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崇辉

作品数:89 被引量:31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1篇细胞
  • 14篇胆管
  • 12篇血流
  • 11篇再灌注
  • 11篇术后
  • 11篇基因
  • 11篇灌注
  • 10篇肝脏
  • 9篇再灌注损伤
  • 9篇灌注损伤
  • 8篇缺血
  • 8篇静脉
  • 7篇缺血再灌注
  • 6篇胆肠
  • 6篇胆肠吻合
  • 6篇胰岛
  • 6篇鼠肝
  • 6篇门静脉
  • 6篇肝移植
  • 6篇肠吻合

机构

  • 88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北京清华长庚...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北京朝阳医院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88篇李崇辉
  • 32篇张爱群
  • 24篇董家鸿
  • 21篇葛新兰
  • 18篇黄志强
  • 16篇潘可
  • 14篇陈明易
  • 10篇薛毅珑
  • 10篇陈永亮
  • 8篇罗芸
  • 7篇顾万清
  • 7篇刘巨超
  • 7篇李文杰
  • 7篇李新建
  • 6篇吕少诚
  • 6篇潘长玉
  • 6篇徐迎新
  • 6篇王洪东
  • 6篇史宪杰
  • 5篇郭少华

传媒

  • 1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0篇军医进修学院...
  • 9篇解放军医学院...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国危重病急...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国外医学(外...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4篇2013
  • 10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10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固化和手术切除对肝癌细胞血行性播散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比较和评估手术切除和微波固化两种治疗方法对肝癌细胞血行性播散的影响。方法 应用巢式RT PCR检测治疗前外周血AFP mRNA、MAGE 1 mRNA和MAGE 3 mRNA表达均为阴性的92例TNMⅡ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及10例良性肝病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上述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 直径≤3cm的TNMⅡ期HCC微波治疗后外周血AFP mRNA、MAGE 1 mR NA和MAGE 3 mRNA表达总阳性率为4 35%(1/23),手术治疗后总阳性率为30 43%(7/2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5)。直径>3cm的TNMⅡ期HCC微波治疗后外周血AFP mRNA、MAGE 1 mRNA和MAGE 3 mRNA表达总阳性率为21 7%(5/23),手术治疗后总阳性率为34 8%(8/2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对照组三项指标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手术与微波治疗均可能导致医源性癌细胞血行播散,直径≤3cm的TNMⅡ期HCC微波治疗引起的肝癌细胞血行性播散概率较手术治疗低,但对直径>3cm的TNMⅡ期HCC而言,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
马焕先顾万清李崇辉陈永卫
关键词:肝切除术肿瘤循环细胞
APA微囊作为免疫隔离膜的基本性能和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研究人员实验室和其他研究组利用海藻酸纳-多聚赖氨酸-海藻酸纳(APA)微囊包裹的异种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帕金森病、顽固性疼痛、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肝功能障碍等疾病的研究结果显示APA微囊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和广阔的临床...
李崇辉
关键词:免疫隔离APA微囊细胞移植
文献传递
大鼠肝静脉短暂阻断后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再灌注损伤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短暂出肝血流阻断与短暂入肝血流阻断对大鼠肝叶的血流动力学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在同一大鼠肝脏的不同肝叶建立3个不同的区域:(1)非孤立型肝叶淤血再灌注(NIL-CR)区:分离大鼠肝右中叶肝静脉,并予无损伤血管夹夹闭肝静脉30 min后开放;(2)孤立型肝叶淤血再灌注(IL-CR)区:分离大鼠左肝叶肝静脉,并予无损伤血管夹夹闭肝静脉30 min后开放;(3)缺血再灌注(IR)区:予无损伤血管夹阻断大鼠肝右上叶入肝血流30 min后开放,于血流阻断后30 min、复流后1、3、7 d等4个时相点分别检测大鼠肝脏各区域的末梢微循环血流量、氧饱和度以及肝组织切片的Suzuki评分。结果血流阻断后30 min,IR区的微循环流量显著高于NIL-CR区、IL-CR区(P均<0.01),IR区的氧饱和度显著高于NIL-CR区(P<0.01)、IL-CR区(P<0.05);在肝组织切片的Suzuki评分中,NIL-CR区和IL-CR区在血流阻断后30 min、复流后1 d的分值均显著高于IR区(P均<0.01)。但NIL-CR区与IL-CR区在末梢微循环血流量、氧饱和度以及Suzuki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静脉阻断能更显著地降低肝组织末梢循环的血流灌注和氧饱和度,导致CR比IR产生更显著的肝损伤效应。淤血区周边是否有正常肝组织接壤的因素并不对CR的损伤程度产生影响。
谭晓宇陆树桐刘军许文犁许寅喆葛新兰张爱群李崇辉董家鸿
关键词:肝静脉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再灌注损伤
Ki-67在大鼠肝移植后肝细胞再生程度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Ki-67在大鼠肝移植后肝细胞再生程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冷保存1 h组、冷保存6 h组各36只。每组行肝移植手术,分别在术后1 d、3 d、5 d取肝标本,将不同时间获取的标本分为冷保存1 h下移植后1 d组(A)、移植后3 d组(B)、移植后5 d组(C);冷保存6 h下移植后1 d组(D)、移植后3 d组(E)、移植后5 d组(F),运用免疫组化法对各组大鼠肝进行染色,运用Image J软件进行阳性新生肝细胞计数,比较各组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A组、B组、C组阳性细胞表达率逐渐升高(4.97%±2.34%,9.65%±1.68%,19.27%±2.94%);D组、E组、F组阳性细胞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其中D组与F组(19.24%±3.08%vs 32.97%±6.05%,P<0.01)、E组与F组(21.98%±3.14%vs32.97%±6.05%,P<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可见D组、E组、F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A组、B组、C组(19.24%±3.08%vs 4.97%±2.34%,21.98%±3.14%vs 9.65%±1.68%,32.97%±6.05%vs 19.27%±2.94%;P均<0.01)。结论 Ki-67表达率可反映大鼠肝移植后肝细胞再生情况。
苏一男李崇辉石雍葛新兰柏佳潘可梁雨荣
关键词:肝移植KI-67肝再生
胆道梗阻大鼠胆肠吻合术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2016年
胆肠吻合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术式之一[1],由于术后失去Oddi括约肌的功能,会引起吻合口狭窄甚至癌变.本实验旨在建立大鼠的胆肠吻合术模型,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吕少诚李会星李文杰张爱群李崇辉葛新兰顾万清史宪杰
关键词:胆肠吻合术胆道梗阻ODDI括约肌吻合口狭窄胆道外科
^(19)F磁共振波谱分析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的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为了研究^(19)F-NMR波谱分析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中表达的可行性,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方法,将编码大肠杆菌的CD基因转染到人结肠癌细胞系SW1116。通过RT-PCR、MTT方法和^(19)F-NMR波谱分析了 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状况。结果显示转基因的肿瘤细胞SWCD_2 中表达CD基因,对前药 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较亲本肿瘤细胞 SW1116明显增高,50%细胞生长抑制率(IC_(50))为 66 μmol/L,而 SW1116细胞IC_(50)为16 mmol/L。^(19)F-NMR波谱分析显示,转导CD基因细胞在774μmol/L 5-FC浓度培养24 h后的样品,在δ-91.7和δ-93.3显示了2个双峰,分别是5-FC和5-氟尿嘧啶(5-FU)的^(19)F-NMR的信号,提示5-FU是 SWCD_2细胞内的 CD酶催化 5-FC的代谢产物。这些结果表明^(19)F-NMR分析是一种能够用于检测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中表达的新方法,它将有助于对临床基因治疗方案实施监测。
黄建华王瑶李崇辉邱本胜钟大光吕海燕
关键词:结肠癌细胞基因治疗5-氟胞嘧啶CD基因
不同肝上下腔静脉重建方法对大鼠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肝上下腔静脉的不同重建方法对大鼠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根据Kamada二袖套法、改良内覆静脉支架法和Harihara三袖套法3种不同的肝上下腔静脉重建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每组先取12对记录手术成功情况、手术操作时间、术后1个月受体存活情况、肝脏弹性模量值、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等。另以10只相近体质量大鼠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肝脏弹性模量值。利用激光散斑灌注成像(LSPI)监测3组移植组受体移植肝复流后和对照组肝脏的微循环。术后24,72 h和1个月,3组移植组各时间点再另取6只存活受体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结果二袖套组、支架组和三袖套组手术成功比例分别为12/12,11/12和11/12。术后1个月,二袖套组、支架组和三袖套组分别有11(11/12),9(9/11)和9(9/11)只受体存活,分别有0,7,4例发生静脉血栓;二袖套组发生静脉血栓比例低于支架组和三袖套组(P=0.000和0.026)。二袖套组、支架组和三袖套组术后1个月和对照组肝弹性模量值分别为7.0±0.4,15.3±1.6,7.5±0.7和5.6±0.7,各移植组均高于对照组(F=209.70,P<0.05)。移植肝复流后LSPI流量值逐步增加,但复流3,10,20 min后,各移植组间LSPI流量值差异无统计意义(F=1.96,3.81和1.65,P均>0.05);复流20 min时,各移植组LSPI流量值仍低于对照组(F=237.65,154.02和50.95,P均<0.05)。将对照组大鼠血流动力学结果作为正常参考值,各移植组术后肝下下腔静脉(IHVC)和门静脉(PV)血流量、压力均逐渐升高。术后24,72 h和1个月,3组移植组大鼠IHVC和PV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支架组最低(F=71.4和54.3,79.8和54.3,84.5和29.6,P均<0.05);3组移植组大鼠IHVC压力均高于对照组,支架组最高(F=73.5、159.8和110.1,P<0.05)。术后24,72 h,二袖套组和三袖套组PV压力均低于对照组,而支架组高于对照组(F=126.6和193.5,P均<0.05)。术后1个月,支架组大鼠PV压力高于对照组(F=128.
王洪东李崇辉葛新兰徐鸿滨徐清华罗渝昆叶晟张爱群董家鸿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肝移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选择性腹腔引流患者延长引流时间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选择性腹腔引流患者引流时间大于1 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33例患者,其中男性147例,女性86例,中位年龄59.0(47.5,65.5)岁。根据术后引流时间分为引流时间1 d组65例和引流时间大于1 d组168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资料,分析引流时间大于1 d的危险因素。结果引流时间1 d组的引流时间1 d,引流时间大于1 d组的引流时间2~8 d。233例患者发生胆漏1例,发生腹腔出血14例,2~3 d后均自愈。233例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出院时均已痊愈。BMI≥28 kg/m^(2)(OR=3.443,95%CI:1.411~8.405,P=0.007)、手术时间≥65 min(OR=2.570,95%CI:1.310~5.045,P=0.006)、胆囊壁厚度≥0.5 cm(OR=12.720,95%CI:1.350~5.478,P=0.005)、术后腹痛(OR=13.537,95%CI:1.685~108.748,P=0.014)和术后发热(OR=8.156,95%CI:1.035~64.249,P=0.046)是引流时间大于1 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BMI≥28 kg/m^(2)、手术时间≥65 min、胆囊壁厚度≥0.5 cm、术后腹痛和发热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选择性腹腔引流患者,临床医师应适当延长其引流时间,以确保医疗安全。
葛新兰唐浩文曹俊宁潘可李崇辉刘博
关键词:引流时间
显微外科技术建立稳定的大鼠梗阻性黄疸内引流模型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一个稳定的大鼠梗阻性黄疸内引流模型。方法:所有操作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第1次开腹结扎近端胆总管,往胰腺端胆总管插入引流管约3 mm长,引流管远端封闭,建立黄疸模型;7天后第2次开腹,引流管开放后置入近端扩张的胆总管,实现近端胆管和胰胆管架桥。检测引流前后大鼠营养状况、肝重、肝脏和胰腺生化、肝脏病理和超声弹性成像等,评估新型模型的稳定性。结果:未见肠道返流、胆管堵塞等并发症。建立黄疸模型后第1天,有2例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第4天及以后均未发现胰腺酶谱升高。胆道内引流后血糖和血清白蛋白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肝重/体重上升;各项生化指标、肝脏超声弹性模量值、肝脏病理改变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成功建立了一个新型稳定的大鼠梗阻性黄疸内引流模型。
刘涵生刘涵生徐清华李崇辉李崇辉张爱群董家鸿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显微外科内引流超声弹性成像
肝脏的缺血预适应(文献综述)被引量:6
2002年
肝脏的缺血 /再灌注 (ischemia/ reprefusion,I/ R)损伤是肝移植和肝胆外科中尚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肝脏缺血预适应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能增强肝脏对随后长时间缺血的耐受性 ,有助于减轻肝脏 I/ R损伤。本文综述了肝脏
陈明易李崇辉黄志强
关键词:缺血预适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