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涵

作品数:8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毒性
  • 2篇心病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炎
  • 2篇易水学派
  • 2篇证候
  • 2篇中医
  • 2篇温病
  • 2篇肌炎
  • 2篇冠心病
  • 2篇辨治
  • 2篇病毒
  • 2篇病毒性
  • 2篇病毒性心肌炎
  • 1篇动脉
  • 1篇心悸
  • 1篇心绞痛
  • 1篇型心
  • 1篇型心绞痛
  • 1篇血管

机构

  • 8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作者

  • 8篇李涵
  • 5篇张明雪
  • 1篇李京
  • 1篇林一帆
  • 1篇肖蕾
  • 1篇崔丹阳
  • 1篇刘文华
  • 1篇刘杨
  • 1篇张哲
  • 1篇欧洋

传媒

  • 1篇光明中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温病学派《易》理观与病毒性心肌炎辨治
2013年
目的探索温病学派《易》理观对病毒性心肌炎辨证论治的影响。方法在全面收集、整理温病学派《易》理观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开展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温病理论形成中借鉴了《周易》体现的本体论和运动观,病毒性心肌炎按温病辨治也需参合《易》理,其发病与气运失常、坎离变卦、附丽病邪有关,在治疗中应祛邪养阴以润坤德,法象以顺升降浮沉,流气以调愆滞。结论温病学派法象思维的认识观、温热为主的病机观、注重养阴的治疗观和轻清流动的用药特点均体现了《易》理的影响。结合《易》理与医理辨治病毒性心肌炎,体现了中医的文化属性,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李涵张明雪曹洪欣
关键词:温病学派周易病毒性心肌炎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影像组学的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鉴别研究
2024年
目的应用影像组学技术构建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鉴别诊断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91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痰瘀互结证47例、气虚血瘀证44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64例)与测试集(27例),使用3D-slicer软件提取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使用主成分分析可视化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影像组学特征分布情况。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分析及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进行特征筛选,使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算法构建鉴别诊断模型,在训练集与测试集中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价影像组学特征鉴别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的效能。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鉴别特征与临床理化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3D-slicer软件共提取出837个PCA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分别解释了77.9%和8.1%的总体变异,两证候组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离趋势。经过特征筛选,7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的鉴别诊断模型。训练集中鉴别诊断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测试集中AUC为0.834。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鉴别特征与心肌肌钙蛋白I、中性粒细胞、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白细胞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基于PCAT的CT影像组学模型对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具有较高的鉴别作用。
魏东升齐佳杰刘孝生李路珍李涵刘雨婷邓成康戴旭赵宝英张哲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
结构方程模型在冠心病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与中医证候研究的理论联系;探索SEM框架下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的可行性路径;应用SEM实务操作平台IBM SPSS AMOS20.0,验证、揭示冠心病的证候特征、证候要素、病机演变规律;在...
李涵
关键词:证候冠心病结构方程模型系统论
“温病心悸”与病毒性心肌炎辨治被引量:7
2014年
"温病心悸"可与伤温所致病毒性心肌炎参证。文章阐明了温病学派辨治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理论,指出从温化火是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转化的关键点,温热移心,燔伤火脏,先损心体,再损心用,是温病心悸基本病机,表里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是温病学派应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辨治体系。提出病毒性心肌炎辨证中要注意温邪致病特点和附丽之邪的作用,准确定位,正确运用透法、下法、清法、通法、和法等祛邪治法,与养阴扶正相结合,不离于心,不止于心,调理他脏以治心,圆机活法,以收良效。
李涵张明雪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温病辨证论治
易水学派论治冠心病撷要被引量:8
2010年
易水学派是金元时期活动于北方的重要学术流派,以重视脾胃元气为基本学派特点,在脏腑辨证、脾胃学说、阴证学说、三焦寒热辨治等方面均有建树。本文介绍了易水学派对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等方面独到的认识。
李涵张明雪
关键词:易水学派张元素脾胃冠心病
2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探究2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发病刺激因素,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证候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发病刺激因素及中医体质的问卷调查,依据王琦"体质九分法"同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分型最终总结体质辨识结果,进行中医四诊资料采集及证候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的相关性。结果:(1)发病刺激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患者受到喜怒情致过激、思虑过度、饮食不节、饮食偏咸、抑郁情志不遂等刺激因素的影响,前三位依次为:喜怒情致过激142例(71%)、思虑过度138例(69%)、饮食不节127例(63.5%);(2)200例患者中,平和质3例,特禀质4例,其余193例均为病理体质,如果兼杂质者按每种体质出现频次统计,以痰湿质出现频次最高,其后依次为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平和质;(3)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表明,200例入选患者中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占39%,其后依次为痰瘀互结证(25%)、肝阳上亢证(16%)、痰热内阻证(10%)、气阴两虚证(6%)、阴阳两虚证(4%);(4)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相关数据表明,痰湿质与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内阻证呈正相关;气郁质与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呈正相关;血瘀质与痰瘀互结证、肝阳上亢证呈正相关;阴虚质与肝阳上亢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呈正相关;湿热质与痰热内阻证呈正相关;气虚质与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呈正相关;阳虚质与阴阳两虚证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郁质最为常见,证候特点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体质类型与本病临床表现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其危险因素及至关重要的特质。其中痰湿质多为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气郁质表现为肝阳上�
李京张明雪张明雪肖蕾欧洋刘文华刘杨崔丹阳林一帆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体质证候
张明雪教授运用易水学派理论治疗中医心病研究
易水学派是金元时期活动于北方的重要学术流派,宗脏腑元气论,以重视脾胃元气为基本学派特点,在脏腑辨证、脾胃学说、阴证学说、三焦寒热辨治等方面均有建树,善于应用补气药和升散药补益脾胃元气,并应用寒凉性质的中药潜藏相火,达到气...
李涵
关键词:易水学派中医心病
文献传递
脾“体阴而用阳”疏证被引量:6
2013年
唐容川认为脾"其体阴而其用阳",学界对此说发祥尤少。本文从脾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论治特点及唐氏此说出现的理论背景方面进行了详尽疏证,揭示脾居中土藏营贮血,其体属阴,以气为发挥运化、升清、护卫功能的物质基础,其用为阳的功能特点,并系统梳理脾运化、统血、主卫的功能,明确脾统血"贮血、生血、行血、摄血"的理论内涵,为完备脾藏象理论体系张本。
李涵张明雪
关键词:脾统血脾主运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