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振洲

作品数:44 被引量:429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缺血
  • 15篇脑缺血
  • 11篇基因
  • 10篇脑组织
  • 9篇细胞
  • 8篇后脑
  • 8篇后脑组织
  • 8篇基因表达
  • 7篇丹参
  • 7篇再灌注
  • 7篇灌注
  • 6篇星形
  • 6篇星形细胞
  • 6篇星形细胞瘤
  • 6篇血管
  • 6篇缺血再灌注
  • 6篇细胞瘤
  • 5篇血性
  • 5篇脑缺血再灌注
  • 5篇脑星形细胞

机构

  • 30篇武警总医院
  • 19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航天中心医院
  • 3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北戴...
  • 1篇武警吉林总队...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作者

  • 44篇李振洲
  • 14篇匡培根
  • 13篇吴卫平
  • 10篇郑静晨
  • 8篇杜继臣
  • 8篇张耀芬
  • 8篇刘燕
  • 7篇张昕
  • 6篇王文妍
  • 5篇曹燕滔
  • 5篇陶沂
  • 5篇刘洁晓
  • 4篇张凤英
  • 3篇毛滨生
  • 2篇许建阳
  • 2篇王发强
  • 2篇郎森阳
  • 2篇杨长春
  • 2篇刘庆安
  • 2篇黄佳佳

传媒

  • 9篇武警医学
  • 3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国外医学(脑...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北京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临床神经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4篇1997
  • 4篇1996
  • 6篇199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皮素-1基因的表达与丹参对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内皮素 1基因表达的变化和部位 ,以及丹参对内皮素 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应用点杂交的方法 ,动态观察大鼠持续性脑缺血前和缺血后0 .5、1.5、3、6、12、2 4、48和 72h皮层和尾壳核内皮素 1mRNA水平的变化 ;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 ,观察了脑缺血后 2 4h大脑表达ET 1mRNA的部位及细胞类型 ,以及丹参的影响。结果 缺血侧皮层和尾壳核ET 1mRNA水平于缺血6h开始明显升高 ,于缺血 2 4~ 48h达高峰。在缺血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有广泛ET 1mRNA表达。在ET 1基因表达阳性的细胞中 ,既有血管内皮细胞 ,又有神经细胞。丹参预防组ET 1基因表达增强 ,但低于对照组。结论 脑缺血可诱发ET 1基因表达增加 ,导致ET 1合成增加。丹参能部分抑制脑缺血后ET 1基因的表达 ,这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之一。
李振洲吴卫平匡培根
关键词:脑缺血内皮素基因表达丹参
唑吡坦诱发夜游症一例被引量:6
2008年
李振洲张耀芬曹燕滔王文妍
关键词:唑吡坦夜游症睡眠结构吡啶类失眠症
事件相关电位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观察非痴呆帕金森病(PD)患者识别、区分熟悉和不熟悉人名的认知能力有无损害,以及ERP变化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MS32导脑电地形图机及其处理系统,以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名作为诱发ERP的任务,观察32例PD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群的变化。结果 (1)PD患者组熟悉人名和不熟悉人名诱发的P3波幅之差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2)PD患者无论熟悉人名与不熟悉人名诱发的N2、P3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MMSE评分24分~26分PD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相比,N2、P3潜伏期显著延长(熟悉:P<0.01;P<0.01;不熟悉:P<0.01;P<0.01),而P3波幅与正常对照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痴呆PD患者识别熟悉人名的认知能力下降,事件相关电位潜伏期延长可反映PD患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并与其损害程度相关。
李振洲郑静晨张耀芬刘燕杜继臣
关键词:帕金森病事件相关电位认知功能障碍
VEGF和COX-2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检测VEGF和COX 2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分析其表达变化与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 5 4例Ⅰ~Ⅳ级星形细胞瘤手术后存档蜡块标本为实验标本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定量检测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组织中VEGF和COX 2蛋白表达量。结果 :VEGF和COX 2蛋白在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量 (FI值 )显著增加 ,其表达强度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 (P <0 .0 1 )。COX 2蛋白FI值与VEGF蛋白FI值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VEGF和COX 2蛋白过度表达在星形细胞瘤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OX 2蛋白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参与肿瘤血管生成。
李振洲郑静晨杜继臣
关键词:VEGFCOX-2蛋白脑星形细胞瘤肿瘤血管生成流式细胞术
高龄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住院高龄老年人136例,年龄80~95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组92例,血压正常组44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在内膜中层厚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0.35)mm vs(0.96±0.29)mm,P<0.05],两组斑块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可使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数增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刘燕司一民李振洲井茹芳王文妍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CyclinD1、Rb和P16基因在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通过检测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CyclinD1、Rb和P16基因蛋白表达 ,分析其表达变化与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 5 4例Ⅰ~Ⅳ级星形细胞瘤手术后存档蜡块标本为实验标本 ,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分别定量检测Ⅰ~Ⅳ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CyclinD1、Rb和P16基因蛋白表达量。结果 CyclinD1蛋白的表达量随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 ,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明显相关性 (P <0 0 1) ;Rb蛋白和P16蛋白表达量 (FI值 )在低恶性组升高 ,高恶性组降低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CyclinD1基因蛋白表达随星形细胞瘤恶性度升高而增强 ;Rb和P16在高恶性度星形细胞瘤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缺失 。
郑静晨李振洲杜继臣
关键词:CYCLIND1基因RB基因P16基因脑星形细胞瘤
阵发性运动诱发的肌张力障碍1例
2007年
曹燕滔李振洲张昕
关键词:肌张力障碍
星形细胞瘤cox-2基因表达的变化
2004年
郑静晨李振洲杜继臣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基因表达
脑缺血时谷氨酸及抗谷氨酸毒性研究的进展被引量:10
1995年
脑缺血时缺血神经元大量释放的谷氨酸是引起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发现:腺苷及其受体激动剂、谷氨酸受体抑制剂、γ-氨基丁酸(GABA)及其激动剂和某些钙离子拮抗剂能抑制谷氨酸释放或对抗谷氨酸的毒性。这些药物的应用有助于减轻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元损伤。
李振洲
关键词:脑缺血谷氨酸
脑缺血后脑组织NOS基因表达的变化与巴曲酶的影响被引量:4
1997年
近年来发现脑缺血后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增高,NO能显著影响缺血后脑水肿及脑梗塞灶的大小,但一氧化碳合成酶(NOS)拮抗剂对脑缺血的影响尚有争论。巴曲酶(batroxobin)为蛇毒酶制剂,我们用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得了较好疗效,动物实验也表明巴曲酶可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程度和卒中症候,但巴曲酶治疗脑缺血是否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缺血脑组织的NOS基因表达尚未见报道。
吴卫平匡培根李振洲
关键词:脑缺血脑组织巴曲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