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寄嵎

作品数:18 被引量:698H指数:14
供职机构:台湾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岩石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同位素
  • 6篇中生代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闪长岩
  • 3篇同位素年代
  • 3篇同位素年代学
  • 3篇年代学
  • 3篇闽西南
  • 3篇花岗闪长岩
  • 3篇化学特征
  • 3篇变质
  • 2篇地质
  • 2篇地质地球化学
  • 2篇岩浆
  • 2篇蛇绿岩
  • 2篇铁质岩
  • 2篇侵入岩

机构

  • 18篇台湾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南京地质矿产...
  • 3篇宜昌地质矿产...
  • 2篇西澳大学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18篇李寄嵎
  • 10篇李献华
  • 8篇周汉文
  • 5篇毛建仁
  • 5篇陈正宏
  • 5篇刘颖
  • 4篇葛文春
  • 3篇谢芳贵
  • 3篇陶奎元
  • 2篇许乃政
  • 2篇张业明
  • 2篇张仁杰
  • 2篇梁细荣
  • 1篇韦刚健
  • 1篇丁式江
  • 1篇于津生
  • 1篇谢方贵
  • 1篇路远发
  • 1篇陈多福
  • 1篇王一先

传媒

  • 5篇岩石学报
  • 3篇地球化学
  • 2篇科学通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闽西南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问题的几点思考
<正>闽西南地区地处华夏陆块内部四个构造单元的复合部位,及武夷晋宁期变质陆核、赣南加里东褶皱带、闽粤赣海西凹陷带和闽东燕山期岩浆活动带。由于其大地构造位置的特殊性, 长期以来对该地区构造属性有着不同意见,如海西-印支期断...
毛建仁陶奎元邢光福杨祝亮李寄嵎谢芳贵
文献传递
激光熔蚀微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一种快速测定岩石样品中多个元素的新方法被引量:26
2000年
利用激光探针与等离子体质谱联机技术(LAM- ICPMS) 同时测定岩石样品中35 个元素。 对岩石标样的碱熔玻璃进行了系统的LAM- ICPMS 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散焦(defocus) 激光束扫描法获得了连续稳定的分析信号, 并提高了分析灵敏度和分析精密度。该法测定P 的检出限为0.1 % ,Sc 、Ti、V、Cr、Mn 、Co 及Ni 的检出限为1 .6 ×10- 6 ~12 ×10 - 6 , Ga 、Rb 、Sr 及Ba 的检出限为0 .2 ×10 - 6 ~0 .6 ×10- 6 , 其余21 个微量元素的检出限为10 - 9 级; 内部精度优于15 % , 外部精度优于10% 。3 个岩石标样(NTUG- 1 、NTUG- 2 及NTUG- 3) 的测量结果表明LAM- ICPMS 是一种同时测定岩石样品多元素的快速有效方法。
梁细荣李献华刘颖李寄嵎
关键词: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岩石
湖南芙蓉锡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被引量:93
2003年
湖南芙蓉锡矿区是近年来新发现并正在进行勘查的新矿区,该矿区以锡矿产于花岗岩大岩体内部和潜在的巨大找矿潜力而引人注目。在野外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工作,认为芙蓉锡矿及其相关的岩浆岩在许多方面与众不同,如:产于岩体内部,蚀变花岗岩中浸染状锡石矿化、锡石-硫化物型及锡石-磁铁矿型等不同类型的矿化同时存在,绿泥石化发育且不同类型的锡矿化对应于不同的绿泥石成分,花岗岩类岩石低SiO2、高Sr等地球化学异常。本文主要探讨矿化及含矿岩体的某些地球化学异常并提出深部找铜的意见。
王登红陈毓川李华芹陈正宏余金杰路远发李寄嵎
关键词:地球化学绿泥石化锡多金属矿床
闽西南地区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岩石的特征及其构造演化被引量:16
2002年
闽西南地区中生代存在两期花岗闪长质岩石 ,其形成年龄分别为 183~ 16 2Ma和 10 8~10 5Ma。花岗闪长质岩石K2 O +Na2 O >6 .0 % ,晚期花岗闪长岩相对富K2 O ,均属板内高钾钙碱型岩石。岩石富LREE和LILE ,δEu =0 .80~ 0 .86 ,Nb、Ta、Ti、Y亏损 ,具有岛弧 /活动大陆边缘钙碱性岩石的特征 ,指示源区性质很可能与受到早期俯冲作用所改造的岩石圈富集地幔有关 ,或是源于软流圈的基性岩浆与地壳物质混合作用的结果。闽西南地区可能自早中生代以来存在多期次的岩石圈强烈伸展减薄作用 ,幔源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的混合形成了闽西南钾质岩石。随扩张增强 。
毛建仁陶奎元李寄嵎谢芳贵
关键词:花岗闪长岩中生代闽西南
闽西南晚中生代四方岩体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3
2002年
闽西南地区四方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 ,花岗闪长岩单颗粒锆石 U-Pb年龄为 10 7.8±1.2 Ma,角闪石 Ar-Ar年龄为 10 4.8± 0 .8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体是在伸展拉张构造环境下以快速冷却 (50~ 60℃ / Ma)侵位的 ,岩石相对富 Na2 O,A / CNK<1,具壳 -幔混合源 I型花岗岩特征。岩石富 K、Rb、Th、U、L REE,贫 Ti、Nb、Ta、Sr,具火山弧/活动大陆边缘钙碱性岩系的特征。 (87Sr/ 86Sr) i为 0 .70 63 5~ 0 .70 898,εNd(t)为 -5.2 4~ -3 .69,TDM为 1.3 3~ 1.2 1Ga。岩石主要由幔源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的混合形成的。与闽东沿海地区相比 ,晚中生代时闽西南地区总体处于与华南软流圈地幔上涌有关的伸展拉张构造环境 ,但由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引发的壳幔作用并不强烈。
毛建仁陶奎元李寄嵎谢方贵许乃政
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花岗闪长岩年代学热演化史
粤西阳春中生代钾玄质侵入岩及其构造意义:Ⅱ .微量元素和Sr- Nd同位素地球化学被引量:117
2001年
粤西阳春地区马山二长闪长岩强烈富集 K、 Sr和 LREE, (87Sr/86Sr)i≈ 0.704 6,ε Nd(t)≈+ 1;岗尾-轮水岩体较富集 K、 Rb、 Th和 LREE, (87Sr/86Sr)i≈ 0.706 3,ε Nd(t)≈- 2;石岩体较富集 Sr, K、 Rb、 Th和 LREE相对较低, (87Sr/86Sr)i=0.708 4~ 0.708 9,ε Nd(t)≈- 6。马山岩体来源于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E)和 LREE富集的交代地幔;岗尾-轮水岩体来自于放射成因 Sr、 Nd同位素组成略高或交代时间略早的富集交代地幔,并且经历了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石岩体则很可能是前存下地壳底垫基性岩重熔形成的。从早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南岭西部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区域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拉张-减薄的演化过程。
李献华周汉文刘颖李寄嵎陈正宏于津生桂训唐
关键词:微量元素锶-钕同位素侵入岩
海南岛“邦溪-晨星蛇绿岩片”的时代及其构造意义——Sm-Nd同位素制约被引量:61
2000年
本文报道了邦溪和晨星两个地区变质基性岩的 Sm - Nd同位素定年结果。Sm - Nd等时线年龄 333± 12 Ma代表了变质基性岩的形成年龄。这些变质基性岩高度亏损 Th、Nb、Ta和轻稀土元素 ,εNd(t)≈ +7,与洋中脊玄武岩类似 ,形成于大洋环境。本文将这些洋中脊型变质基性岩称之为“邦溪 -晨星蛇绿岩片”,它们与金沙江 -双沟 - Song Ma蛇绿岩在形成时代上基本一致 ,代表了东古特提斯洋的残片。邦溪 -晨星蛇绿岩片在早三叠世华南 (包括海南岛北部 )和印支块体 (包括海南岛中南部 )块体碰撞拼合时构造侵位在大陆上 ,成为“石碌混杂岩”
李献华周汉文丁式江李寄嵎张仁杰张业明葛文春
关键词:蛇绿岩古特提斯钐-钕同位素
闽西南地区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岩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演化被引量:23
2004年
闽西南地区存在两期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岩石。早、晚两期花岗闪长质岩石分别以汤泉和四方岩体为代表,其形成年龄分别为183~157Ma和108~105Ma。汤泉和四方岩体都为A/CNK<1.0的准铝质花岗岩类,均属板内钙碱型岩石。汤泉岩体因富Na2O、Ba、Sr,贫HREE、Y、Yb有别于四方岩体而具高SrBa低Y的埃达克质岩石特征,是地幔起源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促使加厚的元古代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所形成;四方岩体是地幔起源的基性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汤泉岩体的形成指示研究区自中侏罗世(180Ma)以来已有岩石圈伸展的岩石学记录,随时间推移,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愈加强烈,壳幔作用愈加明显,越至晚期岩石中地幔组分含量越高。
毛建仁许乃政胡青李寄嵎谢芳贵
关键词:花岗闪长岩中生代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
利用EMP独居石定年法探讨浙闽武夷山地区变质基底岩石与花岗岩的年龄被引量:45
2008年
利用EMP独居石定年法佐以LA-ICPMSU-Pb锆石定年法对浙闽武夷山地区5个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及附近5个显生宙花岗岩体进行年龄分析,结果显示独居石多为加里东期的产物且常呈现两期次的生长。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中,万全群杜潭组混合岩为533.0±44.4Ma及451.0±17.7Ma(锆石无年龄群落,但均大于800Ma),八都群堑头组混合岩淡色体为422.0±13.7Ma及360.0±14.9Ma(锆石年龄为436.4±4.7Ma),天井坪组云母石英片岩为443.3±11.3Ma(锆石无年龄群落,但主要散布在450~350Ma),麻源群南山组片麻岩不含独居石,但锆石年龄为859.1±9.2Ma,万全群黄潭组变粒岩不含独居石及可资定年的锆石。显生宙花岗岩的河田岩体(162.3±4.4Ma)及富城岩体(215.3±4.5Ma),均能符合原所预期之晚燕山期及印支期时代;另原认为分属印支期的玮埔(418.7±16.4Ma及360.6±15.3Ma)、海西期的真峰顶(429.3±15.6Ma)及加里东期的宁化(438.2±9.5Ma及348±20Ma)三岩体均获致加里东的年龄,有些并伴有海西期的讯号。这些结果指示:(1)华夏陆块遭受强烈加里东运动的影响,除了有大规模花岗岩侵入外,尚对前寒武基底进行强烈改造;(2)海西期的年龄主要由高铀独居石反应出来,锆石并未明确指出这期事件的事实尚难论断此区历经海西运动,若有此一运动其变质程度亦只影响到独居石;(3)太古代的锆石均为继承锆石,不足以支持武夷山地区有太古代的基底出露;(4)台湾西部大量早元古代的独居石源于武夷山地区的观点尚未落实。
陈正宏李寄嵎谢佩珊曾雯周汉文
关键词:LA-ICPMS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闽西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演化被引量:46
2006年
本文研究的闽西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中莒舟花岗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36.0Ma,133.9Ma,黑云母Ar-^(39)Ar年龄为132.3Ma,菜刀岐石英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17.4Ma,太华花岗岩体全岩Rb-Sr年龄为114.9Ma,都属早白垩世。莒舟花岗岩富Si、K、Rb-Th,Y含量高,铝弱过饱和,贫Sr、Ba、P、Ti、Eu,过渡元素显著亏损而具壳源型花岗岩特征,菜刀岐石英斑岩是其高程度分异演化的产物,并为锡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莒舟岩体是在岩石圈伸展的底侵作用下所形成的,岩石中有少量幔源组分加入,岩石的ε_(Nd)(t)偏低(-7.21),t_(DM)偏高(1.52Ga)。太华花岗岩体的ε_(Nd)(t)稍高(-3.60~-3.68),t_(DM)稍低(1.21Ga),岩石中有较多幔源组分加入,是壳幔混合源花岗岩。过铝质壳源型花岗岩可以在与岩石圈伸展作用相关的张性构造环境中形成,壳幔相互作用对锡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
毛建仁陈荣李寄嵎叶海敏赵希林
关键词:花岗岩锡矿床闽西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