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 作品数:40 被引量:147 H指数:7 供职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一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Stpk-V的标记引物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I>Stpk‑V</I>的标记引物以及其在抗小麦白粉病<I>Stpk‑V</I>基因检测中的应用,该标记引物InDel<Sub>w190</Sub>由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杨学明 吕远大 周淼平 姚金保 杨丹 马鸿翔文献传递 北方麦区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2 2015年 为了解北方麦区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挖掘可供利用的优异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类型,为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SDS-PAGE),分析了172份北方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的HMW-GS组成,并对其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lu-A1、Glu-B1和Glu-D1分别具有3种、6种和3种不同的亚基类型。亚基1、7+9和5+10在各自位点上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达到了54.07%、48.26%和49.42%。3个位点亚基对蛋白质含量的效应可分别表示为:1≥2*>Null,13+16≥14+15≥17+18≥7+8>7+9>6+8,5+10>2+12>4+12;对沉降值的作用可分别表示为:2*≥1>Null,14+15≥17+18>7+8≥13+16>7+9>6+8,5+10>2+12>4+12。亚基组成类型共有24种,在蛋白质含量水平上,亚基组成1/14+15/5+10、1/14+15/2+12、1/7+8/5+10、1/17+18/5+10和1/7+9/5+10相对较高;在沉降值水平上,亚基组成1/14+15/5+10、1/17+18/5+10、1/7+8/5+10、2*/7+9/5+10和1/14+15/2+12相对较高。综上所述,在24种亚基组成类型中没有发现明显优势的组合类型,优质亚基2*、17+18和14+15出现的频率较低。江苏省中筋和弱筋小麦品种选育,应结合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亚基组成进行改良。 杨丹 姚金保 杨学明 周淼平 马鸿翔 王亚松关键词: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蛋白质含量 沉降值 一种与小麦纹枯病抗性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与小麦纹枯病抗性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大小为145bp的分子标记Xgwm484-145,是用小麦品种CI12633的DNA,以引物对SEQNo:1和SEQNo:2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在6%聚... 周淼平 姚金保 杨学明 杨丹 任丽娟 周俊一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回交改良弱筋小麦宁麦9号抗白粉病的育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回交改良弱筋小麦宁麦9号抗白粉病的育种方法,本发明以优良性状配合力高、遗传传递力强的宁麦9号为轮回亲本,携带抗白粉病Pm4a基因的扬麦10号为非轮回亲本,通过杂交、有限回交,并辅以抗白粉病及农艺性状和... 姚金保 马鸿翔 杨学明 周淼平 杨丹文献传递 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制样的不同干燥方法对棉花和水稻幼苗叶片制备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4 2023年 选取棉花和水稻的幼苗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两种不同作物叶片经烘箱干燥法、自然干燥法、临界点干燥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处理后的叶表面微观形态,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棉花和水稻叶片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量为8346%棉花叶片经烘箱干燥法和自然干燥法处理后,叶片近轴面和远轴面均发生严重皱缩现象,采用临界点干燥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处理后叶片形态特征较为自然,呈现出较真实的表面特征,尤其是临界点干燥法;含水量为7473%水稻叶片经四种不同干燥法处理后,其叶片表面形态差异较小,均能反映水稻叶片表面真实微观结构。因此,对含水量较高的棉花叶片优选临界点干燥法制备;对含水量相对低的水稻叶片可选简单、经济的自然干燥法处理。 徐寸发 丁林云 周昊 汪佳蕾 杨晨晔 王宁 杨丹关键词:棉花 水稻 干燥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 对谷类中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提取纯化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对谷类中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提取纯化检测方法,主要针对DON、3-ACDON、15-ACDON的检测。它是将被测样品的水提取液中加入等体积无水乙醇,可沉淀去除大部分的蛋白质和多糖,低温旋转蒸干上清液,加入乙腈... 杨丹 耿志明 马鸿翔 姚金保 张旭 张平平利用响应面法研究改良剂对宁麦15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宁麦15面条品质的影响,以宁麦15面粉为基础粉,采用响应面法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谷朊粉、瓜尔豆胶和羟丙基淀粉含量对面条感官得分的影响,并建立了面条感官得分与因素变量的二次回归模型方程,该模型回归显著。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佳配粉工艺条件为:谷朊粉含量1.2%、瓜尔豆胶含量1.5%、羟丙基淀粉含量2.5%。在此工艺条件下面条感官得分预测值为80.9分,验证值为80.2分,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87%。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面条感官得分,与不使用改良剂的感官评分70分相比提高了14.6%。 杨丹 马鸿翔 耿志明 姚金保 姚国才 张旭 张平平 张鹏 杨学明关键词:改良剂 面条品质 响应面法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花后氮素同化转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2013年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以宁麦14号和宁麦9号为材料,在全生育期总施氮量均为225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苗肥∶拔节肥为7∶1∶2和5∶2∶3两种施氮模式,研究了小麦花后氮素同化转运及籽粒品质性状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模式下,小麦花后氮素的同化转运趋势基本一致,花后15d的茎鞘和叶片氮含量最高,随后迅速向籽粒转运,叶片是氮同化转运最主要的器官。与7∶1∶2施氮模式相比,5∶2∶3的施氮模式提高了花后茎鞘、叶片和籽粒的氮含量,以及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但施氮模式间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淀粉糊化参数、面筋强度和饼干加工品质差异不显著。与宁麦9号相比,宁麦14号有较高的氮同化转运能力,其花后各时期的茎鞘、叶片和籽粒的氮含量,以及旗叶NR活性均高于宁麦9号。宁麦14号的淀粉糊化参数和面筋强度显著高于宁麦9号,但饼干直径显著低于宁麦9号。说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小麦淀粉品质、面筋强度和饼干加工品质均显著受品种影响,而施氮模式及其与品种的互作对产量和品质性状均无显著影响。 刘婷婷 张平平 姚金保 封超年 马鸿翔 耿志明 杨丹关键词:小麦 施氮模式 氮素转运 黑粒小麦宁0726种皮颜色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为分析黑粒小麦种皮颜色的遗传特性,以普通小麦苏2051与郑麦9023杂交组合中筛选获得的种皮颜色为深紫色的突变体小麦品系宁0726为材料,分别与3个红粒小麦和2个白粒小麦配制了10个正反交组合,观察F1、F2及F2∶3代种皮颜色,并分析其遗传。结果显示,小麦种皮紫色性状表现为母性影响,由细胞核基因所决定,紫色对红色和白色呈显性。宁0726与红粒及白粒小麦杂交的F2∶3代种皮颜色,均符合9(紫):7(红或白)分离规律,说明紫色种皮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同一组合的F2∶3代各紫粒单株间紫色有深浅之分,说明这2对显性互补基因还具有剂量效应。利用黑粒小麦与红粒或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可以创制黑粒小麦新种质。 杨学明 周淼平 姚金保 张鹏 杨丹 姚国才 马鸿翔 陆维忠关键词:黑粒小麦 种皮 色泽 氮肥用量与基追比例对弱筋小麦‘生选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015年 为给优质弱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弱筋小麦新品种生选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180、240、300 kg/hm23个施氮水平和基肥∶分蘖肥∶拔节肥为9∶1∶0、7∶1∶2、5∶1∶4等3个施氮方式,研究了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生选6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拔节期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受氮肥用量影响不大;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穗粒数先增加后减少,千粒重则增加;随着拔节期追肥比例的增加,穗数、穗粒数增加,千粒重则基本不变;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及拔节期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面团稳定时间随拔节期追肥比例的增加而缩短,饼干厚度与面团稳定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生选6号优质与高产相结合的施氮量为180 kg/hm2,施氮方式即基肥∶分蘖肥∶拔节肥为7∶1∶2。 姜朋 杨学明 张鹏 杨丹 张平平 姚金保 马鸿翔关键词:小麦 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