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奋

作品数:261 被引量:1,10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6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9篇动脉
  • 71篇心脏
  • 67篇先天性
  • 67篇儿童
  • 57篇先天
  • 49篇心脏病
  • 49篇先天性心脏
  • 46篇先天性心脏病
  • 45篇缺损
  • 43篇介入
  • 42篇间隔缺损
  • 39篇肺动脉
  • 36篇血管
  • 36篇介入治疗
  • 30篇封堵
  • 24篇室间隔
  • 24篇室间隔缺损
  • 23篇术后
  • 19篇心律
  • 19篇心律失常

机构

  • 172篇上海交通大学
  • 50篇上海第二医科...
  • 30篇上海交通大学...
  • 2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篇上海第二医科...
  • 7篇广东省人民医...
  • 6篇山东省立医院
  • 5篇复旦大学
  • 5篇上海市儿童医...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上海市儿科医...
  • 4篇蚌埠医学院第...
  • 4篇清华大学第一...
  • 3篇南京军区福州...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61篇李奋
  • 61篇黄美蓉
  • 51篇孙锟
  • 51篇周爱卿
  • 49篇高伟
  • 47篇高伟
  • 45篇傅立军
  • 44篇郭颖
  • 43篇余志庆
  • 38篇张玉奇
  • 34篇刘廷亮
  • 23篇李筠
  • 23篇黄美容
  • 18篇李筠
  • 18篇钟玉敏
  • 16篇张志芳
  • 15篇吴近近
  • 15篇陈树宝
  • 14篇徐欣怡
  • 13篇沈捷

传媒

  • 44篇临床儿科杂志
  • 29篇中华儿科杂志
  • 13篇介入放射学杂...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0篇中国当代儿科...
  • 10篇中国实用儿科...
  • 10篇国际心血管病...
  • 9篇中华心血管病...
  • 7篇实用儿科临床...
  • 7篇国际儿科学杂...
  • 5篇中国介入心脏...
  • 5篇中华心律失常...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5篇中国小儿急救...
  • 5篇2006(第...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7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11篇2019
  • 2篇2018
  • 14篇2017
  • 9篇2016
  • 10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20篇2012
  • 23篇2011
  • 16篇2010
  • 9篇2009
  • 14篇2008
  • 11篇2007
  • 19篇2006
  • 8篇2005
  • 12篇2004
2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9
2006年
目的总结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经验,以探讨其指征、方法学及并发症。方法统计10所医院共3215例患儿,其中男1331例,女1884例;≤2岁734例,>2岁2481例。采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有6种,包括Porstmann法、Rashkind法、Sideris法、Cook弹簧栓法、Pfm弹簧栓法及Amplatzer法,其中Am鄄platzer法及弹簧栓法分别占总例数的73%及14%。结果总技术成功率98%,其中弹簧栓法、Amplatzer法分别达到99.1%与99.7%,Porstmann法成功率最低,约92%。用弹簧栓法及Amplatzer法治疗的所有病例中有12例未成功,失败原因:并发艾氏综合征5例,大型窗形或短管形PDA3例,常规造影PDA显示不清1例,大型PDA合并重症肺炎、心衰1例,伴重度肺高压装置放置后血压下降1例,术中封堵器脱落、转外科手术1例。并发症:残余分流103例,股动脉血栓形成29例,术后溶血8例,封堵器脱落2例,并发主动脉缩窄2例,左肺动脉狭窄1例。结论PDA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PDA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低,与外科手术疗效相仿,在其适应证范围内可作为外科的替代疗法。弹簧栓封堵器适用于中小型PDA,而Amplatzer蘑菇伞状PDA封堵器则适用于中大型PDA。
李奋周爱卿蒋世良李渝芬韩玲朱鲜阳孔祥清王广义马沛然张玉顺华益民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并发症
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和结果
目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上可引起心肌缺血、心肌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及突然死亡等。对有症状的冠状动脉瘘施行经导管封堵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已得到大家的认可。本文探讨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治疗的指征...
高伟周爱卿余志庆李奋钟玉敏张玉奇黄美蓉孙锟
文献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新技术进展和展望被引量:12
2011年
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介入治疗获得了长足的进展。CHD的经导管封堵术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但植入体内的封堵器可能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旨在减少或消除体内异物残存的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由于血管内支架技术的进展,经皮瓣膜置换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着装置和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该方法有望成为瓣膜病变的常规治疗手段。"镶嵌治疗"是CHD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外科医师和介入治疗医师相互协作并发挥其特长,从而为CHD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这一崭新的理念将会给某些复杂CHD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李奋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患儿TFAP-2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TFAP-2B基因c.1-34G>A和c.539+62G>C多态性与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的关系,探索PDA发生的可能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以100例诊断明确的单纯性PDA患儿(PDA组)为研究对象,10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PCR扩增TFAP-2B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外显子侧翼至少50 bp内含子,所有扩增片段均进行双向测序。将所测TFAP-2B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登录号:NG_008438)通过BLAST程序进行对比,以检出可能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SNP)。结果 在PDA组和对照组中检出TFAP-2B基因2个新的SNP,现有NCBI和GenBank收录资料未见报道,即位于编码区上游第34位鸟嘌呤变为腺嘌呤c.1-34G>A和第2外显子下游第62位鸟嘌呤变为胞嘧啶c.539+62G>C。c.1-34G>A在PDA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Z=-2.513,P=0.012;基因型频率比较:Z=-2.680,P=0.007);c.539+62G>C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频率比较:Z=-0.332,P=0.74;基因型频率比较:Z=-0.129,P=0.897)。结论 TFAP-2B基因c.1-34G>A多态与单纯性PDA发生有关,可能是PDA发生的易感因素之一。
陈轶维赵武李奋吉炜傅启华张志芳王剑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单核苷酸多态性
儿童起搏器植入治疗进展及若干问题思考被引量:1
2021年
儿童心脏起搏器植入总量并不多,但却面临诸多问题。现有指南及植入方案大都基于成人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儿童患者。诸如左束支起搏、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等新型植入方式及装置的儿童适应证也有待进一步探索。考虑到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性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数次起搏器升级、更换等情况,对于儿童起搏器的植入方式、起搏器导线植入部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都应进行个体化评估及综合考量,以提供最优化植入方案,为患儿争取长期获益并提高生存质量。
李奋陈轶维
关键词:儿童心脏起搏器预后并发症
经导管Potts分流术治疗儿童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
2023年
1例主诉为动脉导管结扎术后4年,活动后乏力2个月的13岁患儿就诊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结扎术后少量残余分流、重度肺动脉高压。经导管在动脉导管结扎处植入7 mm×18 mm 支架完成Potts分流术,3个月后再予球囊进一步扩张支架增加右向左分流量。随访4年患儿运动耐量改善,无晕厥发生。
詹湉柳陈轶维吴近近李奋张浩傅立军
关键词:动脉导管结扎术重度肺动脉高压分流术POTTS
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18例VSD封堵术后C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接受VSD封堵术并经心电图检测确诊CLBBB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69±2.33岁(3岁2个月~10岁5个月),男性11例、女性7例,随访时间中位数5年(3个月~10年)。14例无心力衰竭患儿中4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CLBBB即恢复,随访3~6个月各项指标均无异常;8例随访5~10年,无不适,心电图无变化,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房利钠肽均无异常,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2例接受封堵器取出及VSD修补术,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余无异常,另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随访1年QRS波时限较术前缩短,心功能无异常,LVDD增大。4例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3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术,1例行左室起搏,术后QRS波均<150 ms;1例行CRT术后3天因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另3例随访1~2年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VSD封堵术后早期出现CLBBB患儿,糖皮质激素可能有效,若无效,可选择手术取出封堵器,但有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若合并心力衰竭,CRT或左室起搏治疗可能有一定效果。
陈轶维赵文婥王顺民杜欣为吉炜朱荻绮陈丽君张志芳李奋
关键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健康婴幼儿及儿童QRS波群各波振幅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年龄和性别健康婴幼儿及儿童心电图QRS波群各波振幅特点及其与疾病诊断有关的一些参数己评估现有国内外标准应用于当今我国相关人群的可行性。方法记录上海地
周弋李奋孙锟Sophia Zhou李筠杨健萍朱敏邢海华
文献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律失常的机制及治疗被引量:4
2007年
术后心律失常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心脏外科手术后患病率与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不仅与部分先心病本身特殊的病理解剖及生理有关,且随外科技术的发展及新的外科技术采用而发生变化。先心病术后心律失常患者如治疗得当可长期维持窦性心律,减少患病率及病死率。
李奋
关键词:心律失常
婴儿及儿童房室阻滞的起搏治疗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总结我院34例婴儿及儿童经心内膜方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经验,探讨相关的方法学、参数设置及评价疗效。方法患儿34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自5个月至13岁,平均(5.26±3.92)岁,体重5~43(16.66±8.42)kg。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三度房室阻滞18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高二度及三度房室阻滞3例;先天性三度房室阻滞8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伴二度房室阻滞1例;窦性静止1例;心房静止l例;慢-快综合征1例;病毒性心肌炎后三度房室阻滞1例。起搏器植入技术、程控及随访等有一些与成人起搏不同的特殊性。结果选择插管的静脉途径为,经右头静脉10例,经右锁骨下静脉17例,经右颈内静脉6例(5例为1岁以下),心内膜电极行心外膜起搏1例。脉冲发生器的埋藏部位为,置于右侧胸大肌内16例,置于右胸前皮下18例。起搏方式为,VVIR 16例,VVI18例。起搏频率60~90(68.09±9.85)次/min,起搏阈值0.2~2.2(0.72±0.41)V,感知灵敏度3.6~29.0(8.97±4.87)mV,阻抗394~1000(652.06±140.72)Ω。所有患儿体动阈值均设置于低挡。18例术后首次植入起搏器的患儿,距植入术日13~300(67.17±90.25)d。巳随访1个月至7年。1例术后7个月发生电极导线头端移位至起搏功能丧失。2例随访中发生扩张性心肌病,经改变起搏参数后好转。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者起搏器植入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起搏器植入术后半年猝死,原因不明。结论我们的经验表明只要注意与婴儿及儿童有关的一些特点,并在植入、程控及随访中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永久起搏器植入在婴儿及儿童的应用还是安全有效的。
李奋周爱卿李筠杨建萍朱敏孙锟
关键词:永久起搏心内膜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