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缺血后髓鞘因子NOGO表达与神经元可塑性研究
- 刘广义杜秀民张笛徐龙强陈建敏
- 本项目进行了缺血性脑损伤防治的研究。应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组织病理学染色界定脑缺血半影区的范围;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通过免疫组...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缺血
- 氯氮平急性中毒的抢救(附5例报告)
- 1995年
- 氯氮平(Clozapine)为较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治疗效果较好。我们近两年共收治5例急性中毒病人,用洗胃,加速排泄药物,腹膜透析,支持疗法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 例1 女性30岁,精神分裂症病史3年,持续服用氯氮平50mg/日。因受精神刺激一次服用氯氮平2000mg,1小时后被送入医院,患者当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口鼻流出大量白色泡沫样分泌物,T36.4℃,P104次/分,BP 14/10kPa,R40次/分,深昏迷状态,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1.5mm。
- 杜秀民
- 关键词:氯氮平急性中毒心动过速抗精神病药恶性症状群CLOZAPINE
- 护理干预加桔梗合剂预防脑梗死患者鼻饲后并发吸入性肺炎58例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桔梗合剂加护理干预预防脑梗死患者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12例脑梗死鼻饲饮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干预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干预组给予桔梗合剂、减慢鼻饲速度、选择合适的鼻饲管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3%,对照组发生率为3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桔梗合剂加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脑梗死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 朱峰青卢海燕杜秀民
- 关键词:脑梗死鼻饲吸入性肺炎护理干预
- 急性脑梗死的血压管理及中成药优势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监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化规律,并探讨中成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优势。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病人267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22例,治疗组145。观察急性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急性脑梗死治疗组应用中成药的优势。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增高者占86.5%,以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及不用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条件下,血压随时间逐渐下降;第7天与第1天比较,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有明显下降。86%的脑梗死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治疗组奥扎格雷钠、阿司匹林联用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增高,但增高的血压有自发下降的趋势;脑梗死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者占大多数;奥扎格雷钠、阿司匹林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尤其是急性期脑梗死伴有冠心病的中成药治疗体现出较大优势。
- 杜秀民刘飒孙莉莉高志棣
- 关键词:脑梗死动态血压监测抗凝药物灯盏花素
- 抗凝药联用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 2009年
-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3例,对照组采用脑保护及灯盏花素治疗的方法加用奥扎格雷钠80 mg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点,1次/d,连用14 d;治疗组除上述药物外,每日加用阿司匹林0.2 g口服,连用14 d;治疗前及治疗14d后时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凝血机制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进行评定,比较疗效。结果 14 d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史冬梅杜秀民白杨
- 关键词:抗凝药灯盏花素急性脑梗死疗效
- 产妇年龄与分娩出血量、产程、新生儿体重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1998年
- 产妇年龄与分娩出血量、产程、新生儿体重相关性分析高爱萍杜秀民本文根据青岛市3家医院的产科资料,采用对应分析和概率统计等方法,分析产妇年龄与其它有关指标的相关性,以选择最佳生育年龄,为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收集1994~1995...
- 高爱萍杜秀民
- 关键词:产妇年龄分娩出血量产程新生儿体重
- 以卒中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1997年
- 以卒中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6例临床分析于义英杨子英赵金福杜秀民作者单位:266033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肿瘤性卒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以卒中为首发症状的肺癌在国内文献报道不多。现将我院1990年5月~1996年5月收治的16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 于义英杨子英赵金福杜秀民
- 关键词:肺肿瘤首发症状中风
-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及肢体运动前后血压变化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监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化规律,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前后血压变化的幅度。方法:随机选择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48例,分为两组,其中,脑梗死组102例,脑出血组46例。观察急性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测量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右侧肱动脉血压,床边肢体松动运动前测量1次,运动后即5、10、15min各测量1次。结果: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增高者占86.5%,以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并且不用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条件下,血压随时间逐渐下降。第7天与第1天比较,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有明显下降[SBP(145.6±16.3)vs(157.1±22.5)mmHg(P<0.01);DBP(84.7±15.2)vs(89.8±21.2)mmHg(P<0.01)];脑出血组动态血压均高于脑梗死组。[SBP(159.7±19.8)vs(154.7±23.4)mmHg;DBP(96.2±13.1)vs(91.3±17.5)mmHg(P<0.01)]。86%的脑卒中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脑梗死组床边肢体松动运动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增高,血压有自发下降的趋势;脑出血患者血压水平比脑梗死者高;绝大多数脑卒中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脑梗死患者床边肢体松动运动前后的血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杜秀民胡卫良孙德华
- 关键词:脑卒中脑梗死动态血压监测
-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及伴冠心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监测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血压变化规律,并探讨急性脑梗死伴冠心病的中药治疗。方法选择脑卒中急性期病人148例,其中脑梗死组102例,脑出血组46例。观察两组病人的血压变化及急性脑梗死伴冠心病的疗效。结果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增高者占65.5%,以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及不用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条件下,血压随时间逐渐下降;第3天与第1天比较,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有明显下降;脑出血组动态血压均高于脑梗死组。86%的脑卒中病人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急性脑梗死伴冠心病的病人首选丹参片治疗,心电图未出现大的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血压增高,但增高的血压有自发下降的趋势;脑出血病人血压水平比脑梗死者高;脑梗死病人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者占大多数;急性脑梗死伴冠心病的病人丹参片治疗效果良好。
- 杜秀民孙莉莉李艳红
- 关键词:脑梗死脑出血动态血压监测丹参片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AP-43及IGF-1促进神经元再生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GAP-43抑制神经元凋亡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促进神经元再生的可塑性表达机制。方法将80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GAP-43组和IGF-1组,每组各40只,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1h再灌注2h、6h、12h、24h、48h、3d、7d、14d组,每组4只(n=4)。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P-43与IGF-1在神经元凋亡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GAP-43组:缺血再灌注2h,海马、皮质区及纹状体区神经元GAP-43呈基础表达,6-48h表达逐渐增高,7d达高峰,14d达最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GF-1组: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在海马区、皮质区及纹状体区IGF-1阳性标记出芽细胞呈基础表达。缺血再灌2h IGF-1表达明显增高,24h达高峰,P〈0.05。48h恒定表达。3-14d仍维持高值表达,P〈0.05。结论GAP-43与IGF-1参与抑制并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的表达。
- 刘广义张笛杜秀民徐龙强
- 关键词:GAP-43IGF-1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