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
-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吉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不同胃黏膜病变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各型胃癌组织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Hp感染与胃癌的可能关系。方法:应用HE染色、W-S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各种不同胃黏膜病变组织中的Hp感染情况。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各型胃癌组织中Hp检出率分别为40.2%、55.0%、67.9%和72%,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较其他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较各型胃癌组阳性率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6),与不典型增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典型增生组Hp阳性率与各型胃癌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在胃黏膜病变的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 高洪臣杨丹谭岩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
- 月经期癫痫临床特点及研究——附20例病例报告
- 2016年
- 目的 探讨月经期癫痫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8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癫痫诊治中心确诊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272例,其中20例月经期癫痫发作加重,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探讨月经期癫痫临床研究进展.结果 20例患者,癫痫发作均与围月经期相关,7例表现为仅在围月经期发作,13例表现为围月经期发作频率增加.发作类型:全面性发作2例,部分性发作18例,其中复杂部分性发作12例.17例行脑电图检查,1例为轻度异常,1例广泛慢波,1例广泛尖波,1例广泛棘慢波,2例全导爆发棘慢波,11例局灶性尖波、棘波、棘慢波发放.治疗上,1例绝经后2年无发作,2例治疗情况不详,5例发作控制良好(4例1年及1年以上无发作,1例6个月无发作);12例控制不佳,其中9例为难治性癫痫.结论 月经期癫痫多为部分性发作,且难治性癫痫发生率高.
- 陈艳艳吕晓民孙立超陈禹杨丹林卫红
- 关键词:月经期癫痫
- 腹壁侵袭性纤维瘤病误诊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7年
- 腹壁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又称为腹壁硬纤维瘤(desmoidofabdominalwall)、韧带样瘤、软组织韧带样纤维瘤、肌腱膜纤维瘤、腹壁复发性纤维样瘤等,MacFarlane于1832年首次描述,1838年,Muller[3]根据其大体外观及质地首次命名,曾被误认为是良性病变,但该病已经证实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腹壁肌层和筋膜鞘,具有局部侵袭性,呈局部浸润性生长。
- 杨丹崔英丽李淼刘晓霞岳瑛
-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恶性软组织肿瘤局部侵袭性韧带样瘤腹壁硬纤维瘤纤维样
- 额叶肌阵挛临床及脑电图特点:附8例病例报告
- <正>目的探讨额叶肌阵挛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方法总结分析2015年3月份至2016年8月份就诊于我院癫痫专病门诊诊断为额叶癫痫(FLE)同时有肌阵挛发作的8例患者,对其临床及脑电图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8例患者均有"寒...
- 杨丹李菁林卫红
- 文献传递
- 吉林省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 <正>目的探讨吉林省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患者的死亡原因,以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制定防范措施、降低癫痫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31日吉林省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中在管的7个项目县(磐...
- 赵丹阳杨丹林卫红
- 文献传递
- 常染色体显性额叶癫痫1家系临床特点
- 目的总结额叶癫痫1家系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癫痫专病门诊1个额叶癫痫患者的家系资料,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先症者:女,20岁,起病年龄18岁,表现为睡眠中发作,意识丧失,双眼上视,上肢屈曲...
- 杨丹韩春涛林卫红
- 文献传递
- 吉林省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 赵丹阳杨丹林卫红
- 糖尿病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1例报告
-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癫痫非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详细分析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糖尿病性癫痫非惊厥持续状态的一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男,52岁,因发作性抽搐10天,加重10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天出...
- 杨丹林卫红
- 人白细胞介素24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 2008年
- 目的:构建人白细胞介素24(hIL-24)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hIL-24蛋白,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PCR方法从含有hIL-24的质粒中扩增hIL-24cDNA序列,测序鉴定正确后,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QE/hIL-24,并转入大肠杆菌(E.coli)M15。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镍凝胶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鉴定结果,应用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通过ELESA法分别在48和72h检测rhIL-24刺激的PBMCs中IL-6、IFN-γ及TNF-α产生情况。结果:获得与GenBank中报道一致的hIL-24基因片段。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获得具有hIL-24免疫原性、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8400目的蛋白。Ni2+-NTAagarose纯化得到单一条带蛋白,获得rhIL-24蛋白刺激的PBMCs,PBMCs分泌IL-6、IFN-γ、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未刺激前分泌水平(P<0.05),rhIL-24具有与天然hIL-24蛋白相同的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IL-24的原核表达载体,在E.coli中高效表达了rhIL-24蛋白,获得了与天然hIL-24蛋白具有相同生物学活性的rhIL-24。
- 杨丹方艳秋许淑芬段秀梅谭岩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4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