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杰

作品数:19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地震
  • 6篇地震活动
  • 5篇断裂带
  • 5篇裂带
  • 4篇地震危险
  • 4篇粘滑
  • 3篇地震构造
  • 3篇地震活动性
  • 3篇断层
  • 2篇地壳
  • 2篇地震危险区
  • 2篇地震危险性
  • 2篇震源
  • 2篇综合评价
  • 2篇郯庐断裂
  • 2篇郯庐断裂带
  • 2篇危险区
  • 2篇活动习性
  • 2篇活断层
  • 1篇地壳活动

机构

  • 19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9篇李杰
  • 17篇姚大全
  • 14篇刘加灿
  • 11篇汤有标
  • 5篇翟洪涛
  • 5篇刘庆忠
  • 5篇高玉峰
  • 2篇童远林
  • 2篇叶峰
  • 2篇张鹏
  • 1篇吴华章
  • 1篇姚华建
  • 1篇谢庆胜
  • 1篇陈平
  • 1篇黄田庚
  • 1篇黄晓岗
  • 1篇朱煌武
  • 1篇沈业龙
  • 1篇潘坚云
  • 1篇刘欣

传媒

  • 4篇地震地质
  • 3篇地震学刊
  • 1篇实验力学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华南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高原地震
  • 1篇地球与行星物...
  • 1篇中国八级大震...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安-霍山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被引量:25
2003年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方法与宏、微观构造解析技术 ,结合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结果 ,探讨了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的研究途径。圈定出六安 -霍山地震危险区。对该地震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 ,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 ,并预测了研究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
姚大全刘加灿李杰翟洪涛
关键词: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地震构造浅部构造深部构造震源深度
合肥市震害预测与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朱煌武盛志刚黄晓岗徐浩李杰甘承钊潘坚云钱太仲汪振华沈业龙姚大全吴华章杨亚弟谢庆胜
该系统运用国内外最新研究方法与成果,开展了合肥市地震危险性分析、设定地震和以中市区为主的二层以上单体建构筑物、全市生命线系统的震害预测,以及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的评估。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震前、震时、震后的对策,并利用...
关键词:
关键词: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防震减灾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邻区活动习性研究
姚大全翟洪涛刘加灿汤有标童远林李杰叶峰
该项目以郯庐沿线及邻近地区野外工作和室内分析为依托,以遥感、深部探测为背景探讨断裂的活动习性,识别过去发生的地震事件。综合评价了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断裂活动习性,推测了未来可能发生中强震的段落。该成果丰富和加深了郯庐断裂带安...
关键词: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习性
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变形产物中的微观粘滑与蠕滑标志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通过对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带上的变形产物进行定向采集、原态固结并进行系统微观观测,结合宏观和实验岩石学资料分析,归纳出能反映该断裂运动特性的微观粘滑与蠕滑标志,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姚大全汤有标李杰刘加灿高玉峰鲍斯发
关键词:岩组分析古地震
不同围压实验变形物质中的微观滑移方式标志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通过不同围压条件下岩石破裂粘滑或稳滑实验样品的微观对比观测研究,分析了压力对滑移方式标志的可能影响,提出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变形物质中赋存的微观粘滑或稳滑的识别标志,为类似围压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样品微观滑移方式标志的识别提供了实验判据。
姚大全汤有标刘加灿李杰张鹏刘庆忠
关键词:不同围压
地下化爆与粘滑实验变形样品的微观对比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借助于两种变形产物的定向微观对比观测,鉴别高速变形微观特征标志。对比结果表明:石英冲击微页理、继形玻璃、切砾微断裂、撞击楔入、放射状破裂、碎砾随机排列和锯齿状破裂等变形形迹是典型高速变形微观标志。从而为天然古地震震源体的识别提供了客观依据。与此同时。
姚大全褚玉成李学政李杰
关键词:震源体
江淮地区地震动区划研究中的地震动综合影响场
探讨了具有中强震过渡区特征的江淮地区潜在地震发生区的研究途径;提出了确定性的地震动背景值的概念,将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和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相结合,探究江淮地区地震动分布特征.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能体现概率性和确定性地...
黄田庚姚大全李杰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
文献传递
断裂微观滑移方式标志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7年
将笔者近年来总结归纳出的活动断裂滑动特性标志引入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结合样品的产出环境及宏观和超微观滑移特性标志分析,对样品所反映的最新活动方式进行鉴定,并在实践中补充和完善识别标志,从而为工程场地地震环境分析提供微观依据。
姚大全汤有标李杰刘加灿张鹏鲍斯发刘庆忠王吉林
关键词:活断层断层滑动地震安全性评价
短周期线性密集台阵揭示宣城地区浅部地壳速度结构及断裂发育特征
2025年
宣城市位于东南丘陵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区内经历多期构造活动,地质构造复杂且断裂十分发育,开展宣城地区浅部速度结构和断裂带探测,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区内地质构造和成矿作用,还可以为区域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模型.本文在研究区布设了一条由110套三分量地震仪组成的短周期线性密集台阵,利用采集的一个月的三分量背景噪声数据,采用噪声谱比方法(HVSR)探测研究区场地峰值频率及基岩界面结构;通过垂直分量背景噪声数据重建经验格林函数,采用拓距相移法(ERPS)提取相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线性台阵下方浅部地壳精细横波速度结构.基于HVSR计算的场地峰值频率和基岩界面埋深,刻画了测线下方浅部地表松散沉积层的结构,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皖南山区基岩埋深较浅,盆地区域基岩埋深较深,地表松散沉积层的厚度最大可至地下80 m,此外还评估了区内地震破坏性和建筑的抗震性,认为研究区内平均振幅放大系数相对较高,局部区域可能会产生明显的地震放大效应,并且皖南山区低矮建筑(1~2层)及宣城—南陵盆地区域的高层建筑(7层及以上)在抗震设防上应当特别注意;依据反演的二维横波速度模型,获得了研究区浅部地壳6 km以深的结构,结果显示宣城—南陵盆地在浅部表现为明显的低速特征,其基底深度可达2 km,并且盆地部分区域呈现相对高速的异常特征,指示在区域多期构造活动中产生的岩浆侵入和逆冲推覆构造作用。此外,区内深部总体表现为高低速异常交替分布的“叠瓦状”构造模式,出现的多处低速异常带推断分别是周王断裂、江南断裂和茅山断裂以及清水河—河湾断裂的构造破碎带,指示了研究区内经历的多期次挤压—拉伸的强烈变形改造.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本研究为宣城地区地质构造条件的分析、地震危险性及危�
方捷姚华建李杰李杰周桂理
淮河流域中强震活动区的地震构造背景被引量:1
2002年
介绍了沿淮河干流展布的淮河构造变形带的断裂构造特征 ,分析了该构造变形带内中强地震与断层构造的关系 ,并结合淮河流域地球物理场资料的分析 。
翟洪涛刘欣李杰
关键词:淮河流域断层构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