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鼎

作品数:101 被引量:384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起搏
  • 27篇血管
  • 26篇心血管
  • 24篇心血管病
  • 24篇心血管病学
  • 24篇血管病
  • 24篇血管病学
  • 22篇消融
  • 21篇起搏器
  • 20篇心房
  • 19篇心脏
  • 18篇房颤
  • 17篇心房颤动
  • 14篇导管消融
  • 14篇植入
  • 13篇导管
  • 13篇电极导线
  • 13篇心电
  • 12篇导线
  • 11篇电图

机构

  • 100篇北京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北京市门头沟...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二...
  • 2篇唐山工人医院
  • 2篇北京清华长庚...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汕头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湖南中医药高...
  • 1篇锡林郭勒盟医...
  • 1篇郑州市第七人...

作者

  • 100篇李鼎
  • 84篇李学斌
  • 68篇王龙
  • 55篇昃峰
  • 54篇段江波
  • 53篇苑翠珍
  • 52篇郭继鸿
  • 25篇张萍
  • 24篇何金山
  • 23篇吴寸草
  • 18篇张海澄
  • 9篇郭飞
  • 9篇许原
  • 9篇田轶伦
  • 6篇刘刚
  • 4篇姜陆洋
  • 4篇黄卫斌
  • 4篇李继文
  • 3篇李世敬
  • 3篇谭学瑞

传媒

  • 34篇中国心脏起搏...
  • 16篇临床心电学杂...
  • 8篇中国循环杂志
  • 7篇中华心律失常...
  • 5篇中国心血管杂...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华心脏与心...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心电图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后原囊袋感染静脉残留导线拔除一例被引量:1
2021年
患者男性,57岁.13年前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3年前因电池耗竭,更换双腔起搏器.1年前因囊袋破溃、渗液经保守治疗无效,行囊袋清创术+电极离断后包埋术+脉冲发生器取出术,清创术后1个月经静脉植入了无导线起搏器;4个月前囊袋局部伤口再次破溃、渗液,诊断为囊袋感染,给予经上腔途径拔除电极导线,在激光鞘辅助下顺利分离电极导线与血管或三尖瓣环之间的粘连,完成了原起搏电极导线的拔除.
隗祎昃峰李鼎杨丹丹周旭李学斌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体表心电图P波极性改变在典型心房扑动射频消融中的意义
目的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射频消融成功的指标是在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峡部形成传导阻滞。然而,这需要置入多个电极导管来评价,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和手术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因此,在房扑射频消融中起搏下观察体表心电图P波极...
汤建民李鼎郭继鸿袁义强董建增
文献传递
拖带现象(40)被引量:2
2007年
1977年Waldo在心脏外科术后房扑患者的电生理检查时,首次发现心动过速的拖带现象,并提出诊断拖带的4条标准,目前拖带已成为心脏电生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和技术。
李鼎
关键词:心动过速折返拖带
Connexin40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Connexin40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北京地区110例研究对象进行两种Connexin40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其中孤立性房颤组50例,高血压房颤组18例,单纯高血压组12例,健康对照组30例。结果孤立性房颤、高血压房颤、单纯高血压与健康对照组之间Connexin40启动子区域-44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存在分布差异显著(p<0.05);房颤组与非房颤组相比,在Connexin40启动子区域-44位点A基因型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房颤组(p<0.05);孤立性房颤、高血压房颤、单纯高血压与健康对照组之间Con-nexin40启动子区域(+71)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Connex-in40基因多态性(-44G→A)与心房颤动发生具有相关性。
周琪张萍李学斌张海澄李鼎李继文郭继鸿
关键词:心房颤动基因多态性
经静脉途径拔除起搏电极导线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极导线经静脉途径拔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永久起搏器或ICD顽固性感染患者的157根电极导线进行拔除,先采用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未成功的换经下腔静脉途径拔除。分析电极置入时间长短、电极类型、患者年龄对拔除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拔除心房电极导线63根,右室电极导线75根,左室电极导线9根,ICD电极导线10根。拔除成功率100%。置入1年内、1~5年、5~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电极导线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的成功率分别为100%、86.4%、76.2%以及43.5%。不同电极类型及不同年龄患者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电极导线的成功率无差异。结论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永久起搏器或ICD电极导线的成功率较高,且不受电极类型及患者年龄影响,但随着电极置入时间的延长,其成功率降低。
陈进李学斌王龙李鼎张萍段江波苑翠珍郭继鸿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起搏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单中心经验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无导线起搏器(LP)植入的患者,分为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LP组(再植入LP组)和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植入部位、释放次数、术后QRS时限。随访两组植入1周、1个月、3个月、1年时起搏参数情况。结果:共入选51例LP植入患者,其中男性30例(58.8%),平均年龄(73.2±13.6)岁。再植入LP组33例(64.7%),其中男性18例(54.5%),平均年龄(69.9±12.2)岁。首次植入LP组18例(35.3%),其中男性12例(66.7%),平均年龄(79.2±14.2)岁。再植入LP组31例(93.9%)患者因囊袋感染行电极导线拔除手术。所有患者LP均植入成功,1例(2.0%)术中发生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后好转。48例(94.1%)患者植入间隔部位。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再植入LP组释放≤2次比例、起搏阈值、感知、阻抗、手术时间、起搏QRS波群时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0.1(11.3,31.3)个月,无起搏相关的并发症。1年随访时,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再植入LP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植入LP安全有效。
昃峰李鼎周旭王龙段江波吴寸草苑翠珍何金山杨丹李学斌
起搏器囊袋感染新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因一侧起搏器囊袋感染而在对侧植入新系统的患者中,仅拔除原有感染侧起搏器及电极导线而保留非感染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因一侧囊袋感染而在对侧植入新起搏系统的患者。根据治疗策略,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仅拔除单纯囊袋感染侧的原有系统,保留新植入的非感染系统;对照组:完全拔除两侧起搏系统。随访一年,对比两组原位囊袋感染复发及新增对侧感染情况。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本中心,因单纯囊袋感染而在对侧植入新起搏器系统的患者共45例。其中,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手术前一般情况比较,两组在性别(男性60.8%vs.54.5%,p<0.05),年龄(54.6±10.7 vs.57.1±8.9,p<0.05),首次植入时间(5.7±1.7年vs.6.4±2.2年,p<0.05),感染时间(13.4±4.2月vs.12.1±3.8月,p<0.05),新系统植入时间(7.4±2.9月vs.9.1±3.7月,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单侧及双侧起搏器电极导线拔除术,观察组拔除方法(上腔静脉途径19例,下腔静脉途径4例)与对照组(上腔静脉途径9例,下腔静脉13例)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一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原位囊袋感染复发及对新增侧囊袋感染。结论因单纯囊袋感染而在对侧植入新起搏系统的患者中,仅拔除原有感染侧起搏器及电极导线而保留新植入非感染系统是一种可行的新处理方法。
田轶伦李学斌王龙李鼎段江波郭飞昃峰苑翠珍郭继鸿谭学瑞
关键词:起搏器囊袋感染
HD-Grid高密度标测导管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应用高密度标测导管HD-Grid(HDG),准确识别肺静脉再连接,降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率.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连续入选30例因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手术,术后房颤复发患者,分别使用环肺电极和HDG进行左房电解剖标测,比较两组间识别出肺静脉再连接的差异,并以此指导再次肺静脉隔离,观察远期房颤复发率.结果30例患者年龄(68.00±8.25)岁,男18例,女12例.应用HDG标测,24例发现了72处肺静脉再连接,应用环肺电极,仅在12例患者中发现了24处肺静脉再连接.与环肺电极相比,HDG可以识别出更多的肺静脉再连接位点数[3(2,4)vs 0.8(0.4,1.0),P<0.05].30例在HDG指导下再次肺静脉隔离后,在12个月随访时间内,5例再次出现房颤复发,其中能够识别到肺静脉再连接者,仅1例出现房颤复发.结论HDG能帮助识别出更多的肺静脉再连接,以其指导肺静脉隔离,降低房颤复发的概率.
段江波李学斌何金山王龙李鼎苑翠珍昃峰吴寸草杨丹丹周旭隗祎周晶亮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复发射频导管消融
征解18结果公示
2010年
本期共收到答案42份,其中全部正确者18名。前3名:牛景美(山东省聊城市中医院);李勇胜(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徐立文(浙江省舟山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李鼎
关键词:心电图
导线穿孔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并总结导线穿孔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出院诊断为导线穿孔的患者病历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导线相关参数等。结果共纳入106例患者,年龄(67±15)岁,其中女68例(64.1%,68/106)。94例(88.5%,94/106)患者存在导线穿孔相关症状,其中胸痛最常见(65.1%,69/106)。共106根穿孔导线,98根(92.5%,98/106)为起搏导线,8根(7.5%,8/106)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导线。主动固定导线85根(80.2%,85/106),被动固定导线21根(19.8%,21/106)。84例(79.2%,84/106)患者伴随至少1项参数异常。86例(81.1%,86/106)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20例(18.9%,20/106)患者通过综合症状和体征、导线参数诊断。导线穿孔的检出率:CT(88.2%,53/60)、X线多体位透视(90.3%,84/93)阳性率高于超声心动图(35.2%,37/106)和胸部X线检查(32.1%,34/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导线穿孔的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症状/体征及导线参数综合判断,其中X线多体位透视及胸部CT检出的阳性率较高,可作为优选检查手段。
周旭昃峰李鼎段江波王龙何金山吴寸草苑翠珍杨丹丹隗祎周晶亮李学斌
关键词:影像学诊断X线透视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