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

作品数:1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主题

  • 3篇文化
  • 3篇小说
  • 2篇志怪
  • 2篇志怪小说
  • 2篇身份
  • 2篇漂泊
  • 2篇主义
  • 1篇异乡
  • 1篇异乡人
  • 1篇隐逸
  • 1篇隐逸文化
  • 1篇渊源
  • 1篇人情
  • 1篇人情化
  • 1篇人文
  • 1篇人文主义
  • 1篇儒家
  • 1篇儒家文化
  • 1篇诗歌
  • 1篇诗歌创作

机构

  • 10篇天津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0篇李艳
  • 5篇张黎明
  • 1篇仇红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北方论丛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林语堂对个人主义话语的本土建构
2013年
林语堂将个人主义思想与中国道家文化和明清反理学思潮会通融合,使之本土化。本文将分析其在本土化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态以及与救亡话语的关系,为了解现代知识分子在东西文化体系冲撞中的心路历程和文化选择提供参照。
李艳
关键词:个人主义本土化
“求官”于北周——庾信建德间诗歌创作辨析
2004年
对庾信的创作只用“乡关之思”来解读未免失之偏颇。本文旨在以“求官”说来分析庾信在建德年间的创作 。
张黎明李艳
关键词:庾信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伐树故事的民俗文化渊源被引量:3
2011年
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伐树故事虽情节简单却意蕴丰富,其主要情节是伐树中出现的怪异现象,如伐树出血、树创随合等。这些怪异现象不是古人的凭空臆想,而是根植于古老的巫术观念和当时的民间信仰,伐树出血是建立在血崇拜以及古人生命理念之上的;树创随合的奇妙想象背后是古人对不死的崇尚和追求,是不死树信仰的又一体现;朱丝绕树一方面是对巫术灵物"朱丝"的崇信,另一方面也与"朱丝营(萦)社"的习俗有莫大关系。探究伐树故事的民俗文化渊源能更好地理解古人对环境恶化的忧思。
张黎明李艳
关键词:民俗
论林语堂对儒家文化的人文主义诠释被引量:2
2011年
林语堂通过概念解析、形象重塑和体系建构等方式,对儒家文化从人文主义角度进行了创造性诠释。他摒弃了儒家的"忠孝节义"的伦理纲常,也淡化"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规范,而是强调它的世俗精神,借此否定基督教中虚无缥缈的来世和天国;同时针对西方科学理性以及逻辑思维方式,他提倡儒家文化的近情性和简朴性,以对西方文化进行深层次的精神补阙。
李艳
关键词:儒家人文主义
崔致远:异乡人的漂泊与追寻
2008年
崔致远旅居于长安16年,用诗文记载下了他在异国他乡的生存困惑和情感历程。他始终以异乡人自居,固守自己原有的文化身份,诗中大量运用了"行于路上"、"孤苦无依"和"客居他乡"等意象,弥漫着浓郁的漂泊感和无归属感,将浓浓的乡愁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寄居他乡的崔致远对真正精神家园的渴望。
李艳张黎明
关键词:流散身份
漂泊与自由——论林语堂的流浪意识被引量:1
2010年
作为一个族裔散居者,流浪成为林语堂的生存形态和叙述方式。他不仅译介了流浪汉小说,而且通过自己的创作深化了流浪的哲学意蕴,并将"游世"这种中国式的审美生存方式进行了创造性阐释。他的流浪意识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现代意识。
李艳张黎明
关键词:流浪漂泊
论林语堂对隐逸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2010年
林语堂明确表达过自己的归隐意向,强调其归隐立场所隐含的反抗精神、独立立场和个性追求。在其英文创作中他发掘了隐逸文化的普世价值,具有追求精神自由,向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对日常生活进行审美观照等特征,是在现代语境下如何延续和发展自身传统的有益探索。
李艳仇红
关键词:隐逸
六朝志怪小说中“祈寿”情节之文化考察
2009年
祈寿情节是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一大情节类型,是民间祈寿信仰、祈寿心理的反映。祈寿情节中首先展现了不同的祈寿方式,可分为三类:祭星祈寿、向鬼祈寿、向佛祈寿。通过这些祈寿情节可以看出民间祈寿心理的某些特点,即祈寿的功利性、人情化特点以及儒、释、道的交互影响。祈寿情节的频繁出现体现了六朝乱世中人们对生命的热情、对苦难现世的执著。
张黎明李艳
关键词:功利性人情化
论林语堂对流浪汉小说的借鉴与发展被引量:4
2013年
林语堂译介过西方流浪汉小说,并对西方流浪汉小说在表现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所借鉴,同时融入了鲜明的民族色彩和现代意识。他竭力赞颂流浪中的自由意志和批判立场,在一些以移民为题材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中拓展了乡愁主题,塑造了性灵而悠闲的中国式"放浪者"流浪汉形象。
李艳
关键词:流浪汉小说
叛离与建构——林语堂的身份之旅
2011年
林语堂对自身的文化"身份"始终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之中,这源自于一个中国基督徒的宗教信仰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矛盾。他曾自称"异教徒",力图通过回归传统文化来寻觅归属感,但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传统文化都无力单独为林语堂构筑起一个精神家园。他只能游走于东西文化之间,称自己是"半东半西"、"亦耶亦孔",对于"身份"的寻觅最终使他承担起沟通两个世界的使命。
李艳
关键词:身份焦虑叛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