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静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小板
  • 2篇心病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氯吡格雷
  • 2篇氯吡格雷抵抗
  • 2篇抗血小板
  • 2篇抗血小板效应
  • 2篇老年
  • 2篇冠心病
  • 2篇冠心病患者
  • 2篇房颤
  • 2篇阿司匹林
  • 2篇病患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蛋白
  • 1篇对心

机构

  • 6篇宁波市第一医...
  • 3篇浙江省宁波市...

作者

  • 9篇李晓静
  • 8篇陈晓敏
  • 5篇崔翰斌
  • 3篇林少沂
  • 2篇高文辉
  • 2篇李佳
  • 2篇储慧民
  • 2篇杜卫平
  • 2篇杜为平
  • 1篇丰明俊
  • 1篇姚麒
  • 1篇张银维
  • 1篇杨军
  • 1篇杨军
  • 1篇王胜煌
  • 1篇余晶波
  • 1篇王健
  • 1篇徐红余
  • 1篇王勇
  • 1篇李文杰

传媒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心电与循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血小板P2Y1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临床氯吡格雷抵抗与P2Y12受体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住院并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共370例,规则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每晚1次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氯吡格雷75 mg)7d以上.运用DNA测序技术检测P2Y12受体基因C34T与G52T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70例患者出现氯吡格雷抵抗共100例(27%),其中男性36例(36%),女性64例(64%);在C34T位点,CC基因型和CT +TT基因型分别有26例(12.3%)和74例(46.8%)发生氯吡格雷抵抗,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02,P=0.019),术后1年心绞痛复发率CT +TT基因型组高于CC基因型组(x2=4.956,P=0.026);在G52T位点,GG基因型和GT +TT基因型分别有48例(22.1%)和52例(34.2%)发生氯吡格雷抵抗,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50,P=0.037),术后1年急诊血运重建术、心绞痛、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GT +TT基因型组均高于GG基因型组(均P<0.05).结论:P2Y12受体基因在34、52位点上的T基因突变可能是产生氯吡格雷抵抗的一个危险因素,同时T基因突变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有不良影响.
李晓静陈晓敏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药理学噻氯匹定药理学
ITGB3基因变异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的相关性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ITGB3基因SNP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宁波市第一医院及宁波市姜山镇社区服务中心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两周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38例,采集外周静脉血,通过Veri-fyNow-Aspirin方法评估其血小板反应性,结果以ARU表示。同时提取静脉血全基因组DNA,采用Snapshot方法检测ITGB3基因SNPrs11871251和rs2317676;并通过ELISA法检测其尿11-DH-TXB2浓度,分析SNP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的联系。结果本研究人群中ITGB3基因rs1187125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 22.5%、AG52.4%及GG 25.3%;rs2317676基因型频率分别为GG 4.3%、GA 29.4%及AA 66.2%。rs2317676不同基因型携带者AR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其尿11-DH-TXB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SNPrs11871251不同基因型携带者ARU及尿11-DH-TXB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不同SNP基因型携带者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ITGB3基因SNP rs2317676可能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有关,研究结果有待大样本量人群资料进一步支持。
崔翰斌陈晓敏林少沂周宏林李佳高文辉李晓静杜卫平朱绥董亚陈悦能蔡文云
关键词:阿司匹林血小板反应性单核苷酸多态性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以探讨测定BNP和甲状腺激素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88例为观察组,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分为Ⅰ~Ⅳ级4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老年患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入选者BNP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BNP水平(694±128)pg/ml,高于对照组(32±14)pg/ml,FT3水平(3.16±0.85)pg/ml,低于对照组(5.63±0.81)pg/ml(均P<0.01),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FT3水平降低,BNP水平升高,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FT3水平和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者BNP水平(916.25±452.37)pg/ml,低于死亡者(2 367.82±1 002.24)pg/m(l P<0.05),FT3水平(3.89±1.24)pmol/L,高于死亡者(2.67±0.85)pmol/L(P<0.05)。患者BNP水平越高、FT3水平越低,死亡发生率越高。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可以采用测定BNP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来评价,BNP降低、FT3升高可以作为预后良好的指标。
李晓静杨军王健陈晓敏
关键词:心力衰竭脑钠肽甲状腺激素
微小RNA-29b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29b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40例,其中以单纯冠心病(无LVH)患者70例作为NLVH组,以冠心病合并LVH患者70例作为LVH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70例老年无冠心病人群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3组人群之间的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微小RNA-29b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微小RNA-29b与IVSD、LVPWD的相关性;分析微小RNA-29b对老年冠心病伴LVH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间IVSD、LVPWD、微小RNA-29b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2.838、22.147、114.096,均P=0.000);LVH组IVSD、LVPWD、微小RNA-29b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NLVH组(t=3.479、3.206、9.852,均P=0.000),也高于对照组(t=3.904、3.553、10.792,均P=0.000);NLVH组微小RNA-29b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2.306,P=0.420)。微小RNA-29b诊断老年人冠心病伴LVH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Youden指数的最大切入点为0.80,微小RNA-29b诊断老年人冠心病伴LVH的最佳临界值为3.52,诊断LVH的敏感度为91.73%、特异度为88.27%;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微小RNA-29b表达水平与IVSD、LVPWD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3、0.61,均P=0.000)。结论老年冠心病伴LVH患者微小RNA-29b的表达明显升高,微小RNA-29b表达水平与IVSD、LVPWD呈正相关,对老年人冠心病伴LVH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李晓静姚麒杨军陈晓敏崔翰斌徐红余张银维李文杰余晶波
关键词:RNA冠心病
一种预测昼夜节律紊乱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试剂盒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昼夜节律紊乱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试剂盒,试剂盒包括甲基化引物、焦磷酸测序引物、PCR扩增试剂、焦磷酸测序试剂、SNP位点引物和SNP位点测序反应试剂,本发明还公开了应用上述试剂盒预测昼夜节律紊乱患者氯吡...
郁清琳苏嘉陈晓敏李晓静杨瑾杜为平王勇
冠心病患者P2Y12受体拮抗剂治疗反应多样性的基础与临床应用
陈晓敏崔翰斌杜为平林少沂苏嘉李晓静董长征
P2Y12受体拮抗剂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然而,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人,"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现象经常发生。因此,研究P2Y12受体拮抗剂(尤其是氯吡格雷)疗效...
关键词:
关键词:冠心病受体拮抗剂
肺静脉外触发灶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消融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估阵发性心房颤动肺静脉外触发灶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消融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298例,其中男性96 例,女性202例,年龄57~71(63.0±10.4)岁.根据消融情况分为3 组.A 组未诱发出肺静脉外触发灶;B 组:心房颤动起源于肺静脉外触发灶并成功消融所有触发灶;C组:心房颤动起源于肺静脉外触发灶,但触发灶未能彻底消融.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心房颤动触发灶的分布及消融结果.结果A 组患者243 例,B 组32例,C 组23 例.3 组患者临床特征、肺静脉触发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B、C组患者的上腔静脉隔离率、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左心房底部线性消融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组平均随访(25.3±10.6)个月,C 组心房颤动复发率[69.56%(16 例)]与A 组、B 组[9.8%(24 例)、9.37%(3 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静脉外触发灶的诱发和成功消融有助于提高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李晓静丰明俊陈晓敏崔翰斌储慧民
关键词:消融心房颤动肺静脉隔离标测
心房颤动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应用
2008年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由于心房肌异常活动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从1910年房颤被定义开始,它就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独特的恶性心律失常。国内外已开始了多种新治疗方法的研究,特别是在心电生理学问世之后,有关房颤病因与治疗的探索便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
李晓静储慧民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房纤颤心房肌
VerifyNow-Aspirin评估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联合VerifyNow-Aspirin与尿11-脱氢-血栓烷B2测定,评估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至少两周的冠心病患者264例,年龄33~86(65.31±10.23)岁,其中男147例(55.7%),女117例(44.3%)。阿司匹林标准剂量组(100mg/d)241例,低剂量组(25~75mg/d)23例。采用VerifyNow-aspirin系统测定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残余活性(用ARU表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11-脱氢-血栓烷B2(11-DH-TXB2)浓度,并记录入选人群的基线资料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结果以ARU≥550为切割值定义阿司匹林低反应性(ALR)人群,标准剂量组人群中ALR发生率为8.6%(23例)。ALR人群尿11-DH-TXB2显著高于正常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0.73pg/ml vs 2.51±0.49pg/ml,P<0.05),但二者之间相关性较差(r=0.18,P=0.04)。女性、高血压及糖尿病均为ARU升高的预测因素(均P<0.05),但其组间尿11-DH-TXB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阿司匹林标准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人群残余血小板活性显著增强,同时伴有尿11-DH-TXB2升高(均P<0.05)。结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存在个体差异,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而VerifyNow和尿11-DH-TXB2对评估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及其发生机制具有一定互补性。
崔翰斌林少沂陈晓敏王胜煌朱绥董亚陈悦能蔡文云杜卫平周宏林李佳高文辉李晓静
关键词:阿司匹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