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涵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出血
  • 5篇脑出血
  • 4篇手术
  • 3篇预后
  • 2篇动脉瘤
  • 2篇入路
  • 2篇神经内镜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微创
  • 2篇微创手术
  • 2篇疗效
  • 2篇颅脑
  • 2篇内镜
  • 2篇急性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弹簧圈
  • 1篇弹簧圈栓塞

机构

  • 12篇榆林市第一医...

作者

  • 12篇李涵
  • 8篇郝东宁
  • 7篇马肃
  • 4篇刘琦
  • 4篇宋彦彬
  • 3篇刘彦西
  • 3篇周峰
  • 2篇车震
  • 2篇杨建龙
  • 2篇王永
  • 1篇李军
  • 1篇李乔
  • 1篇吴浩

传媒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开颅组和微创组,各30例。开颅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给予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NIHSS及GCS评分、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开颅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开颅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的颅内压、脑水肿体积、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GC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微创组均优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开颅组的73.3%(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减轻脑组织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刘琦马肃杨建龙宋彦彬车震李涵郝东宁吴浩
关键词:神经内镜B超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
眼跳潜伏期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眼跳潜伏期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SAH患者11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30天内有无并发迟发性脑缺血(DCI)分为并发DCI组(n=40)和未并发DCI组(n=70)。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AH患者D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眼跳频率、眼跳总时间、单次眼跳平均时间、眼跳总幅度、眼跳平均幅度、眼跳平均速度、眼跳潜伏期预测SAH后DCI发生的诊断界值分别为2.65次/s、1685.45 ms、39.03 ms、553.25°、8.05°、118.35°/s、375.42 ms。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脑积水程度(中度、重度)、眼跳潜伏期≥375.42 ms会增加SAH后DCI发生风险(P<0.05)。结论眼跳潜伏期可预测SAH后DCI发生。
李涵郝东宁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缺血动脉瘤
经纵裂腁胝体入路清除脑室出血的可行性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清除脑室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将100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侧脑室置管外引流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行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清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行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2.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COS预后分级,观察组23例患者为V级,18例患者为IV级,6例患者为III级,3例患者为II级;对照组10例患者为V级,7例患者为IV级,15例患者为III级,14例患者为II级,4例患者为I级。观察组患者GOS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能够有效清除脑室出血,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宋彦彬郝东宁车震周峰李涵杨建龙李乔
关键词:预后
开颅入路与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对颅咽管瘤患者的近期疗效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开颅入路与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对颅咽管瘤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颅咽管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29例)及B组(36例),A组采用开颅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手术,B组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肿瘤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头痛缓解率、肿瘤全切除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A组视功能恶化率明显高于B组,A组的新发永久性尿崩症、腺垂体功能减退术后再次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 <0. 05,两组颅神经损伤、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偏瘫、癫痫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对颅咽管瘤的肿瘤全切除率及临床症状缓解率较高,部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涵马肃张羽凡
关键词:近期疗效并发症
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HICH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航穿刺组(n=60)和传统手术组(n=60);比较2组在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上的差异,并对影响患者临床结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导航穿刺组总住院天数、ICU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导航穿刺组1月后mRS评分、3月后mRS评分、12月后mRS评分、1月后患肢肌力恢复程度、3月后患肢肌力恢复程度、12月后患肢肌力恢复程度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2组血肿清除率、复发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GCS评分、内囊是否出血、血肿体积、治疗方式是影响老年HICH患者临床结局的危险性因素,其中入院GCS评分<12分、内囊出血、血肿体积≥30 mL、治疗方式选择传统手术的老年HICH患者不利于临床结局(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穿刺手术具有精准度高、安全性强、易操作等特点,在老年HICH治疗中存在一定优势;相比于传统手术,导航穿刺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李涵郝东宁马肃
关键词:老年
尼卡地平对颅脑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对颅脑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在术中微量注射泵输注尼卡地平控制降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降压药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Ca O2)、氧摄取率(CEO2)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在睁眼反应、语言活动、肢体活动方面,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头痛、血压反跳、颅内压升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卡地平降压疗效确切、平稳,能有效改善脑氧代谢和术后神经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刘彦西郝东宁周峰王永李涵刘琦宋彦彬
关键词:尼卡地平颅脑手术脑氧代谢
急性脑出血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预测患者神经功能恶化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外周免疫细胞亚群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预测急性脑出血(AICH)后神经功能恶化(ND)的价值。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87例A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ICH后1w内有无ND进展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恶化组(ND组24例,占27.6%)和无神经功能恶化组(非ND组63例,占72.4%),并比较2组患者在入院时的外周免疫细胞亚群计数、NLR比值的差异性及与N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ND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ND组患者,分别为10.80±4.44vs8.02±2.24(P<0.001)和9.23±4.97vs5.02±1.87(P<0.001),而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ND组患者1.45±0.58vs2.43±1.87(P=0.025),故ND组患者的NLR比值明显高于非ND组患者9.45±5.40vs3.28±1.94(P<0.001)。通过回归分析发现AICH后外周血细胞计数、NLR比值与ND的发生密切相关(OR:1.87,95%CI:1.45~2.23),P<0.001)。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证实NLR比值(面积为0.872,P<0.001)对ND发生的预测价值高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面积分别为0.749,0.823和0.721,均P<0.001)。结论 NLR比值的升高对预测AICH后ND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为AICH患者的预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马肃李涵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恶化
脑动脉瘤颈部直径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进行性脑血管闭塞发生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后不完全性闭塞出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并经术中即刻血管造影提示为不完全性闭塞的92例脑动脉瘤患者,并依据术后6个月全脑血管造影随访结果,分为进行性闭塞组(59例)与未闭塞组(33例)。利用双平面造影系统和三维旋转造影系统采集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多维度血管造影图像,并通过Raymond分级标准对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级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预测因素。结果进行性闭塞组患者脑动脉瘤平均最大直径[(6.6±2.9) mm]和平均颈部直径[(4.9±1.0) mm]均小于未闭塞组患者[分别为(8.5±2.4)、(6.2±1.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96、-5.561,均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动脉瘤的颈部直径是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独立影响因素(OR=0.44,95%CI:0.18~0.79,P=0.030); 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颈部直径预测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截断值为5.8 mm(特异度为82.1%,敏感度为75.8%),曲线下面积为0.847 (P <0.01)。结论脑动脉瘤颈部直径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出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独立因素,颈部直径<5.8 mm的脑动脉瘤患者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后6个月内更易自发性出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
马肃李涵
关键词:脑动脉瘤
小儿颅前窝粉碎性骨折并视神经损伤的治疗被引量:1
2011年
小儿颅前窝粉碎性骨折并视神经损伤是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多伴有开放性颅脑损伤和脑脊液鼻漏,手术处理有一定难度。笔者于2005年2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9例,均行视神经管减压、前颅底修补或重建[1],现结合文献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6~14岁,平均1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坠落伤4例,砸伤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最短2 h,最长12 h。
郝东宁李军刘彦西李涵刘琦马肃
关键词:颅脑损伤小儿视神经损伤
结合珠蛋白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浆结合珠蛋白(H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病例组)和10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ROC曲线和Kaplan-Meier法评估血浆Hp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价值。结果病例组中吸烟者、糖尿病者、高血压者、心绞痛者、血浆H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Hp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3年死亡事件发生的最佳截断值为275.25μg/L。血浆Hp≥275.25μg/L组高血压者、心肌梗死者、Hp2-1表型数、血浆Hp浓度、3年总死亡率均高于血浆Hp<275.25μg/L组(P<0.05)。但Hp1-1表型数显著低于血浆Hp<275.25μg/L组(P<0.05)。血浆Hp≥275.25μg/L组患者3年总死亡率显著高于血浆Hp<275.25μg/L组(P<0.05)。结论血浆Hp水平高的患者3年总死亡率显著偏高,血浆Hp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马肃李涵王文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结合珠蛋白预后标志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