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杰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子电信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信号
  • 3篇源信号
  • 3篇雷达
  • 3篇雷达辐射
  • 3篇雷达辐射源
  • 3篇雷达辐射源信...
  • 3篇辐射源
  • 3篇辐射源信号
  • 2篇特征提取
  • 2篇聚类
  • 1篇电子政务
  • 1篇调制
  • 1篇信号分选
  • 1篇信息安全
  • 1篇有效性
  • 1篇有效性指标
  • 1篇灾害
  • 1篇政务
  • 1篇数据仓库
  • 1篇数据集

机构

  • 7篇云南财经大学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作者

  • 7篇李杰
  • 4篇陈韬伟
  • 4篇金炜东
  • 2篇杨智明
  • 1篇袁志祥

传媒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科技信息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电路与系统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形式下的决策支持系统——B I
2006年
本文介绍了数据仓库技术的其中一类应用:促进或再创造商业过程应用,即BI应用。当今数据仓库技术迅猛发展,数以百计的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软件产品走向市场、走向应用,支撑起了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业智能)这一新兴领域。BI已经成为企业MIS之后更高层次、更具战略意义的应用。
李杰
关键词:BI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决策支持系统
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防护被引量:1
2013年
分析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因素,列出了电子政务安全建设的各种架构及方案。
杨智明李杰
关键词: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网络架构
构建安全的通信网络
2007年
本文首先探讨了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性,然后就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作了阐述,特别讨论了自然灾害对通信网络可能造成的巨大影响,并给出了相关防御措施。
杨智明李杰袁志祥
关键词:通信网络自然灾害
基于围线积分双谱的雷达辐射源信号个体特征提取被引量:10
2013年
雷达辐射源信号因无法避免的振荡器相位噪声影响而具有无意调制个体特征现象。特定辐射源识别(SEI)技术研究立足于从截获的辐射源信号中提取细微且稳健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由特定辐射源个体所决定的指纹信息。采用围线积分双谱提取由振荡器相位噪声所造成的无意调制个体特征,并将围线积分双谱的均值、波形熵和双谱熵作为量化特征衡量不同雷达辐射源之间的个体差异。仿真实验表明,提取的量化特征在一定的信噪比环境下较好地体现辐射源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并且能够实现辐射源个体识别。
陈韬伟金炜东李杰
关键词:无意调制特定辐射源识别
雷达辐射源信号聚类分选算法被引量:4
2011年
基于脉内特征参数的聚类是实现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在小波域滤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特征提取和聚类分选方法,将小波变换后的低频逼近小波系数的能量分布熵与经过尺度相关去噪计算后反映信号边缘的高频细节小波系数能量分布熵作为分选的脉内特征向量,并引入灰关联测度来衡量脉内特征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实现雷达辐射源信号的聚类分选。通过对10种不同雷达辐射源信号的仿真实验分析表明:提取的样本特征在低信噪比(0dB)下具有很好的抗噪性。同时与FCM聚类相比,基于灰关联测度的层次聚类算法具有更高的分类正确率。
陈韬伟金炜东李杰
关键词: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小波变换灰关联分析
雷达辐射源信号一阶差分自相关特征提取被引量:2
2011年
在统计自相关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对雷达辐射源信号进行脉内特征提取的方法。利用一阶差分运算突出信号的调制特性;将差分的结果进行自相关计算,提取不同时延下自相关函数的包络特征;根据提出的基于距离的可分性判据对包络进行特征选择,得到具有最优可分性能的二维或三维特征向量。通过对7种典型辐射源信号的特征提取和分类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的特征在低信噪比下仍具有较好的抗噪性和可分类性。
陈韬伟金炜东李杰
关键词:雷达辐射源信号自相关
基于灰关联测度的分裂式层次聚类算法被引量:6
2010年
为估计数据集的聚类数目及获得较好的聚类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关联测度的分裂式层次聚类算法.该算法用灰关联测度衡量数据对象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基于密度扩展的方式自顶向下分裂成不同层次的数据集划分;然后,根据灰关联测度定义聚类有效性指标;最后将有效性指标曲线极值点对应的聚类划分用于估计最佳聚类数目.实际数据和合成数据集的实验表明,与FCM聚类相比,该算法的聚类正确率平均提高3.7%,并且能够识别任意形状的簇.
陈韬伟金炜东李杰
关键词:聚类分析层次聚类聚类有效性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