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敏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学药大学附属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1篇单用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活性
  • 1篇羊膜
  • 1篇羊膜炎
  • 1篇原因不明复发...
  • 1篇孕妇
  • 1篇绒毛
  • 1篇绒毛膜
  • 1篇绒毛膜羊膜炎
  • 1篇生殖
  • 1篇生殖器
  • 1篇生殖器肿瘤
  • 1篇胎膜
  • 1篇胎膜早破
  • 1篇胎膜早破孕妇
  • 1篇肿瘤
  • 1篇子宫

机构

  • 4篇广州中医学药...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杨敏
  • 1篇孟君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胎膜早破孕妇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检测对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意义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了解胎膜早破孕妇母血中白细胞介素 8(IL 8)、C反应蛋白 (CRP)及白细胞计数对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5 4例胎膜早破 (早破组 )和 40例正常足月孕妇 (对照组 )血中的IL 8水平 ,并同步检测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 ;每例组织绒毛膜羊膜炎通过产后胎盘病理证实 ,按病理结果将早破组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 (n =3 6)及非绒毛膜羊膜炎组 (n =18)。结果 :早破组和对照组的IL 8、CRP及白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13 0 .4± 2 5 .6)ng·L-1 vs( 75 .2± 15 .8)ng·L-1 、( 12 5 .4± 10 .4)mg·L-1 vs( 1.70± 1.1)mg·L-1 ( 11.5± 3 .6)× 10 9/Lvs( 8.9± 1.9)× 10 9/L] ,而绒毛膜羊膜炎组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比较 ,IL 8、CRP及白细胞计数的差异也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P <0 .0 5~ 0 .0 1) [( 13 8.1± 2 7.2 )ng·L-1 vs( 10 0 .7± 2 0 .6)ng·L-1 、( 12 7.6± 3 .2 )mg·L-1 vs( 1.9± 1.4)mg·L-1 、( 12 .8±4.0 )× 10 9/Lvs( 8.9± 2 .7)× 10 9/L]。结论 :检测胎膜早破孕妇母血中的IL 8、CRP及白细胞计数可早期发现组织绒毛膜羊膜炎 ,这对及早处理。
杨敏
关键词:胎膜早破白细胞介素-8绒毛膜羊膜炎
γ-IFN、蟾蜍灵单用与联用抑制HL-60细胞的作用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观察γ干扰素 (γ- IFN)、蟾蜍灵单用与联用抑制人白血病 HL - 6 0细胞的作用。方法 :MTT比色法观察上述两种物质对细胞的抑制作用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1 )γ- IFN可抑制 HL - 6 0细胞的增殖 ,但抑制作用不随其剂量增加而增加 ;(2 )蟾蜍灵可抑制 HL - 6 0细胞的增殖 ,其半数抑制浓度约为 0 .0 3μmol/ L ,随蟾蜍灵浓度增加 ,抑制程度增加 ;(3)γ- IFN与蟾蜍灵联用后 ,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蟾蜍灵可抑制 HL - 6 0细胞的增殖 ,在γ-
杨敏
关键词:Γ-IFN蟾酥HL-60
端粒酶活性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2004年
目的 :了解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方法 :采用以 PCR为基础的端粒酶重复扩增方法及非变性 PAGE银染定性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较正常宫颈、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高 (P<0 .0 1 ) ,且不同临床分期的子宫颈癌宫颈组织间端粒酶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但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颈癌宫颈组织间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端粒酶在子宫颈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 ,且与临床分期有关 ,端粒酶可望成为检测子宫颈癌的一个重要指标。
杨敏孟君
关键词:端粒酶宫颈肿瘤生殖器肿瘤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33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采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体内抗微淋巴细胞毒抗体(APCA)水平的改变及妊娠成功率。方法 63例APCA阴性的URSA患者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0),实验组给予丈夫或无关个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及常规保胎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保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PCA水平的变化及妊娠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APCA水平为(13.67±4.25)%,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2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APCA水平治疗前后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3例中,足月分娩+妊娠>28周者共23例,妊娠成功率为69.7%;对照组足月分娩+妊娠>28周者共6例,妊娠成功率为20.0%。两组的妊娠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RSA患者体内存在低水平的APCA,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体内APCA水平,提高母体免疫耐受,提高妊娠成功率。
杨敏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