现象进行研究,目前已成为一个极富理论解释力和创新活力的学术传统。本文以几项编辑决策研究为例,对组织社会学路径下的出版研究进行了初步介绍。作者认为,将组织社会学引入出版研究,对推动研究视角转换、丰富理论资源和概念工具、凸显经验品质、创新研究方法都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唐颖李唯梁
关键词:组织社会学出版研究研究方法
作为解释环节的出版研究——“深度解释学的方法论架构”的应用
2016年
将英国社会学家约翰·汤普森提出的"深度解释学的方法论架构"运用于出版研究,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二者的结合既凸显了出版研究的解释学意义,有助于拓展出版研究的边界、丰富出版研究的路径、搭建出版研究与其他研究对话的平台;又为象征涵义的解释提示了出版方面的社会—历史条件,从而有助于解释学方法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李唯梁石亮
关键词:解释学出版研究方法论
中国新闻传播学译著:概念及其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运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内地的新闻传播学译著进行了系统收集、整理和统计。首先基于建构主义的认识论路径从出版角度对研究对象做出操作定义,由此出发划定文献的取材范围;依据该操作定义,明确译著的遴选原则;设定三个维度共计九个变量,对每部译著进行信息采集,形成"中国新闻传播学译著总书目";根据几个核心变量,对"总书目"进行了宏观的数据描述。
李唯梁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翻译出版文献计量法
书史研究的“西方视角”--读《书史导论》被引量:2
2013年
近年来,伴随着一些西方书史研究的经典著作被译介到我国,西方书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日益受到中国学术界的重视。由戴维·芬克尔斯坦和阿利斯泰尔·麦克利里合著的《书史导论莎虽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研究专著”,
李唯梁
关键词:书史研究导论中国学术界经典著作合著
自出版概念探析:基于社会分析的视角被引量:9
2016年
本文从社会分析的视角出发,认为自出版概念的实质内涵是,由于作者取代了传统出版商的职能,从而使同一个主体(即作者)贯通了创作和出版两个环节,并且在这一职能替代和消解了产业链重组过程中出版商的独立地位。自出版中"自"的内涵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六个自":自创作品、自持版权、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享收益,其中"自持版权"起着关键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场域""资本"等概念工具,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如何使自出版概念与中国语境相兼容,以期为讨论中国自出版现象打开合理的话语空间。
李唯梁
关键词:社会分析版权出版产业
浅谈“编辑四长”
2017年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保存、记载和传承历史的民族。在中国古代,几乎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都会开展大规模的修史活动,由此形成了卷帙浩繁的史部典籍。伴随着丰富的修史实践,人们对何谓“良史”、史家素养等问题展开了持续探讨。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答复同侪“自古以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的问题时,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史家素养的判断标准: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簏,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椴稱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加,所向无敌者矣。
李唯梁宋嘉庚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承历史刘知几史学家修史史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