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利丽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低出生体重
  • 2篇低出生体重儿
  • 2篇新生儿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炎
  • 2篇气管
  • 2篇气管炎
  • 2篇细支气管
  • 2篇细支气管炎
  • 2篇哮喘
  • 2篇毛细支气管炎
  • 2篇口服
  • 2篇极低出生体重
  • 2篇极低出生体重...
  • 2篇出生体重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水平
  • 1篇胆红素血症
  • 1篇导管未闭
  • 1篇地塞米松

机构

  • 6篇淮安市妇幼保...

作者

  • 6篇杨利丽
  • 4篇潘兆军
  • 2篇倪淮亮
  • 2篇孙海平
  • 2篇华伟
  • 2篇邱爱娟
  • 2篇王静
  • 1篇赵玉祥
  • 1篇武荣
  • 1篇陈晓涛
  • 1篇卢秀丽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江苏省第十三...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被动吸烟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发病率的影响
孙海平华伟倪淮亮杨利丽
不同剂量布洛芬口服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洛芬口服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明确诊断为PDA的9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布洛芬治疗,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标准剂量组(32例)、中等剂量组(30例)和高剂量组(35例),比较三组患儿PDA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及合并症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患儿PDA治疗成功率高于标准剂量组及中剂量组,治疗后动脉导管(DA)直径及左心房(LA)内径和主动脉根部(AO)内径比值小于标准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Ⅲ~Ⅳ级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均低于标准剂量组及中剂量组,最高经皮胆红素(TCB)水平高于标准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布洛芬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PDA的治疗有效率,未增加不良反应,并降低了出院时BPD和Ⅲ~Ⅳ级IVH的发生率。
陈凌张文杰杨利丽潘兆军
关键词:布洛芬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
槐杞黄颗粒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预防作用被引量:10
2012年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由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发展演变而来。目前支气管哮喘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降低其发病率是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途径。我院儿科应用槐杞黄颗粒防治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孙海平华伟倪淮亮杨利丽邱爱娟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槐杞黄颗粒慢性呼吸道疾病儿童时期反复喘息
妊娠期使用地塞米松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2023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围生期风险因素,探讨妊娠期使用地塞米松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影响,为产科和儿科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生产的390例新生儿,回顾围生期临床资料。首先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新生儿生后胆红素水平是否达到NHB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NHB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两组间各临床指标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到影响NHB的独立风险因素。再进行历史性队列研究,通过孕产妇妊娠期是否暴露于地塞米松,将队列分为地塞米松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对比两组孕产妇生产的新生儿前三天经皮胆红素水平。结果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分析中,NHB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胎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剖宫产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HB组既往流产史、妊娠高血压、注射地塞米松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胎龄<37周、妊娠期注射地塞米松以及剖宫产均为新生儿NHB的独立风险因素。队列研究结果表明,相较非暴露组,妊娠期地塞米松暴露组新生儿生后1、2、3天的经皮胆红素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妊娠期孕产妇接受地塞米松注射可导致新生儿生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上升,是引起NHB的独立风险因素。
邱爱娟潘兆军杨利丽陈晓涛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地塞米松剖宫产
口服缬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口服缬更昔洛韦治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的疗效。方法:口服缬更昔洛韦16 mg/kg,每日2次,治疗1例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6周,监测新生儿体质量、头围、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病毒载量,随访头颅超声、脑干听性诱发电位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结果:缬更昔洛韦治疗后尿液中和血液中病毒载量转阴,听力和发育结果改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粒细胞减少症,治疗结束后好转。结论:口服缬更昔洛韦治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较显著,需进一步研究确定最佳剂量、疗程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杨利丽潘兆军王静卢秀丽
关键词:先天性巨细胞病毒缬更昔洛韦新生儿
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 比较两种枸橼酸咖啡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及近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入选极低出生体重儿138例,随机分为A组(必安来)和B组(倍优诺),于生后3 d内给予相应的药物,两种药物均为首剂20 mg·kg,24 h后予维持量10 mg·kg。比较2组用药后呼吸暂停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A组和B组呼吸暂停发生率分别为45.31%,43.24%,辅助通气时间分别为(33.04±16.82),(31.89±16.17)d,住院时间分别为(61.01±18.41),(57.71±17.39)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8.75%,24.3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别为21.87%,13.51%,颅内出血分别为7.81%,10.8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分别为6.25%,6.75%,动脉导管未闭分别为12.50%,9.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两种枸橼酸咖啡因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及近期并发症等方面效果相似。
王静潘兆军杨利丽赵玉祥武荣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