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丹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知识工作
  • 10篇生产率
  • 4篇知识
  • 3篇软件系统
  • 3篇实证
  • 3篇实证研究
  • 3篇网络
  • 3篇网络技术
  • 2篇信息技术
  • 2篇知识含量
  • 1篇信息系统
  • 1篇知识员工
  • 1篇生产力
  • 1篇绩效
  • 1篇绩效分析
  • 1篇产力
  • 1篇程序性

机构

  • 10篇华东政法大学
  • 5篇东华大学

作者

  • 14篇杨丹
  • 5篇戴昌钧

传媒

  • 2篇图书情报工作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南开管理评论
  • 1篇现代情报
  • 1篇科学管理研究
  • 1篇情报杂志
  • 1篇图书与情报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新世纪图书馆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生产率研究的现状解析及发展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分别从生产力和生产率的角度出发,探讨各自的丰富内涵以及中国“力率”研究的密切关系,并指出中国提高国民生产率意识的紧迫性。
杨丹戴昌钧
关键词:生产率生产力
基于质性分析的知识工作识别与分解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非结构性为知识工作的本质属性,并以典型的知识工作岗位为样本,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寻求知识工作的识别依据,并将知识工作分解为可以/应该结构化的内容以及难以/不应该结构化的内容;发现影响知识工作结构化的主要因素,寻求知识工作结构化的过程、方法和工具。
杨丹
关键词:知识工作生产率
基于程序性、规范性特征的知识工作结构及绩效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从知识工作的非程序性和非规范性的基本特征分析入手,建立基于程规性特征的知识工作结构体系。指出知识工作的程规性特征本质上不同于泰勒对体力劳动的研究,创新和把握顾客情感等知识工作内容作为影响知识工作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不能也不应该对其实行完全程规化,而应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实现对该类因素的促进作用,进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标。最后指出,知识工作程规化过程存在着“阈效应”,在有效边界内不断对知识工作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的过程正是知识工作生产率逐步提高的重要途径,从而为知识工作生产率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杨丹戴昌钧
关键词:知识工作绩效
知识工作的结构分析及模型表征被引量:11
2007年
知识工作生产率问题被视为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管理挑战之一。显然,对知识工作本身规律和特征的把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界定知识工作为非程序性、非规范性工作的基础上,对知识工作的层次性结构进行分析,建立了描述知识工作结构的树形模型。该模型描述了不同知识员工对同一工作任务的不同认识,反映了知识工作结构本身存在非程序性和非规范性特征。文章在树形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引入结构熵的概念,用以定量表述知识工作结构的非程序性和非规范性,以及知识员工对工作任务认识的不确定性。在知识工作结构熵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文章进一步就基于结构熵的生产率研究进行了探讨,从中寻求知识工作的最优生产率对应的程序性、规范性程度以及潜在的创新性行为。文章的结论指出,对于知识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并不必然导致最优绩效。过高或过低的程序和规范都会影响知识工作的生产率。掌握知识工作的结构性特征规律,努力实现知识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管理,同时挖掘知识工作中的创新行为,促进知识工作的共享,将是知识工作生产率提高的重要途径。
杨丹戴昌钧
关键词:知识工作生产率
软件与网络技术对知识工作生产率作用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知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知识工作生产率的提高作用已成为学者及企业界的共识。然而,由于信息技术体系构成的多样性,不同的信息技术对于知识工作及其生产率的作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文章分别分析软件系统以及网络对于知识工作生产率作用的差异,通过实证研究指出,软件系统更多地是从程序化、规范化的角度作用于知识工作,并提高知识工作的效率,改善知识工作的质量;而网络则主要是从促进知识共享、增强团队协作、加速知识创新、改善客户关系等方面促进知识工作生产率的提高。文章通过寻求软件系统和网络对知识工作生产率的不同"着力点",为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以及知识工作生产率的提高提供借鉴。
杨丹
关键词:软件系统网络知识工作生产率
知识工作生产率的表征及实证研究
2011年
论文从知识工作的概念解析入手,分析知识工作的投入和产出特征,指出知识工作生产率的特点使得传统的生产率研究方法已不能完全适用,进而给出知识工作生产率的一般数理表征模型。同时,选择服务岗位作为知识工作岗位的特例,建立了保洁服务岗位的特殊模型。最后,通过对保洁服务岗位进行实例研究,指出知识员工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路径。
杨丹
关键词:知识员工
知识工作的结构性特征对生产率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在对知识工作的结构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知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生产率关系模型,指出对于知识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过程并不必然导致最优生产率,知识工作生产率随着其程序化、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工作,由于其创新性要求以及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不同,最优生产率对应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程度也有所不同,知识含量越低的岗位,其最优生产率对应的程序化、规范化程度越高;知识含量越高的岗位,其最优生产率对应的程序化、规范化程度越低。掌握知识工作的结构性特征规律,努力实现知识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挖掘知识工作中的创新行为。该模型的建立为企业对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选取提供了借鉴,为知识工作生产率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研究视角。
杨丹
关键词:知识工作生产率知识含量
知识工作的结构性特征对生产率的作用分析及实证研究
本文在对知识工作的结构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知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生产率关系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对于知识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过程并不必然导致最优生产率,知识工作生产率随着其程序化、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呈现先上升...
杨丹
关键词:知识工作生产率知识含量
文献传递
信息系统及其演化对知识工作的影响机制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从把握"结构性"规律的视角,将信息系统及其演化视为减少知识工作结构熵的工具,建立信息系统的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模型,分析其在提高知识工作结构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指出信息系统及其动态演化可以促进知识工作的结构化进程。同时,知识工作的不断改进会促进信息系统的持续演化,形成知识工作结构化和信息系统持续演化的良性循环。此研究结论为知识工作生产率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知识工作提供了借鉴。
杨丹
关键词:知识工作信息系统生产率
基于使用频率的信息技术效用评价分析
2011年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知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知识工作的效率提升以及质量改进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共识。然而,由于知识工作体系以及信息技术构成的多样性,不同的知识员工对于各种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用存在相应的差异。文章对知识员工对于软件系统和网络系统两种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指出,不同的知识员工对于信息技术使用的效用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这种差异性很大程度上源于知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使用频率越高,对于软件系统以及网络的评价越高,认为信息技术已成为工作中的"必需品";而对于信息技术使用频率较低的知识员工,对信息技术的评价则比较保守,认为信息技术对其工作的辅助作用是有限的。文章的研究为信息技术在不同工作领域中的针对性投资和开发应用以及知识工作的效率提升提供了相应的借鉴。
杨丹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工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