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俊鸿

作品数:60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市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渝中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九龙坡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1篇献血
  • 20篇血液
  • 14篇献血不良反应
  • 11篇安全监测
  • 10篇红细胞
  • 9篇献血者
  • 6篇细菌
  • 6篇采供血
  • 5篇细菌污染
  • 4篇血液中心
  • 4篇血站
  • 4篇供血机构
  • 4篇不良反应监测
  • 4篇采供血机构
  • 4篇采血
  • 3篇血小板
  • 3篇血液成分
  • 3篇全自动
  • 3篇细胞
  • 3篇病毒

机构

  • 60篇重庆市血液中...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市血液中...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血液中...
  • 1篇河北省血液中...

作者

  • 60篇杨俊鸿
  • 34篇黄霞
  • 29篇骆展鹏
  • 24篇彭楷
  • 15篇何涛
  • 12篇邹晓萍
  • 8篇李小红
  • 7篇廖玉英
  • 6篇刘加伟
  • 6篇王娟娟
  • 5篇舒勤
  • 4篇黄霞
  • 4篇杨培
  • 3篇田耘博
  • 3篇邓莉
  • 3篇谢东甫
  • 3篇陈政
  • 3篇何大莉
  • 2篇李明海
  • 2篇王芳

传媒

  • 16篇中国输血杂志
  • 10篇临床输血与检...
  • 6篇国际检验医学...
  • 4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云南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2篇2025
  • 6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储存红细胞质量检测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红细胞储存期的质量检测是判断红细胞储存期间质量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红细胞的形态、功能、生化指标以及基础代谢研究。随着组学技术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储存红细胞的质量检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策略。本文将系统性地对红细胞储存期质量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和技术进行综述,归纳比较这些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的发展,为储存红细胞的临床使用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杨俊鸿骆展鹏黄霞
关键词:红细胞质量指标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红细胞溢出的护理1例
2024年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红细胞溢出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思路,避免献血不良反应或单采血小板报废,提升献血服务水平。方法依据文献证据制定红细胞溢出的护理流程图,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红细胞溢出的护理过程1例,并进行相应的文献复习。结果通过红细胞溢出的护理流程图施行护理干预后,献血者感受良好未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未再出现红细胞溢出,血小板成功采集。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系统性总结红细胞溢出的发生率、原理、原因、处理方法、预防献血不良反应及心理护理方法等。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红细胞溢出偶有发生,红细胞溢出的护理流程图可帮助血站工作人员快速鉴别出原因并正确处理,避免处理不当造成不良反应或单采血小板报废,以获得良好结局。
胡婷婷王后云徐小雯王芳杨俊鸿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
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血站实验室是对于保障临床用血安全至关重要,而实验室用于检测的献血员样本均为未知的样本,同时用于检测试剂盒内各组分以及质控品也具有潜在的生物危害性。这些因素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已发生获得性感染事故和实验室内外部环境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生物污染可能,因此,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包括生物安全和生物完全保障风险。
杨俊鸿黎美君骆展鹏邹晓萍王娟娟
关键词: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
不同厂家去白细胞采血袋使用前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厂家去白细胞采血袋的优缺点,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并适合本中心采集制备流程需要的采血袋。方法采用计分的方式进行量化评价3个厂家采血袋,将评价内容总分定为100分,血液采集、制备、供血、质量控制、采购供应各部门各占一定比例的分值,各部门再根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相应的评价内容细化评分标准和细则。不同厂家的采血袋均按相同的标准判定。结果 A厂家总分为86分,B厂家总分为85.5分,C厂家总分为73分。结论通过综合评价可以选择到既满足国家标准更适合本中心使用需求的采血袋。
杨俊鸿舒勤刘加伟彭楷骆展鹏邹晓萍王娟娟
改良邻-联甲苯胺法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方法探讨
目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邻联甲苯胺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进行改良。方法通过对该检测方法的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等性能研究探讨改良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正确度:500mg/L、1000 mg/L偏移≤3.0%>1...
代华友杨俊鸿彭楷许茜骆展鹏
文献传递
血液运输箱日常使用过程中保温性能监控的探讨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液运输箱保温性能监控的方法,为血液运输箱安全运输血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按照冷源与血液体质量比选定冷源数量,通过智能温度芯片连续自动记录温度,监控血液运输箱内各个监控点温度变化情况。结果冷源与血液体质量比固定1∶6不变,环境温度12℃时,血液运输箱(2-10℃)冷链可保证8 h;环境温度25℃时,血液运输箱(2-10℃)冷链可保证4.5 h;环境温度44℃时,血液运输箱(2-10℃)冷链可保证2 h。结论在冷源与血液体质量比不变时,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血液运输箱保持冷链要求的可使用时间应根据血液运输箱保温性能监控结果发生变化。
彭楷樊小蓉骆展鹏刘加伟杨俊鸿邹晓萍冯治伟
关键词:保温性能血液运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措施及监测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献血相关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DRVR)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分析和预判疫情防控期间DRVR高风险因素,制定和实施DRVR预防措施,监测疫情期间DRVR和采血不足量发生率,分析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重庆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一、二级响应期间(2020年1月24日~2020年3月24日)本中心监测到全血献血者发生DRVR 94例,发生率为0.70%(94/13338),低于疫情发生以前(2019年11月1日~2020年1月23日)1.46%(481/32879)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9,P<0.01);疫情期间采血不足量发生率为1.54%(206/13338),低于疫情发生以前2.02%(664/32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P<0.01)。结论疫情期间实施经分析预判制定的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DRVR和采血不足量的发生,充分保障疫情期间献血者安全。
杨俊鸿胡文杰杨丹蓉何涛黄霞
关键词: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模式探索
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血液安全监测网络,但输血医学的发展需要血液安全监测提供支持和保障。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属于血液安全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于我国采供血工作实际的采供血不良事件监...
李小红黄霞谢东甫杨俊鸿骆展鹏胡雪何涛
文献传递
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及其应用进展
2024年
近年来,随着献血者安全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献血不良反应作为献血者安全监测的核心内容之一得到了广泛关注。明确、统一的定义是开展献血不良反应监测的基础,也是不同单位、地区、国家之间进行数据比对的必要条件。其中严重程度分级是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国内外输血医学界对于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指标的设定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本文对国内外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展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我国完善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指标提供参考。
杨俊鸿代华友杨冬燕杨冬燕
关键词:献血不良反应
区域性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立与效果评价
目的建立区域性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并评价其运行效果。方法通过重庆市输血协会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分两个阶段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区域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通过对比分析两个阶段不良反应分类和分级准确率、单位报告及时率、各类不良反应报...
杨俊鸿黄霞何涛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