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丽

作品数:20 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沉积物
  • 4篇沉积速率
  • 3篇污染
  • 3篇海底
  • 3篇沉积环境
  • 2篇动力环境
  • 2篇悬浮体
  • 2篇营养化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物
  • 2篇水动力
  • 2篇水动力环境
  • 2篇同位素
  • 2篇威德尔海
  • 2篇污染物
  • 2篇现代沉积速率
  • 2篇相互作用
  • 2篇粒度参数
  • 2篇近海
  • 2篇海底沉积

机构

  • 20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0篇杨海丽
  • 8篇初凤友
  • 8篇许冬
  • 5篇龙江平
  • 5篇章伟艳
  • 3篇于晓果
  • 3篇雷吉江
  • 3篇李家彪
  • 3篇郑玉龙
  • 3篇杨克红
  • 3篇韩喜彬
  • 2篇葛倩
  • 2篇边叶萍
  • 2篇陈亮
  • 2篇叶黎明
  • 2篇赵美训
  • 2篇姚旭莹
  • 1篇刘毅飞
  • 1篇张富元
  • 1篇李团结

传媒

  • 4篇海洋学研究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矿物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百年来南极威德尔海北部水动力环境演变被引量:1
2015年
南极威德尔海水动力环境的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全球变化已经影响到该地。对南极威德尔海北部ANT28-D5-6短柱沉积物进行了210 Pb测年、粒度参数和冰筏碎屑物含量的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威德尔海北部在近百年时间内(1922—2011年)水动力环境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在1922—1972年间,威德尔海北部处在高能高速动荡的水动力环境,并携带沉积了大量的冰筏碎屑物,对应了全球温度变化相对较低的阶段。但在1930—1936年间和1946—1952年间发生了2次水动力减弱事件。1939年和1950年两次冰筏碎屑物含量的增加可能与太阳活动峰年引起的威德尔环流经向增强有关。1972—2011年威德尔海北部处在较为平静的弱能状态,对应了全球气温持续升温的阶段。1955—1972年威德尔海水动力环境处在从高能动荡的状态向低能静水状态快速过渡的阶段。
韩喜彬章伟艳杨海丽初凤友唐灵刚许冬葛倩边叶萍
关键词:威德尔海水动力环境粒度参数
近百年来楚科奇海域沉积环境变化的有机碳、氮记录被引量:2
2018年
对"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和"中国第六次北极科考"采集的楚科奇海陆架、海台及海盆区的5个多管样品进行210 Pb、粒度、有机碳(OC)和总氮(TN)含量及有机碳同位素(δ13 C)、总氮同位素组成(δ15 N)分析,初步获得5个多管样品近百年来的沉积速率,陆架区沉积速率为0.19~0.41cm/a,海台和海盆区沉积速率为0.03~0.04cm/a;近百年来陆架有机碳、总氮含量分别为1.21%~1.62%、0.17%~0.21%,有机碳、总氮同位素组成分别为-22.30‰^-22.25‰PDB、7.24‰~8.12‰;海台与海盆区有机碳、总氮含量分别为0.80%~1.26%、0.13%~0.16%,有机碳、总氮同位素组成分别为-22.52‰^-22.07‰PDB、7.38‰~7.81‰。陆架与海台和海盆相比,具有沉积速率高、沉积物颗粒粗、有机碳和总氮含量高的特点。近百年来楚科奇海域陆架、海台和海盆区有机碳以海洋生源输入为主,反映了北极气候变暖,水体初级生产力增加。
章伟艳于晓果汪卫国刘焱光叶黎明边叶萍许冬杨海丽姚旭莹
关键词:沉积速率沉积环境楚科奇海
粤西-琼东北近海沉积物的运移和沉积被引量:8
2014年
为了深入认识珠江现代入海物质在粤西陆架随海流迁移扩散的路径和沉积中心,利用GaoCollins方法分析了粤西-琼东北近海1 515个站位的粒径趋势,并用210 Pb法测定了8支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在粤西沿岸流和南海暖流这两个相向海流的共同作用下,珠江口外珠江来源的泥质沉积物的主体被限制在-50m等深线以浅的内陆架。现代珠江入海物质能维持粤西陆架泥质沉积区0.1cm/a左右的现代沉积速率。在川山群岛至海陵岛一带和琼州海峡东侧泥质区,分别受岛屿阻挡和逆时针中尺度涡旋的影响,形成了现代沉积中心。在沉积物不同粒级的来源和搬运方式存在差异的地方,粒径趋势分析结果可能主要反映的是粗颗粒沉积物的运移趋势,而非细颗粒沉积物的运移方向。
许冬初凤友李家彪杨海丽陈亮
关键词:现代沉积速率近海沉积物
南海北部甲烷渗漏的沉积地球化学指标(Sr/Ca和Mg/Ca)识别被引量:4
2014年
自生碳酸盐矿物是揭示甲烷渗漏过程及其周期性变化的重要指标。为了方便、快速地识别出自生碳酸盐矿物,在探讨了前人建立的端元组分模型(文石、高镁方解石、生物成因方解石和碎屑)在我国南海北部适用性的基础上,利用沉积物全样中Sr/Ca和Mg/Ca值计算了南海北部神狐海域两支沉积物柱状样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沉积深度均有含量不等的自生碳酸盐矿物。这一结果被X射线衍射结果和沉积物中存在晶形完好的自生高镁方解石和文石矿物所验证,表明利用前人建立的端元组分模型计算的结果具有可靠性。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出现显示该海域深受甲烷渗漏作用影响。利用地球化学指标(Sr/Ca和Mg/Ca)获得的自生碳酸盐矿物含量垂向变化显示该区域甲烷渗漏具有强弱交替的周期变化。运用端元组分模型来获取沉积物柱状样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高分辨率剖面,从而识别甲烷渗漏信息非常方便,在大范围寻找甲烷渗漏和天然气水合物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杨克红初凤友叶黎明章伟艳许冬朱继浩杨海丽葛倩
关键词:甲烷渗漏SRCACA地球化学南海北部
海南洋浦湾近百年来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的环境沉积记录被引量:12
2008年
2005年8月在海南洋浦湾内湾取得1根柱状样,在铅-210定年的基础上分析沉积物粒度、总有机碳含量及其同位素值(δ13C)、总氮含量及其同位素值(δ15N)、生物硅含量、重金属(镍、镉、铬、铜、锌、铅)含量及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含量等参数发现,111cm至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总氮、生物硅含量升高,特别是从45cm至表层,它们的含量明显增加,说明该湾内有富营养化趋势。由有机碳与总氮的原子比和有机碳同位素指示的物源信息可知,该湾内有机质来源为藻类和陆源脉管植物的混合,且以陆源输入为主。陆源有机碳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17。自23cm至表层有机碳同位素明显偏轻,氮同位素偏重。从111cm至表层,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含量升高。综合分析各环境指标可知,洋浦湾近百年来环境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即20世纪70年代以前、70年代至90年代、90年代至21世纪初,洋浦湾经历了未污染期、轻度污染期、显著污染期。
杨海丽郑玉龙
关键词:富营养化重金属有机氯农药
北部湾东部沉积物中石油烃分布与累积被引量:6
2016年
为揭示北部湾东部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污染现状,分析了24个表层样和1只柱状样的石油烃含量,并运用210Pb法对柱状样进行了定年。结果表明2007年北部湾东部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62.94~107.80μg/g,平均为83.03μg/g,总体污染较轻。石油烃含量的低值主要出现在海南岛西侧海域,而高值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北泥质沉积区和湾北近岸海域,油气平台附近的石油烃也略微富集,距源区距离是决定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的重要因素。柱状样B349基于210Pb法获得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53 cm/a,其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68.31~94.77μg/g,石油烃含量的2次重要变化可能分别与20世纪80年代涠洲海域石油开发初期的溢油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所伴随的排污增加相对应。
许冬杨海丽于培松周佩瑜
关键词:石油烃污染沉积速率
海南岛东西陆架秋季悬浮体分布特征对比被引量:7
2006年
2005年8月到10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在海南岛周围进行了近海底质和悬浮体的调查。利用悬浮体调查数据对比了海南岛东西两侧陆架悬浮体浓度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东西两侧陆架的悬浮体在垂向上的分布形式基本有3种:增加型、C型和稳定型。海南岛东西侧陆架在悬浮体浓度分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自然条件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物质来源对悬浮体体积浓度分布也有较大影响。悬浮体体积浓度在局部的高值、高梯度区与流系(如暖涡和上升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在东侧陆架,盐度分布与悬浮体的浓度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杨克红初凤友杨海丽龙江平雷吉江
关键词:悬浮体影响因素陆架
中印度洋脊Edmond热液区热液硫化物的元素富集与年代学特征
2013年
上世纪80年代末,德国科学家在中印度洋脊南段区域发现了热液成因的铁锰结壳,预示着该地区存在热液活动的迹象(Herzig and Plueger,1988)。2001年4月美国科学家在"Knorr"号KN162-13航次中通过近底水柱异常调查在中印度洋脊第三洋脊段中央裂谷东侧发现了Edmond热液区(Van Dover et al.,2001),并通过"Jason"
王叶剑韩喜球杨海丽邱中炎马志邦
关键词:热液硫化物中央裂谷热液成因东太平洋海隆热液活动
我国海底峡谷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0年
海底峡谷是陆源物质向深海运移的重要通道和深海油气资源储集的重要场所,海底峡谷在我国近海也广泛发育。通过对国外海底峡谷研究成果和方法的介绍和学习,我国海洋学家开始对冲绳海槽西坡、台湾周边海域、南海北部海域及世界上其它海域的海底峡谷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国际相比,我国海底峡谷研究还处在发现和描述的阶段,还需要进行系统的观测和深入的研究,来探讨海底峡谷的形成发育机制和控制因子,及其与我国近海演化和油气成藏的关系。
韩喜彬李家彪龙江平初凤友丁巍伟张绍勇许东杨海丽
关键词:海底峡谷浊流海底扇近海
海南洋浦湾沉积物中生源组分的粒度效应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2005年夏季采集于海南岛洋浦湾的B1168柱状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测试,并利用同位素比质谱仪,对其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连续提取法提取了沉积物中的生物硅(BSi),并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了测量。通过对上述生源组分与粒度间相关性以及人类影响因子的分析,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沉积物中生源组分含量的影响及生源组分的粒度效应,结果表明:从B1168柱状样品的45 cm处起至表层,人类活动明显影响了生源组分的含量,除此之外,生源组分含量还较显著地受粒度控制,沉积物组分的粒度越小,生源组分的含量则越高,但是当沉积物粒径小于0.5μm的时候,TN和BSi含量与其粒级含量的相关性变弱。φ5粒级与各生源组分的含量均呈弱相关,这一结果与该海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与TOC、TN含量相关性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杨海丽郑玉龙龙江平沈银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