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4篇细胞
  • 3篇凋亡
  • 3篇血管
  • 3篇视细胞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细胞凋亡
  • 3篇毛细血管
  • 2篇早期糖尿病
  • 2篇早期糖尿病大...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视网膜毛细血...
  • 2篇视细胞凋亡
  • 2篇糖尿病大鼠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机构

  • 4篇锦州医学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锦州医学院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刘学政
  • 5篇李莉霞
  • 4篇李永洋
  • 3篇萧鸿
  • 2篇于树春
  • 2篇李瑞祥

传媒

  • 2篇眼视光学杂志
  • 2篇锦州医学院学...
  • 1篇吉林医药学院...

年份

  • 2篇2002
  • 3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及视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DR .简称糖网病 )早期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及视细胞 (视感受器 )的病变发展规律。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CON)、糖尿病 1个月 (DM1)组、3个月 (DM3)组和 6个月 (DM6 )组。按 5 5mg/kg体重一次性向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大鼠糖尿病。取大鼠视网膜制备成超薄切片 ,用透射电镜观察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病程 1个月时 ,周细胞和内皮细胞核异染色质聚集靠边 ,视杆细胞膜盘模糊不清 ,膜盘间隙略有扩大。病程 3个月时 ,周细胞和内皮细胞异染色质聚集严重 ,毛细血管扩张 ,基底膜增厚 ,膜盘间隙明显扩大 ,并发生局灶性断裂、溶解。视杆细胞膜固缩、异染色质浓集。视杆内节线粒体肿胀、甚至发生空泡变性。病程 6个月时 ,以上改变更加严重 ,但毛细血管由扩张转为狭窄、变形 ,甚至闭塞。结论 :糖网病早期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病变的同时 ,亦出现视感受器超微结构的改变。
萧鸿刘学政李永洋李莉霞李瑞祥
关键词:毛细血管视细胞透射电镜超微结构
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光损伤大鼠视细胞凋亡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对光损伤及视细胞凋亡的防治作用 ,以探讨光损伤视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 所有SD大鼠经循环光环境适应 7天 ,实验前暗适应 36小时。实验A组的大鼠只光照。实验B组的大鼠光照 6小时后在暗箱中喂养。实验a组的大鼠在暗适应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再光照。实验b组的大鼠光照 6小时后在暗箱中喂养 ,且每天应用地塞米松。经以上处理过的大鼠灌流固定 ,摘除眼球。光镜标本在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后 ,行HE、TUNEL法染色 ,光镜观察。应用CIAS - 10 0 0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外核层面积和视细胞凋亡指数 ,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实验A组中 ,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 ,视网膜光损伤逐渐加重 ,视细胞凋亡逐渐增多 ,外核层面积逐渐减少。而在实验a组中 ,出现如实验A组的规律性变化 ,但应用地塞米松后 ,视网膜光损伤程度减轻 ,发生视细胞凋亡的时间延迟 3小时。两实验组定量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表明 ,地塞米松对视网膜光损伤及视细胞凋亡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实验B组和实验b组的定量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表明 ,地塞米松对视网膜光损伤及视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 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及视细胞凋亡有较好防治作用。
刘学政李永洋于树春李莉霞
关键词:地塞米松光损伤细胞凋亡视细胞视网膜损伤
大鼠视网膜光损伤与视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与视网膜光损伤的相互关系 ,以探讨视网膜光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所有SD大鼠经循环光环境适应 7天 ,实验前暗适应 36小时 ,分别于光照 3、 6、 9、 12、 15、 18小时 ,灌流固定 ,摘除眼球。光镜标本在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后 ,行HE、TUNEL法染色 ,光镜观察 ;电镜标本在树脂包埋、超薄切片、醋酸 -柠檬酸铅双重染色后 ,透射电镜观察 ;应用CLAS - 10 0 0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外核层面积和视细胞凋亡指数 ,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视网膜只见视细胞出现光损伤和细胞凋亡 ,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 ,视网膜光损伤逐渐加重 ,视细胞凋亡逐渐增多。在外核层 ,透射电镜观察见核染色质浓集 ,而无炎性反应。外核层面积和视细胞凋亡指数作相关性分析有显著意义。结论 视细胞凋亡是视网膜光损伤的重要机制 ;光损伤启动了视细胞凋亡的发生 ,外核层细胞核的丢失是视细胞凋亡的结果 ;视网膜光损伤与视细胞凋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李永洋李莉霞刘学政于树春
关键词:视网膜视细胞光损伤细胞凋亡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及其特征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研究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及其特征。方法 :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 40只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ON)、糖尿病 1月组 (DM1)、3月组 (DM3)、6月组 (DM6 )。应用PAS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 (TUNEL)法标记和透射电镜观察进行研究。结果 :于糖尿病 3月和 6月组 ,见周细胞和内皮细胞鬼影。周细胞和内皮细胞核异染色质聚集靠边 ,并随病程进展而加重。被TUNEL法标记的细胞核染色质分布不均 ,表现为环形核、新月形核等。结论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丧失的性质为细胞凋亡 。
刘学政萧鸿李永洋李莉霞李瑞祥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内皮细胞周细胞细胞凋亡
大鼠糖尿病早期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
2001年
目的 探讨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及视细胞 (视感受器 )的病变规律。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大鼠糖尿病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DR早期视网膜血管及视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病程 1月组 ,周细胞和内皮细胞核异染色质边集 ,视杆细胞膜盘模糊不清 ,间隙略有扩大 ;病程 3月组 ,上述改变加重 ,毛细血管扩张、基底膜增厚 ,视杆细胞核固缩、异染色质浓集 ;病程 6月组 ,上述改变更加严重 ,但毛细血管由扩张转为狭窄、变形 ,甚至闭塞。结论 大鼠DR早期出现视网膜毛细血管和视感受器超微结构的改变 。
刘学政李莉霞萧鸿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毛细血管光感受器超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